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醫望色:從面色判斷你的身體狀況!(超實用)

望色,是指觀察人體皮膚色澤變化以診察病情的方法,又稱「色診」。色是顏色,即色調變化;澤是光澤,即明亮度。除了皮膚色澤之外,望色還包括對體表黏膜、排出物等顏色的觀察,但在臨證過程中望色的重點是面部皮膚的色澤。

常色,指人體健康時面部皮膚的色澤。我國正常人的常色特點是紅黃隱隱,明潤含蓄。

紅黃隱隱,即是面部紅潤之色隱現於皮膚之內,由內向外透發,是胃氣充足、精氣內含的表現。《四診抉微》說:「內含則氣藏,外露則氣泄」。明潤含蓄,即面部皮膚光明潤澤,神采內含,是有神氣的表現,說明人體精氣充盛、臟腑功能正常。

根據患者面部青、赤、黃、白、黑五色變化診察疾病的方法,稱為五色主病,又稱「五色診」。關於五色主病在《內經》即有豐富記載,如《靈樞。五色》雲「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黑為腎」,「青黑為痛,黃赤為熱,白為寒」等等。說明五色變化不僅可以代表不同臟腑的疾病,而且可藉以推斷疾病性質的寒熱虛實。

1、白色主虛證、寒證、失血、奪氣。

虛證患者見面色白,是因氣血虧虛,或失血、奪氣,氣血不能上榮於面所致。寒證患者見面色白,是因寒凝氣收,脈絡收縮,血行遲滯;或陽氣虛弱,推動無力,以致運行於面的血液減少,故亦見白色。

面色淡白無華,唇、舌色淡者,多屬氣血不足,或見於失血患者。

面色白者,多屬陽虛寒證;白虛浮者,則多屬陽虛水泛。

面色蒼白伴大出血者,為脫血;面色蒼白伴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等,多屬陽氣暴脫之亡陽證。面色蒼白亦可見於陰寒內盛,血行凝滯。

2、黃色主脾虛、濕證。

患者面色發黃,多因脾虛失運,氣血生化不足,無以上榮於面所致;或濕邪內蘊、脾失運化,以致脾土之色外現而見面黃。

面色黃而枯槁無光,稱為萎黃,多屬脾胃氣虛,氣血不足。脾胃虛衰,無以運化水谷精微,氣血化生無源,機體失養,故面色淡黃枯槁無華。

面色黃而虛浮者,稱為黃胖,屬脾虛濕蘊。因脾失健運,水濕內停,泛溢肌膚所致。

面目一身俱黃者,稱為黃疸。其中黃而鮮明如橘皮色者,稱為陽黃,多由濕熱蘊結所致;黃而晦暗如煙熏者,稱為陰黃,多因寒濕困阻而成。

3、赤色主熱證,亦可見於真寒假熱之戴陽證。

患者面色紅赤,多因熱迫血行,面部脈絡擴張充盈所致。

滿面通紅、目赤,為實熱證,因熱性炎上,血行加速而充盈於面,可見於臟腑火熱熾盛或外感邪熱亢盛患者。

午後兩顴潮紅,為虛熱證,因陰虛陽亢,虛火上炎所致,可見於內傷久病,如肺癆病等患者。

久病、重病患者面色蒼白,卻時而顴赤泛紅如妝、遊移不定,為戴陽證。是因久病陽氣虛衰,陰寒內盛,明盛格陽,虛陽浮越所致,屬真寒假熱之證,多見於久病臟腑陽氣極度衰竭患者,為病情危重徵象。

4、青色主寒證、氣滯、血瘀、疼痛、驚風。

由於寒邪凝滯,或氣滯血瘀,或疼痛劇烈,或筋脈拘急,或熱盛動風,致脈絡阻滯,血行不暢,故見青色。

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多屬陰寒內盛、疼痛劇烈,可見於寒盛所致的驟起脘腹疼痛患者,如寒滯胃腸等證。

突見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涼脈微,多屬心氣不足,推動無力,血行不暢,可見於胸痹、真心痛等患者。

久病面色與口唇青紫者,多屬心氣、心陽虛衰,心血瘀阻;或肺氣閉塞,呼吸不利。

面色青黃(即面色青黃相兼,又稱蒼黃)者,多屬肝鬱脾虛、血瘀水停,可見於鼓脹或脅下癥積的患者。

小兒眉間、鼻柱、唇周發青者,多屬驚風或欲作驚風之象,可見於高熱抽搐患兒。

5、黑色主腎虛、寒證、水飲、血瘀、疼痛。

腎屬水,其色黑,故腎虛患者多面見黑色。腎陽虛衰,陰寒內盛,血失溫養;或寒凝經脈,瘀阻不通則痛;或陽虛水飲內停,皆可導致脈絡拘急,血行不暢,故寒證、痛證、血瘀、水飲患者皆可見面色黑。

面色黧黑晦暗,多屬腎陽虧虛,為陽虛火衰,失於溫煦,濁陰上泛所致。

面色黑而乾焦,多屬腎陰虧虛,為陰虛內熱,虛火灼精所致。

面色紫暗黧黑,伴有肌膚甲錯者,多屬疲血,為瘀阻脈絡,肌膚失養所致。

眼眶周圍發黑,多屬腎虛水飲內停,或寒濕帶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