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虛無懷舊背後的傷痛

【古典詩詞,新鮮解讀】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虛無懷舊背後的傷痛

丁啟陣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1

這首詩作於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這一年,二十六歲的蘇軾參加製科考試中選後被授予鳳翔府(今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簽判。赴鳳翔上任時,再次途徑他和弟弟蘇轍嘉祐元年(1056)進京(汴梁,今河南開封)參加進士考試時曾經停留過的澠池(今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蘇轍作《懷澠池寄子瞻兄》詩寄給哥哥蘇軾。蘇軾接到蘇轍(字子由)的詩後,和(回答)了這首詩。

蘇轍《懷澠池寄子瞻兄》詩如下:

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

歸騎還尋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為縣吏民知否?舊宿僧房壁共題。

遙想獨遊佳味少,無方騅馬但鳴嘶。

其中「舊宿僧房壁共題」,指的是五年前那次路過澠池,投宿在澠池縣中寺廟,住在奉閑和尚的僧舍,二人曾在僧舍牆壁上題詩。

2

從嘉祐元年(1056)到嘉祐六年(1061),蘇軾有如下的經歷:

嘉祐二年,二十二歲的蘇軾進士及第,當年開始因母親去世,回家守孝。嘉祐三、四年繼續守孝。嘉祐五年授河南福昌縣主簿。嘉祐六年參加製科考試,以三等中選,被授予大理評事、鳳翔府簽判。

還有一件事,曾經接待蘇氏兄弟的奉閑和尚,此時已經死去,骨灰就埋葬在佛塔下。

3

雪泥鴻爪,被認為是蘇軾的著名比喻之一。在宋代即受到不少人的讚揚,後來還演變為成語。但是有人認為,雪泥鴻爪的比喻並非蘇軾所創,應該源出佛經。其實,單從詞語運用上說,雪泥的說法蘇轍、歐陽修似乎都在蘇軾之前。歐陽修《冬後三日陪丁元珍遊東山寺》有「寒山帶郭穿松路,瘦馬尋春踏雪泥」的詩句。

雪泥鴻爪比喻的詩意,蘇軾本人顯然也是頗為得意的,他的另外兩句堪稱名句的「人似秋鴻來有信,事如春夢了無痕」,意思相近。

詩的末句,「路長人困蹇驢嘶」,原注道:「往歲馬死於二陵,騎驢至澠池。」二陵即澠池西的崤山。可見,蘇氏兄弟在抵達澠池縣城前,坐騎馬匹死了,只好改為騎驢而行。因而,蘇軾作此詩時有可能想起了杜甫的《逼仄行贈畢曜》:「東家蹇驢許借我,泥滑不敢騎朝天。」

4

這首詩之所以廣為傳播,主要原因是,以其巧妙的比喻、細膩的筆觸,寫出了人生虛無傷感的情調。前四句雪泥鴻爪的比喻,貌似表現一種灑脫的人生態度,但實際上內心裡蘊藏著難與人言的憂傷。後四句是憶舊,曾經接待自己的老僧不久前死去,牆壁已經頹圮,五年前題寫在牆壁上的詩無法見到了,只有一路的崎嶇辛苦記憶猶新。懷舊傷逝的背後,蘇軾心中一定還有母親逝去的失怙之痛!

5

紀昀稱讚這首詩「意境恣逸」,是「意境恣逸」(《始己評蘇詩》)。我認為,這首最值得注意的藝術特色是倒裝手法,即先議論後敘事。議論不落俗套,敘事形象生動。

2018-11-20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