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銀行的小微信貸“鋼絲繩”:風控、盈利如何擺平

(截至2018年11月末,銀行業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33.28兆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3.81%。圖/新華)

《財經》記者 龔奕潔/文 袁滿/編輯

貨幣政策進一步寬鬆的同時,一系列監管動作表明,在疏通貨幣政策向信用傳導過程中,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是重點鼓勵支持的方向。

銀保監會在1月16日的監管工作會議上強調“大力支持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在信貸供給增加的基礎上保持融資成本處於合理水準”。

“銀行不做小微就沒有未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4日考察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時反覆重申這句話。監管部門除要求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要發揮“頭雁”的作用外,與小微、三農聯繫最直接最密切的農商行也被要求“回歸本源、專注主業”。

1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關於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堅守定位強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意見》(下稱“5號文”),限制農商行通過同業和投資等方式盲目擴張,對農商行支農支小貸款的規模佔比、增速、授信用信覆蓋面等多個方面提出監管要求,引導農商行服務三農與小微。

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認為,5號文從與小微、三農聯繫最直接最密切的農商行入手,將流動性從銀行間市場真正疏導至實體經濟,因此有助於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在這樣的背景下,銀行紛紛計劃加大向小微的傾斜力度。諸如工行與建行已經明確表示明年將進一步加大小微投放。而不少農商行也紛紛表示計劃加大向小微信貸業務轉型。

“以前想獲取銀行資金非常難,但最近好多城、農商行找來合作。”一位P2P資深從業者告訴《財經》記者,由於做小微企業的前期人力物力成本高,事實上許多城、農商行此前不太做這種“髒活累活”,在監管壓力下這些銀行紛紛尋求與頭部P2P公司合作,以尋找批量的優質小微資產,為客戶獲取和風控水準減壓。

亦有多位銀行業人士曾向《財經》記者表示,支持小微金融不僅僅是銀行的事情,巨集觀環境、財稅等配套機制以及小微企業自身經營水準的完善亦十分重要。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微信貸方面,許多銀行都面臨商業可持續的挑戰。一方面風控限制規模擴張;人工成本高,另一方面小微信貸利率水準,利潤極低。

小微“成績單”

“去年我們支行向小微企業投放貸款約5億元,今年已明確將增加投放額度。”北京地區一位大行支行人士表示,按照監管要求,銀行要按照考核要求,在年初單列全年小微信貸計劃,執行過程中不得擠佔、挪用。

支持“小微”一直是銀行的一項重要任務,央行和銀保監會一直將之列為重要考核指標。在日前舉行的媒體溝通會上,銀保監會曬出了支持小微的成績單。

據銀保監會普惠部副主任張金萍介紹,截至2018年11月末,銀行業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為33.28兆元,佔各項貸款餘額的23.81%。其中,單戶授信1000萬元及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餘額9.13兆元,比年初增長18.77%,比各項貸款增速高6.89個百分點,有貸款餘額的戶數是1644萬戶,比年初增加了376萬戶。

在小微貸款利率方面,五大銀行加郵儲銀行,2018年四季度新發放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比一季度利率降低了1個多百分點。此前,銀保監會副主席王兆星曾披露,18家主要商業銀行三季度新發放的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已經控制在6.23%,較一季度下降了0.7個百分點。

2018年初,銀保監會普惠部調整了對重點面向三農和小微的普惠金融考核要求,由“三個不低於”改為“兩增兩控”,“兩增”即單戶授信總額1000萬元以下(含)的小微企業貸款同比增速不低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貸款戶數不低於上年同期水準,“兩控”即“貸款品質和綜合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張金萍還表示,2019年還將頒布相關措施更有力支持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發展。而據《財經》記者了解,在政策引導下,各家銀行戰略都向小微傾斜。

《財經》記者了解到,在李克強考察時,工商銀行立下了“明年起民營企業貸款新增三分之一、超過新增貸款增速,其中小微企業佔30%以上,並且把不良貸款風險控制在2%以內”的目標。

“銀行業很多人過去都只是和账本打交道,對產業、對企業並不是很了解。這實際上束縛了銀行的發展,狹窄了你們的視野,現在你們會考慮巨集觀經濟和產業發展,也練強了你們自己。”李克強在考察時表示,做小微也是銀行自身發展的需要。

在2018年8月份銀保監會組織的北京銀行業普惠金融調研中,《財經》記者看到,頭部銀行在總 、分行成立多層級的普惠金融事業部或專營機構,成立“信貸工廠”進行標準化審貸等,並將普惠金融業務指標列入分支行KPI考核。

前述大行支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根據企業在銀行的流水,總行或一級分行會擬定“白名單”,再下發分支行。

下調內部轉移資金定價,也是促進帳支機構積極性的重要舉措。北京銀行相關負責人曾介紹,下調小微貸款內部資金轉移價格10bp-30bp,提升了經營部門開展小微業務的積極性。

