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氣象多變 是否能夠撬動國內玉米市場?

  來源:期貨日報  

  強風、暴雨、冰雹、蟲害,7月份的東北大地比較熱鬧,不友好的氣象一波接一波的來。7月初,赤峰挺過一場冰雹後不久,雹災就再一次光顧了黑龍江鶴崗、綏化一帶,並且伴隨8級大風。實指望此後氣象就能夠消停了,不成想台風夾雜著濕潤的空氣再次北上,黑龍江、吉林一帶再一次被大雨洗禮。氣象如此反覆,2018年東北的玉米是否能逃過氣象的浩劫引人關注。

  也許是市場的情緒被長期壓抑,前不久,在氣象題材的發酵下,連盤玉米實現了一次比較有力的上漲,市場為之一振。時日至今,雖然東北一些地區還沒能從風雨飄零中灑脫走出,甚至一些地區強勢的降雨已經把陸地變成了“看海”,但幾個主要玉米合約已不再買氣象账,回吐之前紅利,開啟下行軌跡。

  從供需來看,國內玉米總體仍然比較寬鬆。儘管出庫、物流等因素比較糾結,但現階段市場的需求情況相對一般,短時間內供需矛盾缺乏集中突出表現的誘因,這可能導致玉米不太容易出現好的行情。隨著我國南方玉米悄然開始上市,新季玉米供需逐漸拉開序幕,價格一般,在每輪800萬噸的玉米拍賣大背景下,玉米想要發生一波題材,現有的氣象題材的切入點似乎比較敏感。筆者留意到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機構和業內人士也頻頻對氣象、蟲害等事件發聲,未來氣象素材能否撐起我國玉米市場行情,想來引人關注。

  在筆者看來,氣象的魅力,在於通過歷史數據確實可以推演出一些氣象模型和大的規律,但即便如此,對某一個劃定的區域來說,依然很難有效斷定某個氣象事件是否對應出現並對農業形成所預判的影響。比如厄爾尼諾、拉尼娜,該現象一般可以對南北美、馬來西亞包括印尼的農產品生產前景予以解讀,這是大的氣象規律;但前不久登陸我國的台風“安比”,登錄前亦有多個天氣機構的模型預測“安比”將引起河南境內黃河以南大部出現強降雨,但實際狀況是,此番降水過境山東半島後,直奔河北以及更北方去了,這便是氣象不易把握和琢磨的一面。結合到農業生產,若不是平原地帶灌溉條件不錯,黃淮一帶連日的高溫燒烤氣象指標下,天氣乾旱等級也差不多可以給玉米創造出題材了。

圖1 7月份我國山東、河南一帶天氣乾旱為重旱、特旱級別圖1 7月份我國山東、河南一帶天氣乾旱為重旱、特旱級別

  厄爾尼諾會來麽?又會給我國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回歸到我國東北玉米生產,在扛過乾燥的5月份,6、7月份的降水活動確實顯得有些頻繁,一些地區,比如黑龍江,表現的更為明顯一些。從大背景來看,也能找到一些關乎氣象、降水方面的一些因由,比如最近又開始蠢蠢欲動的厄爾尼諾現象。按照7月15日澳大利亞天氣局恩索模型的推演,目前厄爾尼諾發生的概率為50%,從模型趨勢來看,這一指標在仍然以中性展示。不過,其他機構給出的8個厄爾尼諾預測模型中,其中有6都預測今年12月份全球將再次進入厄爾尼諾時間。這可能是對農產品市場的一個重要提醒。

圖2 澳大利亞天氣局 NINO34區厄爾尼諾模型圖2 澳大利亞天氣局 NINO34區厄爾尼諾模型
圖3 相關機構關於厄爾尼諾預測結果圖3 相關機構關於厄爾尼諾預測結果
圖4 厄爾尼諾發生年份我國出現的其中一種類型的降水特點圖4 厄爾尼諾發生年份我國出現的其中一種類型的降水特點

  厄爾尼諾從醞釀至結束,都會形成一些相對規律的氣象效果,某種程度上可以用來對農業生產前景作為參考要素之一。我國天氣學方面的專業人士,也曾據此對厄爾尼諾事件與國內降水區域和特點進行過歸納和總結,形成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規律和結果。比如圖4,就是某一種形態的厄爾尼諾出現時期國內的降水特點,仔細觀察一下,是不是和7月份我國東北和長江一帶出現的降水局勢有一些形似?

  按照往年的數據統計來看,厄爾尼諾開始前春夏季到秋冬季,大約有80%的年份,我國160個天氣站記錄的降水量都是增加的。1998年那場依稀留在印象中的特大洪澇災害,同樣是拜厄爾尼諾所賜。那一年厄爾尼諾形態被學術定義為東部形,而這樣的形態下,內蒙古東部、吉林、黑龍江的降水預期將非常高。

  時間轉回2018,這樣的不友好氣象是否能再卷土重來,筆者不敢貿然給予定義,畢竟天氣學牽扯的影響因子和學術定義太多,即便是相對規律的降水,在地區間偏移幾個緯度或者經度,就可能對農業生產形成完全不一樣的影響。何況當前厄爾尼諾的發生概率還不算太高,即便再次出現,對玉米等糧食作物的市場影響,恐怕也要把作用效果放在更遠期的一些合約上才能更好體現。

