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瑜伽最終目的是什麼?丨來自Prashantji的教導


「1998年,我被診斷出患有慢性腸道紊亂症,專科醫生要求我終生服藥。我向Guruji尋求幫助,而他慷慨地伸出援手。後來我的病情得到了改善,再也無需每日服藥。醫生即使進行非常細緻地檢查,也無法從我的身體上檢查出任何患病的痕跡。他們告訴我,由於完全看不出任何癥狀,我現在應該是完全康復了。而我將這次痊癒都歸功於Guruji教授的瑜伽。」


上面的故事是Kirsten老師的親身經歷,她曾經備受慢性腸道紊亂症的困擾,被醫生判定需要終生服藥,卻在Guruji指導下練習瑜伽,漸漸地擺脫疾病的困擾。


如今,她是艾揚格瑜伽高級III級認證教師,與自己的丈夫理查德(Richard)共同經營英國巴斯艾揚格瑜伽中心。在她習練艾揚格瑜伽三十多年的時間裡,她撰寫並發表了很多瑜伽文章。




發表的文章及出版物

  • 普納之行指南(2016)

  • 《瑜伽之道》 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25)2015

  • 《數論與瑜伽》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 (23)2014

  • 《瑜伽的學習與教授》 第一部分 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19)2011

  • 《瑜伽的學習與教授》 第二部分 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20)2012

  • 《室利·羅摩努闍》(Sri Ramanujacharya )Kirsten Agar Ward 《Yogavaani》

  • 《在普納的學習和思考》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11)2007

  • 《瑜伽與更年期》 Kirsten Agar Ward 《瑜伽與健康》11、12月合刊 2006

  • 《一位瑜伽士的概貌》第一部分Kirsten &Richard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6)2005

  • 《一位瑜伽士的概貌》第二部分Kirsten &Richard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7)2005

  • 《一位瑜伽士的概貌》第三部分Kirsten &Richard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10)2007

  • 《一位瑜伽士的概貌》第四部分Kirsten &Richard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13)2008

  • 《兒童與瑜伽 》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7)2005

  • 《普尚吉訪談》Richard&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6)2006

  • 《普納之行——實用指南》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6)2005(2006年修訂版)

  • 《禮拜》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4)2004

  • 《瑜伽之光信託》Kirsten Agar Ward 《艾揚格瑜伽資訊》(2)2002


△Kirsten老師在普納總院學習的照片(本圖由Shael Sharma攝影師拍攝)


她作為艾揚格瑜伽忠實的習練者及傳播者,多次前往普納,跟隨Guruji、Geetaji、Prashantji學習。以下是她參加Guruji百年紀念儀式中Prashantji的一節特別課程——「不包含體式的課程」的學習心得。讓我們跟著Kirsten老師的文字走進課堂…


「保持自然狀態的重要性」

Prashantji在課程的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在他教授的過程中可以隨意自然,無需拘謹,因為他希望我們能夠保持自然的狀態。因此,他的課程無法成為「密集課」。他觀察到在密集課程中,學生或情緒激動,或焦慮緊張,而組織者也無法保持正常狀態!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知識就無法以恰當的形式傳遞給學生。

Prashantji解釋說:「瑜伽給你提供了一個庇護所,在這裡,你可以保持真實、完整的狀態,同時非常非常地簡單透明。無需假裝什麼或掩飾什麼,如此你就能獲得一個實踐真實的機會」。瑜伽是一種啟發式的學科,也就是說它允許並使我們能夠以學生的身份,為我們自己學習。


「體式成為了映照習練者意識的鏡子,通過這種方式,習練者開始領悟」

瑜伽中更值得關注的是瑜伽中的認識論——領悟的過程是如何發生的?思想、思想的過程和思想的內容不能僅供思考,更要讓其具體化。不要將自己認同為思想,而是要對其進行反思。我們應該考慮思想從何而來,並意識到觀者之上還有觀者,觀者的觀者之上還有觀者,如此類推。如此,我們才能夠成為目擊者,成為知者的知者的知者,最終進入核心意識。

我們不僅通過呼吸生存,還通過呼吸改變。所有的改變都是通過呼吸成就的,呼吸給我們的內在帶來了一場佈道。每次呼吸都如同新生兒降臨一戶人家,它是純凈的,帶來和諧。呼吸是「已經存在的身體和精神的新生兒。」(詳見《調息——經典之路》)。通過這種方式,呼吸持續地抵抗偏見(取決於習練者將呼吸同身體和頭腦聯結起來的程度)。如果一個人的呼吸變得吃力,失去節奏,那麼通過意志力來強迫呼吸,就是一種暴行。如果我們想要像Guruji那樣做108遍反轉輪式,就不要忽略這樣一個事實:他通過呼吸才能非常優雅地完成,否則就是暴行。

瑜伽讓我們保持中立,不受偏見的影響(諸如性別、階級、種族、年齡等等身份),這樣一來,我們就有機會變得更加公正(詳見《瑜伽體式的18種偉大成就》(18 Mahakriyas of Yogasana))。在瑜伽中,我們利用自身不受偏見所影響的部分,因為這種不受偏見影響的部分每幾秒鐘都會迎來重生,這種重生來自宇宙——由呼吸過程帶給我們。Guruji建議我們習練中的15%-20%要用來探索體式如何同調息聯繫在一起。

覺知是呼吸的另一面。覺知與注意力不同,覺知能夠隨著瑜伽的習練而發展。覺知能夠流動,而意識傾向於固定不動,若隱若現,很難保持。覺知的提升是瑜伽習練中的主要部分。


「內在的聲音一直在向你發送信號,但我們卻將接收頻率調向了其他的頻道。」

我們都確信「頭腦純凈的時候,就能夠接收內在自我發來的信號」,這也就是說我們能夠調整自己的頻率與我們內在的神(antaryāmin)一致(宇宙靈魂居住在人類靈魂之中,神於我們同在,詳見《瑜伽經的核心》)。

有一點大家有必要知曉:有時內在慾望(vasanas)的聲音十分響亮,我們會誤以為那就是我們的「內在的聲音」,而忽視內在神我的聲音。通過瑜伽的凈化過程,我們調節頻率能力能夠得到提升。

Prashantji向我們提到《薄伽梵歌》中「沒有什麼東西能夠像知識一樣純凈」(《薄伽梵歌》第4章38節)以及「為了知曉神,你要擁有正見。這是唯一的知識,其他都是知識的障礙。」


「我們過分地強調了學習做(瑜伽),而忽視了學習中更重要的方面——學會領悟」

一開始關注自己能夠做什麼,我們馬上就能夠發現自己的限制,一旦做不到,就會很容易會變得沮喪(一旦能做到又會變得驕傲)。這些都是學習瑜伽的障礙。

如果我們的習練能夠像我們所期待的那樣,鍛煉我們的頭腦,那麼無論我們是否能做到,都變得不再重要。事實上,儘管我們不斷衰老,已經度過了盛年,但瑜伽幫助我們變得更好。 「瑜伽最本質的方面並不在於能做到什麼,而在於感知到什麼」。瑜伽非常關注感知和意識的發展(這與能力不同)。

另外,這些知識能夠隨著我們輪迴轉世,但是靈活的身體卻不能,因此儘管對於初學者而言,完成體式就是最終目的,但是隨著瑜伽習練,體式必須成為一種工具,幫助習練者開始領悟。「隨著體式習練,頭腦成為了一本可供學習的書」


雖然,我們無法親臨現場聽Prashantji的教學,但我們可以通過Kirsten老師的學習心得及她的學習領悟去學習,瑜伽的傳承便是這樣的薪火相傳。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