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夏至特刊 | 夏至養陽氣 一忌寒涼二要「熱」養

(上遊新聞記者 牟小容)6月21日夏至到。古人講究順應四季養生,「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那麼,在酷暑來臨之際,我們該如何養,才能安然度夏呢?

夏季寒邪為損傷陽氣的頭號殺手

重慶市名中醫、重醫附二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王輝武教授表示,夏天氣象炎熱,為了散發熱量,人的毛孔處於開放的狀態,尤其是運動出汗後,若直接開冷氣對著身體吹,寒邪容易侵犯人體,抵抗力差的就會出現感冒癥狀,甚至有的人因此讓寒邪入侵到我們的肌肉和筋骨之間,留下風濕痹痛的病根。夏天不是不能開空調,氣象很炎熱時確實可以開空調避避暑,但是我們要注意空調的溫度,不要調得太低,以25~28℃為宜。出汗後,我們應該把汗擦乾,休息片刻後再開空調,切忌空調直接對著人吹。

「夏天,人體的陽氣如兵力都浮越於外於上,中宮空虛,脾胃最易受損。而人們最喜歡在夏天喝的冷飲,吃的冰淇淋,這些生冷冰凍的東西能直接損害我們脾胃的陽氣,久而久之,則出現吃飯不香、大便稀爛等脾胃虛弱的癥狀,甚至會出現胃脘部疼痛和腹瀉。」王輝武提醒,女性更容易遭到寒邪的侵襲,如果寒邪侵犯到她們的子宮,使血脈凝結不通,不通則痛,容易出現月經不調、痛經等問題。因此女人在月經期要注意保暖,少吃冰凍的食物。

大暑和秋分之間 就要「熱「養生

而時值炎熱的夏季,大家必然奇怪,為什麼還要養陽氣?王輝武告訴記者,其實,陽氣是人體的根本,在夏天萬物生機盎然,自然界裡陽氣最充盛,人與自然界是相互感應的,在人體裡陽氣也最旺盛,此時我們要順應自然,不讓陽氣受損。此外,在大暑和秋分之間,正處五運六氣之「太陰濕土」,身體易受濕邪的侵襲,而陽光能製約濕邪,身體陽氣充足,體內的濕邪自然就被清理掉了。如果我們這時候不好好保護人體的陽氣,不懂得夏季養陽氣,則會在秋冬陽氣不足時生病。因此夏天我們要學會「熱」著過,保護好陽氣,則能保健防病。當然,此處的「熱」不是讓你大汗淋漓熱中暑,而是不要整天24小時都呆在空調房裡,還是要在傍晚退熱後去外面走一走,出一出微汗,平日裡的飲品也最好是溫熱開水,而不是冷飲。

茯苓、麥冬、百合煎茶 養心安神

中醫認為夏季包括了夏和長夏,夏對應心,而長夏對應脾,所以夏季養生要懂得養好心脾。

首先夏氣通於心。王輝武介紹稱,《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到:「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夏季要避免動怒煩躁,不能因為氣象炎熱而煩惱,應保持神清氣爽,舒暢自如。可以每天靜坐15~30分鐘,也可聽悠揚的音樂、看優美的圖畫,或去釣魚、打太極拳,使心神得養,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如遇到心煩、失眠等癥狀,可以將茯苓、麥冬、大棗、蓮子、百合、柏子仁等煎湯代茶飲,能起到養心安神的作用。

另外長夏是指農曆六月,《素問·藏氣法時論》提到「脾主長夏」,長夏多陰雨天,氣候最為潮濕,空氣中濕度大,而濕邪最易損傷脾胃,脾胃虛弱的人會出現睏倦、疲乏、沒胃口等濕氣困脾的癥狀,所以夏季養生也要養好脾胃。中醫認為「脾主肌肉」,脾胃功能好的人,肌肉比較結實。相反,通過運動鍛煉肌肉的同時,也有利於我們脾胃功能的運作。運動能讓毛孔擴張,通過排汗把身體裡的濕邪排出體外,並且能促進人體的氣血運行,把全身的陽氣調動起來,可以起到活躍陽氣祛除濕邪的作用。所以,適當運動能祛除濕邪,鍛煉我們的脾胃功能,讓我們精神充沛,活力四射。

夏季補陽治大病 三伏天做天灸

另外,王輝武還指出,冬病夏治是中醫傳統的治療方法,「冬病」是指某些好發於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虛寒性疾病,由於人體陽氣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氣候陰盛陽衰,以致正氣不能祛邪於外,導致疾病發作或加重。而「夏治」是指在夏季自然界和機體陽氣最旺之時,通過溫補陽氣,來祛除陰寒之病邪,從而達到預防或減少冬季疾病的發作。而這種方法就是天灸。天灸選擇在三伏天,即小暑與立秋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利用全年中陽氣最盛的三伏天,敷以辛溫,逐痰、走竄、通經的藥物,達到溫陽利氣,驅散寒邪,增強機體抗病能力,對於治療哮喘、慢性咽炎、慢性支氣管炎、關節痛、腰痛等疾病有非常好的療效,因此備受大家的推崇。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