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北三省白鮮皮產新報導,未來行情是否會持續上漲?

播放GIF

白鮮皮我國傳統中藥材,以野生品供應市場,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以下簡稱東北)是白鮮皮主產地每年四月東北地融化,是採挖白鮮皮的最佳時期。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延吉市是白鮮皮的野生產區之一,時下正值產新,新貨已少量上市。貨源整體走銷不快,行情略顯疲軟。

截止到筆者發稿時白鮮皮剛剛進入產新期,新貨暫時只有少量應市,加之近期市場貨源走動緩慢,行情表現疲軟,價格略有小幅下調,現抽芯率80%的貨源售價65-68元,抽芯率90%的貨源售價70元左右,抽芯率95%的貨售價80元左右,選貨105元。

東北白鮮皮產量佔到全國總量的70%左右,其產量、庫存、價格及走勢等商情,從某意義上講,對東北葯市乃至全國葯市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市場關注度在逐年提高。因此,今年白鮮皮第一輪產新為業界所關注。現將今年東北白鮮皮第一輪產新概況報導如下。
一、產區分布
黑龍江:阿城、五常、尚志、海林、牡丹江、寧安、穆棱、雞西、雞東、密山、虎林、佳木斯、樺南、湯原、樺川等20市縣。
吉林:四平、長春、磐石、輝南、梅河口、蛟河、樺甸、敦化等10多個市縣。
遼寧:四平、開源、海城、鐵嶺、昌圖、西豐、營口、蓋縣、遼陽、鳳城、綏中、興城等20多個市縣。

二、產量下降
東北白鮮皮產新後,有眾多藥廠、中藥飲片廠、葯市、藥商和葯農都在關注第一輪產量,究竟是增還是減?據三省主產區的葯界同仁介紹,今年第一輪產量估算在500噸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較減少100噸左右,是歷年最少的一年。在產區、在葯市許多採購人員向筆者敘述他們收購白鮮皮的苦衷:往年(指2009年之前)很容易收到白鮮皮,不費力氣一個月在一個收購站點就可以收上來百餘噸大貨,今年不可同日而語了,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在幾個收購站點、一個月最多只能收到8-10噸,少則隻收到3-5噸貨,最少只有1噸,真是大貨難求。據筆者了解,近期東北三省已無貨供應,許多收購商已撤掉收購站點,轉向內蒙、河北、山西等一些產地收購。
東北白鮮皮產量進入21世紀後在逐年減少,減幅逐年加大,近兩年白鮮皮野生資源已到了瀕危邊緣。據調查顯示,世紀初,白鮮皮產量約(估算,下同)8000噸左右,2005年產量銳減至3000噸左右,2010-2011年再降至1000噸左右,預計2012年將降至600噸左右,降幅是2000年的13倍,白鮮皮產量緣何減產?三大原因導致東北白鮮皮連年大幅減產:
一是連年採挖,資源枯竭。在利益的驅動下,產區廣大民眾在採挖期蜂擁而至,地毯式的排查,大面積地採挖,甚至挖地三尺連幼珠也不放過,年復一年,周而復始,造成野生資源日趨枯竭,產量連年大幅下降。
二是環境改變,產量銳減。產區為發展地方經濟,連續十幾年地修路、開礦、建廠、開荒、造林、修渠、放牧等多種活動,極大地破壞了白鮮皮賴以生存的環境,使之無立足之地,產量連年銳減;同時,主產地不斷發生乾旱、暴雨、冰凍、泥石流等多種自然災害,導致植被被破壞,產量隨之下降。
三是勞動缺乏,少人採挖。據理解,近年主產區的藥材生產加工和運輸,面臨兩難。一方面我國城市化、工業化和城鎮改造進程加快,農村廣大青壯年多去城裡務工,家中留守人員多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無力採藥;另一方面,由於連年過度採挖,產區近山處難見到成片的白鮮皮,只在路途遙遠的原始或半原始產區尚有部分蘊藏量,但採挖運輸破費周折,造成採挖成本上升,得不償失,所以產區已少見有人進山採藥,產量逐年縮減。

