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南寧依托智能雲平台實現公共資產負債動態監管

防控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是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工作的重中之重。廣西南寧市依托智能雲平台構建起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實現政府對公共資產負債全面動態監管。南寧市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雲平台自去年6月30日上線以來,逐步實現了國有資產“摸得清、來去明、管得住、利用好”,成為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防範債務風險的重要抓手。

“大到一塊土地、小到一台電腦,只要是國有資產,這張電子動態地圖都能實現實時管控。地方綜合財力發展水準、政府債務風險承受能力、市本級負債規模及結構等資訊也可‘一網掌控’。”在南寧市財政局辦公室內,該局國庫支付中心副主任劉波向記者演示了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雲平台自動生成的“財政地圖”。

據了解,智能雲平台通過開發端口接入和數據共享等方式,采集分散在400多家行政事業部門和200多家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數據,打破了此前各部門系統“各自為政”的狀態,打通了各部門之間的資訊通道,初步摸清了政府家底。

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南寧市以公共資產負債管理智能雲平台為抓手,充分發揮“智能管家”的作用,建設上線了國資一體化系統、扶貧資金監管系統和財政一體化系統等,借助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防範風險、融資服務、國資監管、預防腐敗等方面進行開創性的探索和嘗試,逐步實現國有資產“摸得清、來去明、管得住、利用好”。

“例如今年年初,國資地圖的債務模塊顯示相關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有所下降,某些企業的債務風險超過設定的警戒線。市國資委發現這一情況後,積極指導相關企業采取相關應對措施,進一步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南寧市國資委副主任謝振懇說。

要把每一筆扶貧資金都用在刀刃上,離不開扎實有效的扶貧項目資金監管。記者注意到,在扶貧資金監管系統裡可以直觀地了解各縣區每月扶貧資金投入和支出的基本情況及明細數據。其中,發票真偽自動校驗技術是一大亮點,目前該系統累計發現30張異常票據,紀檢監察部門順藤摸瓜發現4起虛報套取扶貧資金問題。

在構建防控風險、防腐機制的同時,平台將國有資產招拍掛資訊和國有企業融資需求向全國“買家”和投融資機構進行精準推送,解決了過去資訊不對稱、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等問題,實現了融資管道市場化、交易透明化,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

今年3月,南寧市邕江上遊引水工程一期項目在智能雲平台的融資服務平台上掛牌融資,引來多家銀行輪番競價。最終一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以最優報價拿下了項目,企業因此節省了2200多萬元的融資成本。

“過去項目有融資需求,企業只能一家一家銀行去談,現在有了融資服務平台,資訊一發出,便吸引了10多家銀行關注,項目融資更透明、更規範、更便捷。”項目負責人南寧建寧水務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融資財務部部長韋秋林說。

越來越多的企業和銀行開始了解和使用這一融資服務平台。南寧市國資委產權與收益管理科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融資服務平台已掛牌各類融資項目29宗,掛牌項目總金額逾182億元,競價完成19宗,總金額133.1億元,為企業節約融資成本近9000萬元。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資產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認為,平台形成了可持續性的數據庫,為南寧市加強資產負債管理、深入推進國資監管改革、主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提供了數據依據,“從目前取得的成果來看,南寧市打造的智能雲平台,其發展走在了全國前列”。

“接下來,我們將探索啟動資產地圖建設。從房屋、土地、資金、在建工程等方面對我市重要資產進行多維度分析,並對未確權入账的固定資產進行統計監測。通過展現全貌的資產動態狀況,分析資產支撐能力和定向規劃,在盤活存量資產、提高資產利用率、進行資產調配和處置等方面提供決策參考。”劉波說。

(經濟日報 記者:童政 周驍駿 見習編輯:於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