在降低貸款利率方面,國有大行發揮了“頭雁”作用。據了解,目前國有大行的小微貸款平均利率已降到4.8%左右的水準,其中工商銀行甚至低至4.35%。

據《財經》記者了解,從5月末起,工商銀行針對人行MPA口徑的普惠貸款(即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以基準利率,從7月起,對1000萬元以下普惠貸款統一執行4.55%的利率水準,同時免除小微企業除利息之外的其他所有融資服務性費用。

但儘管如此,其仍然難以滿足一些小微企業的實質融資需求。北京一家科創公司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工商銀行的利率非常優惠,但是首次貸款需要無抵押的住房抵押。而其他一些銀行,如建設銀行和北京銀行,可以提供知識產權抵押貸款,但利率定價也更高一些。

城、農商行轉型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以金融體系結構調整優化為重點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發展民營銀行和社區銀行,推動城商行、農商行、農信社業務逐步回歸本源。銀保監會亦在多個場合提出建立“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金融機構體系”。5號文的發布,就是從與小微、三農聯繫最直接最密切的農商行入手。

銀保監會1月14日發布《關於推進農村商業銀行堅守定位強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務能力的意見》提出嚴格審慎開展綜合化和跨區域經營,原則上機構不出縣(區)、業務不跨縣(區),新增可貸資金70%以上要用於本地。農商行各項貸款佔比應不小於50%,涉農及小微貸款佔比逐年上升直至超過80%,而大額貸款佔比逐年下降直至小於30%。與此同時,對農商行三農和小微的不良貸款容忍度也提高。其中,小微企業不良貸款餘額/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可以放寬至本行各項貸款不良率之上3%。

5號文一出,農商行紛紛表示要加力進行業務轉型。“不少農商行高管跑來問我該怎麽做小微和三農。”一位研究人士透露。

“監管的目標亦會成為機構戰略的重要調整方向,原來專注三農和小微的會更加專注,原來有所偏離的會加緊調整。”北方一位農商行人士告訴《財經》記者,但不同地區的差異較大,發達地區的城商行達標難度可能較大,而欠發達地區的不良風險很高。

此前一位全國性銀行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從該行各地分行所上報的數據來看,區域差異非常明顯,西部有些地區的不良率甚至達到了兩位數,但全行數據尚在行業較優水準。

“我們在5號文頒布之前就已經在調整了。”天津一家區縣農商行對公業務人士表示。該行在創立之初也進行了盲目的資產規模擴張,當時集中對幾家大企業放貸,但是今年有大企業爆雷,不良壓力凸顯,市銀保監局此前已經出文要求其回歸三農和小微,並且落實到每一個支行,都有新增小微戶數的要求。

銀保監會指出要引導農商行樹立服務實體、“做小做散”是防範風險根本之策的理念。事實上,今年不少農商行被下調評級,就是因為信貸投放過於集中,直接遭受區域大企業違約影響。更有不少農商行股東自身資金鏈斷裂而造成農商行股權被法院處置“拋售”。“當地三農和小微的需求要進一步滿足,也需進一步開發。實際上只要規模有了,利潤就有了。”前述北方農商行人士表示。

興業研究的分析師指出,縣域和城區農商行具有天然的物理網點和本地政府和企業優勢,這使得相對容易獲取小微企業資訊。但這應給予相關機構對信貸信用風險充分的定價機會。如果定價不充分疊加小微企業高投放要求和高資產品質風險,可能導致部分機構出於風險-收益比的考量扭曲小微信貸投放。

“特別是部分農商行股東以區域城投乃至本地房地產、民營企業為主,股東及關聯企業也有融資需求,這可能出現‘包裝小微企業—獲取低成本貸款—投向潛在灰色領域’的套利鏈條。”興業研究指出。

但是對於一些此前業務偏離的農商行來說,想做小微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大多數城、農商行都與當地政府的關係非常密切,投資通常受到當地政府乾預,投資於政府基建項目;而同業業務也能在低成本下,獲得穩定安全的回報。而三農和小微其實是最‘出力不落好’的業務。”一位中部城商行人士表示。

一位P2P資深從業者告訴《財經》記者,由於做小微企業的前期人力物力成本高,事實上許多城、農商行此前不太做這種“髒活累活”,在監管壓力下這些銀行紛紛尋求與頭部P2P公司合作,以尋找批量的優質小微資產,為客戶獲取和風控水準減壓。

“以前想獲取銀行資金非常難,但最近好多城、農商行找來合作。通常簽訂技術服務的合約。”前述P2P從業者表示,大數據風控的建立非一朝一夕之事,許多中小P2P公司的大數據風控都是基於BATJ給出的“黑名單”。但不少頭部P2P公司有當年通過信貸員模式收集的數據,也有自身數據積累。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部門已經對互聯網貸款進行關注。日前,浙江銀保監局下達《關於加強互聯網助貸和聯合貸款風險防控監管提示的函》,重申銀行“不得將授信審查、風險控制等核心環節外包、不得以任何形式為無放貸資質的機構提供放貸資金,不得與無放貸業務資質的機構共同出資發放貸款,不得接受無擔保資質的第三方機構提供增信服務以及兜底承諾等變相增信服務等”。

