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種廚房裡最常見的食品,可能是最有效的天然降壓藥!

圖片來自於Pixabay網站

《皇帝內經》有雲:鹹者,脈弦也。2600年前的古人就知道,喜歡吃鹹的人,常有脈弦(高血壓)的表現。

近百年來,人們圍繞鹽與血壓的關係進行的動物試驗、流行病學調查與臨床研究,基本肯定了鹽是高血壓重要的易患因素。因此,各國國家、各大組織推出的高血壓防治指南均將限鹽作為高血壓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7年10月8日,我國高血壓日的主題便是「鹽與高血壓」。旨在提醒高血壓患者食鹽攝入量。

看似普普通通的食鹽,與高血壓這種頑固性疾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一、食鹽對高血壓的影響

高鹽飲食可加重心臟、腎臟的負荷,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禍根。

我們都知道,食鹽主要成分是氯化鈉(Nacl)。人體對鈉的生理需要量非常低,成人每天需要氯化鈉約為3~5克,如攝取鈉過多則可能造成體內水瀦留,導致血容量增加,回心血量、心室充盈量和輸出量同樣增加。

通俗地說,鹽吃多了,引起血液總量增加,血管通道變窄,自然引起血壓上升。久而久之,還可能造成心臟肥大、心衰、腎功能異常等難以治癒的疾病。

圖片來自於Pixabay網站

研究表明,鹽的攝入與血壓呈正比,即人體攝入鹽量越多血壓就會越高。數據顯示,日均攝鹽量每增加1克,平均血壓上升2毫米汞柱,低壓上升1.7毫米汞柱。

因此,低鹽飲食是高血壓患者的基礎治療方法之一。

二、每天應該吃多少鹽?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2006年就提出過建議,每人每天攝入鹽宜在5克左右,也就是大概一個啤酒蓋的量。

而我國居民食鹽的攝入量在12克,這明顯是超標的,如果算上醬油還有其它食物裡的鹽分,每天吃下的鹽可能會更多!

針對國人的飲食習慣,科學家也做過相關試驗。讓普通人在每天攝入12克鹽的基礎上減少到每天9克鹽,統計數據發現,高血壓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分別降低了3.6~6mmHg/1.9~3.2mmHg;如果減少到每天6克,血壓還會進一步的下降。

圖片來自於Pixabay網站

三、如何做到飲食上控鹽少鹽?

1、選擇「低鈉鹽」,同時要保證「高鉀」。

2、減少外出就餐,餐廳一般口味較重。

3、炒菜時,快出鍋時再加鹽。或用番茄醬、檸檬或醋代替食鹽。

4、少喝長時間熬煮的湯。

5、少吃熏烤醃製、加工的肉製品等含鹽量較高的食物。

6、炒菜時加糖會掩蓋掉鹹味,難以從口味判斷食鹽過量,需注意。

7、限鹽的同時,應適當「補鉀」,配合實現降壓功效。

但是,並不是所有食鹽量高的人都會患高血壓,也不是全部高血壓患者減少食鹽量後導致血壓降低。對於非食鹽敏感性患者來說,減少鈉攝入量並不會降低血壓,這反而沒有其他降壓方式有效。

因此,減少食鹽或許是自然界最有效的降壓方式,即使血壓不能迅速降低,對身體健康也是有益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