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為糖尿病患者,不知道啥是糖尿病足?

至今為止,糖尿病任然是一種讓人頭疼的疾病。它的棘手之處不僅在於糖尿病本身給患者帶來的危害,更讓人懼怕的是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併發症,比如糖尿病足。很多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足並不了解,以致每年有大量的新增糖尿病足患者。那麼今天呢金小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多發於50歲以後,60-70歲多常見。多見於肥胖或成年型而病程長的糖尿病病人,平均約10年。部位多見下肢,上肢少見。單側發病多見80%,雙側同時發生少見20%。壞疽可突然發生,疼痛劇烈,多數患者壞疽的發生是緩慢的,有嚴重的神經損害,疼痛可輕可重,局部輕度損傷,發生皮膚局限性小水泡。以後皮下組織變成暗紅色或黑色,嚴重四肢手足發生潰爛壞死,乾枯變黑,化膿感染等。

1、間接性跛行,為下肢的早期表現,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離後下肢乏力,勞累及麻木。重者有小腿腓腸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後可使癥狀緩解。年老者如發生間歇性跛行時高度懷疑由動脈阻塞引起的下肢缺血。

2、休息痛,是病變的中期表現,當病變發展,下肢缺血加重,不行走也發生疼痛,稱為靜息痛。這種疼痛大多局限在趾或足遠端,夜間尤甚,臥位時疼痛加劇,下肢垂下可有緩解,夜間靜息痛或休息痛。因睡眠時心輸出量最少,下肢灌注注血量也減少,故疼痛常在夜間加重。

3、肢端潰瘍壞疽,有三種類型:

Ⅰ、濕性壞疽:肢端體表局部組織皮膚糜爛,形成淺潰瘍,深入肌層,甚至爛斷肌腱,破壞故質,大量組織壞死,形成大膿腔,排出較多的分泌物。常見的肢端水腫,為糖尿病肢端壞疽。

Ⅱ、乾性壞疽:受累肢端末端缺血導致感覺遲鈍或消失,局部皮膚呈現暗褐色,出現缺血性壞死,皮膚肌腱乾枯、變黑,發展到一定階段自行脫落,無分泌物,無水腫。約佔糖尿病肢端壞疽的5.9%-7.5%。病理基礎為中小動脈閉塞導致血流緩慢或中斷。

Ⅲ、混合性壞疽:既有肢端的缺血乾性壞死,又有足背底小腿部的濕性壞疽,約佔18.1%-20%。微循環障礙和小動脈阻塞同時並存,靜脈阻塞及感染嚴重。

金小骨提示大家:糖尿病患者要注意,謹防糖尿病足,如不慎患病,務必要抓緊時間接受正規治療,切莫粗心大意或者自行用藥,以免最後帶來截肢的危險。說到這兒,大家還不知道糖尿病足應該怎樣更好地治療嗎?私信金小骨有福利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