風控與盈利挑戰

一位曾經主管過銀行普惠金融業務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政策所趨之下,銀行都會加大對小微的投放力度,但是仍然會面臨商業可持續的問題。

一方面,政策要控制並進一步壓降小微貸款利率,資金成本加上人力、物力成本,一些銀行可能在“賠錢”做小微。另一方面,還是小微企業的信貸風險太高。“小微企業能否生存是關鍵,但能夠生存過三年的小微企業通常不超過20%。”

小微企業平均生命周期過短、不規範的財務管理、負債與擔保等資訊不對稱,都是製約銀行“不敢”向小微放貸的風險點。如何控制成本與風險,建行董事長田國立一直給出的解決辦法是“金融科技”。這也成為業內公認的出路。

在李克強考察建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時,該行向李克強介紹了建行“惠懂你”APP。即基於交易結算、納稅記錄等大數據評估企業信用,實現全程在線為小微企業提供信貸服務,無需再付擔保、評估、“過橋”周轉等附加費用,可以顯著降低小微企業貸款成本。

李克強表示,你們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探索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有關部門要請第三方進行評估,切實可行要向全國複製推廣。

“銀行要加強對小微企業的支持,不能以犧牲銀行多年來形成的風控,降低風險偏好為代價。”浙江一家銀行分行長曾經表示。

壓降利率是另一件讓銀行頭疼的事情。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於去年5月在國新辦的發布會上表示,從社會抽樣調查的結果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基本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大型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在5.1%到5.5%左右。第二類是地方性法人銀行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大概在6.5%到7%。第三類是小貸公司等機構,貸款利率比較高,大概在24%。第四類是純民間借貸利率,在36%左右。當前小微企業在銀行的貸款利率已經得到合理控制,但還有下降的空間。

“我們認為,融資成本只是一方面,我們能夠給企業提供綜合服務,包括稅收、物流、財務顧問等,但可降低綜合服務成本。”此前,某股份製銀行公司業務部的負責人曾表示。

去年起,銀行業還推出無還本續貸的創新產品,也有人稱其為“永續貸”。即在企業貸款到期前提前審計,符合條件的在到期時可以自動續貸,降低企業過橋資金成本。但永續貸不是真正的“永續”。《財經》記者所了解到的無還本續貸目前最長期限是五年。

值得一提的是,銀行放貸受到存貸比和資本充足率指標的約束。

儘管監管要求,小微企業貸款的資本計提為75%;對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信貸,等同於零售權重。但是小微企業的壞账風險仍然對銀行資本造成了壓力。

銀保監會普惠部副主任張金萍坦承,小微企業由於其生命周期、經營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尤其在經濟下行時期,小微企業貸款的信用風險較大。不過銀行今年加大了服務能力的建設,在風險管理模式上做了諸多創新,風控能力得以增強。

“在信貸較快增長的同時,小微企業貸款品質還是比較有保證的,也是穩定的,風險控制是有保證的,銀行的撥備可以覆蓋這部分風險。”張金萍表示。截至2018年末,商業銀行的貸款損失準備餘額為3.7兆元,撥備覆蓋率和貸款撥備率分別為185.5%和3.5%。

“存貸比或是桎梏2019年商業銀行大量放貸的一個緊箍。”分析人士指出。

但是在存款壓力之下,商業銀行可通過發行小微金融債和小微企業貸款ABS來募集資金,跳開“存貸比”的桎梏。2018年,商業銀行發行的小微專項金融債總額共計1940億元,平均票面利率4.41%。但其中,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的發行利率較低,而城、農商行的發行利率較高。

2018年共有5家銀行成功發行了小微貸款ABS,總規模為108.04億元,平均次級佔比17.7%,優先A級平均發行利率3.85%。

“這代表著其實銀行做小微的利差還是很小的。”在一位政策觀察人士看來,小微業務的利潤空間薄弱,但同時成本高因此不少銀行、甚至國有大行的盈利可能面臨挑戰。

在他看來,這需要銀行股東的充分理解。包括民營企業股東,也包括國有銀行機構的股東出資人財政部。財政部對國有銀行的績效考核中,應適當降低盈利指標的比重。

財政部曾在2009年頒布了《金融類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實施細則》等檔案,其中盈利能力狀況、經營增長狀況的權重分別佔到30%-60%、25%-40%。各級國有銀行很難在背負小微的政治重任時,也背負績效考核壓力。

李克強在銀保監會座談會上還說道,要確保落實支持普惠金融發展的相關政策,完善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考核辦法,細化盡職免責規定,建立銀行發展普惠金融的有效激勵機制。

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多個中央級會議上都曾提出完善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考核辦法,建立相應激勵機制,但目前仍然沒有很好的方案辦法,目前各方也在加緊研究相應的考核與激勵措施。

(本文首刊於2019年1月21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