三、需求上升
白鮮皮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鮮的根皮,性寒,味苦。歸脾、胃經。功效清熱燥濕,祛風解毒,內服用於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祛風止癢,黃疸尿赤,濕熱痹痛。外用於濕疹、疥癬,皮膚瘙癢、肌膚潰爛、黃水淋漓。以及刀傷出血等症。白鮮皮藥用歷史悠久,始載於《神農本草經》,我國許多古醫籍文獻(如:《本經》、《藥性論》、《本草原始》等)中均有精闢闡述。現代醫學研究及臨床應用證明,白鮮皮含有白鮮鹼、白鮮內脂、黃柏酮酸、葫蘆巴鹼、膽鹼等。水浸劑對多種致病真菌如黃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白鮮皮還有解熱作用。
東北白鮮皮是東北著名道地藥材之一,其品質優於其他產地,多年來一直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青睞,已成為用首選原料之一。我國千餘家製藥廠、中藥飲片廠、提取物廠、獸藥廠等以白鮮皮為主要原料開發了近千種中成藥、新葯和特葯植體物、中藥飲片和獸葯,並在科技創新中用白鮮皮科研開發了許多抗真菌活皮癬等外用中成藥,投入市場後頗受青睞,產品供不應求。同時,我國遍布城鄉以萬計的中醫院處方配伍及民間所用驗方偏方中也在大量使用。
21世紀之前,市場對白鮮皮用量極少,是市場上的三類小品種,不被業界所重視。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白鮮皮藥用價值很高及其特殊療效,市場對白鮮皮的需求量呈逐年上升之勢。據有關媒體報導,2000年市場需求量為1000噸(估算,下同),2005年上升到3000噸,2011年再升至4000噸左右,預測2012年市場用量將達到4200噸左右,需求量的連年增長,提升白鮮皮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理所當然地由三類小品種進入一類大品種的行列,引起國內外醫藥市場的密切關注。

四、供需缺口
多年來,白鮮皮市場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走勢,一方面產量逐年減少,由2003年的4000噸,2005年下降至3000噸,2008年又減至1500噸,2010-2011年已降至1000噸左右,預測2012年將減少至600噸左右;另一方面,需求逐年上升,2009年為3200噸,2010年上升至3500噸,2011年再升至4000噸,2012年預計上升至4200噸左右。市場供需關係一減一增,而且缺口逐年加大。據了解,2009年市場缺口約1000噸左右,2010年缺口上升至1300噸左右,2011年缺口增至1700噸左右。

(白鮮皮抽芯率80%歷史價格)

那麼2012年市場缺口幾何?據對白鮮皮供需量和庫存的不完全統計,2012年產量約600噸左右,其中上半年東北白鮮皮產量為500噸左右,預計下半年為100噸左右,南方產白鮮皮產量估算為200噸左右,北方(內蒙、河北、山西等地)產量估算為500噸,各地庫存(含藥商與葯農囤積、惜售)約800噸,再加上朝鮮進口200噸左右,2012年全國白鮮皮社會存量為2300噸左右,但市場需求為4200噸,產不足需,市場供需出現1900噸的缺口,缺口量同比增加200噸左右。

(白鮮皮抽芯率90%歷史價格)

(白鮮皮籽)

五、價格上漲
市場經濟「贏賤缺貴」,市場供不應求,供需出現缺口,缺口逐年拉大,缺口即是商機,拉動白鮮皮價格自2001年起連續12年上漲。據筆者對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白鮮皮價格走勢的一項專題調查顯示,2000年市價為4元(千克價,全國均價),2001-2005年的5年間價格每年遞漲1-2元,2006-2008年的3年間,每年遞漲2-3元,2009年市價大漲至27-38元,2010-2011年繼續高開高走,上漲至31-40元。進入2012年後,在全國多數藥材價格停漲、部分藥材價格下降的大環境下,白鮮皮價格不但不降,反而逆勢上行,走勢堅挺,價格居高不下,並呈逐月上漲之勢。調查顯示,2012年1月市價為31-40元,2月份上漲至32-41元,3-4月份繼續漲至33-43元,5-6月份又漲至34-45元。到筆者發稿時,白鮮皮價格已高升至35-47元,市場資深人士認為,白鮮皮產不足需,供需矛盾加劇,市場又無家種品補充,庫存空虛,後市難以為繼,些商情已成業界不爭的事實,後市價格將繼續上漲,到2012年底,有望攀升至50元。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是白鮮皮的產區之一,據產地商家介紹,近期產區尋貨商家不多,貨源整體走銷一般,庫存不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