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石油跌了,電動車怎辦?

無須懷疑國家推進電動車技術、培育電動車市場的決心。原油價格漲跌,對既定國策不會構成決定性影響。所有車企無一例外都看到這一點,他們紛紛發展電動車產能,以適應政策。

文/《汽車人》黃耀鵬(微信公眾號:汽車人傳媒)

兩天前,國際原油盤中價格大跌4%,這是繼2018年的連續下跌後,進入2019年以來又一個令全球關注的焦點。

中國在2018年進口了4.6億噸石油,繼續鞏固最大石油進口國的地位。雖然電動車如火如荼,但石油消耗高峰在2028年才會到來。反過來,如果電動車推進不力,峰值可能延至2030年之後。我們為什麽在乎峰值的時間?因為這頂帽子戴著實在寢食難安。

我們控不了原油

我們能控啥?

原油價格的預測,一直是大多數經濟研究機構的重頭方向。原油和美元早已貌似脫鉤,但仍然具備強烈的正相關性;和全球政治經濟局勢結合的緊密程度,則有所松懈。

這也意味著原油價格變得更難以揣測。2018年晚些時候原油價格閃崩,以至於大多數研究機構押注2019年同樣是原油的寒冬。熱點事件帶動能力的下降,給了他們更多的看空勇氣,他們忘了自己有多少次被現實打臉。

不談未來,過去一年原油價格為什麽走低,能說清楚不?全球經濟不振、大國關係緊張、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歐佩克控制能力下降、頁岩油的興起,這些因素就算全都有身份,權重幾何?

只有一點是確定的,石油定價權不在我們手裡。就算我們根據北海布倫特、阿聯酋杜拜、印尼米納斯的原油價格,以4:3:3比例,作為成品油價格調整依據,我們也心知肚明,作為世界第一的石油買家,我們影響不了價格。我們始終是肥羊買家。別的不說,沙特輕質油的“亞溢”取消了嗎?

假設,是說假設,原油價格如果跌下來再也爬不上去了,始終徘徊在50美元區間,我們還要不要繼續推動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

燃油車大勢已去

和燃油技術無關

50美元是個有趣的節點,它基本上是國內石油開採的成本價(還在緩慢攀升中),也是美國頁岩油生產成本線。這個點上,國內生產商痛感到,采不如買;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則選擇關閉偏遠的油井(頁岩油封井重啟都很容易)。

同時,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距離成本線還遠得很,他們捍衛石油價格的決心只是說說而已,繼續享受排擠競爭對手(俄羅斯、委內瑞拉等高成本出口國)的樂趣。

在這個節點上,無論原油生產,還是電動車的市場前景,都有點尷尬。

在缺少政策乾預的市場上,可以觀察到,石油價格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影響顯而易見。2016年原油價格一度跌至30美元,重新回到後危機時代谷底,特斯拉則連續兩個財季遇到銷量下跌25%的窘境。而特斯拉左右原油市場的議題則顯得荒謬。事實上,世界上所有新能源汽車廠家的產能翻一倍,也不足以對原油市場產生現實影響。

那麽翻兩番呢?我們從沒有生活在非燃油車佔據主流的場景中。對未知世界的臆想總是基於現實生活經驗,但眼前的市場格局並不能為預測提供什麽像樣的幫助。新能源車產品力孱弱、需要政策扶持,能量密度無法和燃油相比,一到冬天就緊張地關注續航,甚至不敢開暖風,這不是我們要的。我們完全無法想像,電動車蠻橫地霸佔市場主流生態位的世界。屆時燃油車淪為少數機械迷的寵物,形成類似蒸汽朋克的小眾文化。

討論電動車現在的技術缺陷很容易,如果電動車沒有那麽多缺陷,現在佔據主流的不應該是燃油車。

篤定電動車的未來,固然加成了我們尚未掌握、甚至尚未想過的技術,但燃油車不是我國國民生活的未來,這一點很確定。

國策的邏輯

補貼退坡在即,延期的“雙積分”政策總歸要來。促進電動車市場發育是既定國策,它的持論基礎,就在於我國的石油安全問題日益迫切。

在進口石油比例即將達到50%門檻的時候,有人就大聲疾呼石油安全問題。2018年進口石油比例超過70%,這種聲音反而小得多了。它不意味著問題不存在,而是我們正處於解決問題的進程中。多說無益,政策路線早已定好。

去年進口這麽多石油,固然有油企積極買入的因素,但重要的能源貿易依賴於和平環境和大國關係。這一點,亦毋庸諱言。現在國內頁岩油開採技術和水準壓裂設備,同樣依賴於美國。將能源安全寄托在別人身上,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我們不能將目前隨時可以買到油的貿易環境,視作理所當然。如果海運通道被封堵、石油禁運這種極端事件發生,中國將何以自處?依靠可憐的石油戰略儲備嗎?

而從全球角度,汽車工業和汽車用油佔據石油消費的40%以上(數據有爭議)。如果有一半燃油車被電動車取代,就意味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從目前的70%降至50%,回到10年前。10年來,儘管汽車平均油耗降下來,但汽車用油佔據整個石油消費比例還是在快速攀升。這說明汽車消費的增速遠快於節能能力的提升。這樣一來,推廣電動車對石油安全的意義將被進一步放大。

推電動車不吃虧

電動車“燒”的是電。根據2017年的數據,中國火力新裝機容量58%,而發電比例67%。到2020年最樂觀的估計,非化石能源消費的比例為39%(很可能只有15%)。

按照目前技術,電廠燃煤發電效率42%左右,而電動車充放電效率大致為90%,兩者相乘,與燃油車效率相當。但是,如果考慮到石油煉化的能量損耗,電動車就佔據了能量效率優勢(儘管發電用煤也需要少量的預處理)。

同時,燒煤是不潔淨的,這是一種誤區,看怎麽燒法。發電廠燒煤發電,將汙染源集中,運用技術手段,可以將粉塵、二氧化硫等排放控制在低水準。燃油車當然也可以通過成品油更新、動力技術更新來解決排放問題,但後者的汙染源是分散的,治理難度和成本高於前者。這就是為什麽電動車的電能大部分來源於火電,照樣比燃油車環保的原因。

大多數分析人士都同意,在三電技術上,我們與國際先進水準的差距,比之燃油技術,要小得多。至少,全球最大、經營最成功的動力電池企業在中國。大力推廣電動車,能夠增強我們的競爭力,同時削弱跨國企業的技術優勢,何樂而不為?

因此,無須懷疑國家推進電動車技術、培育電動車市場的決心。原油價格漲跌,對既定國策不會構成決定性影響。所有車企無一例外都看到這一點,他們紛紛發展電動車產能,以適應政策。越是在燃油車技術上不佔優勢的廠家,越希望“洗牌”來得猛烈一些。在這個節骨眼上,猶豫可能導致再次上不去“車”。幾年後怨天尤人,不如早點選擇順應趨勢。(文/《汽車人》黃耀鵬,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如需轉載,轉載方必須與“汽車人傳媒”(郵箱:[email protected]或電話:010-63135250)聯繫,獲得同意取得轉載授權,否則必將追究法律責任。敬請關注“汽車人傳媒”公眾號(qcr0505)。

編輯:大華

今日話題

你如何看待我國電動車市場未來的發展?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觀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