  話說東北玉米,再談陰雨和乾旱

  放過厄爾尼諾這樣比較大的話題。粘蟲病、大風倒伏,這種雙管齊下疊加的農業災害,能玉米產量帶來多大影響,不妨也從往事中找到一些參考,2012年這樣的局面就在東北出現過一次。

  以表現比較突出的吉林省為例,2012年夏季,部分地區玉米生產過程中遭受大斑病和二代粘蟲病爆發,僅粘蟲病發生統計就有560萬畝,當年不乏相關媒體的報導。8月末,玉米進入乳熟期,也是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在此節點,史無前例的台風“布拉萬”登陸我國東北,帶來強風暴雨,事後數據統計,僅倒伏玉米就達到1200萬畝。不過當年的玉米產量似乎並未受到重創,來自權威部門的數據顯示,當年吉林省玉米單產較上年增產約5%,甚至有一些文獻資料記錄當年吉林一些玉米畝產達到900多公斤。直到2014年,吉林玉米單產和總產才出現下行軌跡,而那一年實在是太旱了。

  目前我國玉米的氣象焦點仍在東北,重點是黑龍江。4、5月份東北大部乾燥,降水久不至,黑龍江省甚至出現主要河道水位下降等少有現象。乾旱導致東北玉米播種延遲,據業內人士了解,一些主要產區玉米6月苗居多,生長節奏落後於往年,給後期玉米生產帶來更大風險。6、7月份,東北地區降水開始回補,一些地區陰雨頻繁,強降雨、強對流氣象發生頻次明顯多於常年,再疊加東北地區氣溫水準偏高,冰雹、倒伏、粘蟲病等狀況開始先後發生,使玉米產量預期蒙陰,也給後期玉米市場行情帶來不確定性。一些農情長勢狀況,也表明當前我國東北春玉米帶有相當數量的玉米生產情況並不樂觀。

  儘管如此,筆者認為當前東北的玉米生產現狀尚不足以對產量形成過大威脅。以黑龍江地區為例,雖然降水比較頻繁,但多以區域性強降水現象居多,雖然容易導致地區間玉米長勢、苗情、單產存在較大差異,但暫時或難撼動整體生產的面貌。而且,某種意義上看,潮濕澇害對產量的威脅也遠小於旱災。

  對於粘蟲病,既然已表露苗頭,且相關農業部門也在積極籌劃防控預案,想來蟲害有理由被控制在一定水準,未來難以大肆作祟。不過,如果同2017年優秀的生產結果相比,今年東北玉米生產形勢必然會有所不濟,但考慮到面積上升因素,到了秋季,玉米的總產水準應該還是比較樂觀的。到了8、9月份,隨著玉米生產調查陸續開展,玉米的畝穗數、穗粒數等指標是否會因播種期滯後或是其它原因落後正常值,屆時才會給市場帶來新的影響。如果需要繼續關注降水,筆者建議可留意俄羅斯冷空氣發展運動情況,這對造成我國東北地區降水影響更為直接。

  回到我國當前玉米市場,臨儲玉米仍是市場主流和大趨勢,截止目前已成交5000多萬噸,足以彌補產不足需的供應缺口,也對目前的期貨、現貨形成主要影響。比起氣象因素,貿易戰、貨幣以及市場中玉米存量對未來行情的影響力可能更突出。

  雖說貿易戰,國際政治不好解讀,但市場必然還是會行成一條自我消化和彌補的方式來化解不利。有消息稱美國為其國內企業開始減免部分產品關稅,其中不乏大量我國商品,套路終歸是套路,大洋彼岸再逞強,回到現實後還是會看到其痛處。我國是否會采取類似靈活的方法,筆者不敢猜測。

  不過,有消息稱,烏克蘭正在加大向我國輸出葵花籽粕的力度,秋冬季若大豆豆粕供應緊張,使用玉米副產品替代豆粕作為飼料原料將成為不可替代的選擇之一,雖然DDGS等的蛋白效果並不如豆粕。所以應適當關注海關的雜粕等進口數據,以便更好把握玉米的市場變化。同時,貨幣政策趨向寬鬆,以及人民幣匯率形勢變化,無形中是否也將對整體農產品價格形成提振,同樣有待觀察。

  受2017年冬季紅火的玉米市場影響,今年市場對秋冬季玉米行情普遍看好,但另一方面,今年國內玉米拍賣的力度以及拍賣量也較去年有大幅提高,過度押注後市,一定程度上可能將過早消耗玉米行情預期。這可能導致市場中流通玉米的存量較去年有所提高,如果拍賣出庫等行為再有所偏慢,這就容易把去庫存的壓力釋放拖遝至秋冬季,若新季玉米沒有遇到產量上的較大變數,則必然給後市帶來新的行情壓力,同樣值得關注。

  對比來看,較2017年,當前玉米遠月合約的價格不算低,當然也不是很高。這一輪氣象沒能撬動玉米期價的敏感點,行情再度下行,不過辯證的來看,現在的價格下不去,未來的價格也不容易漲起來。值得觀察,值得期待。

責任編輯:吳化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