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車險市場亂象叢生,向4S店等中介“買業務”何時休?

21世紀經濟報導 李致鴻

2015年4月,劉揚告別了工作15年的體制內工作,開始了一場互聯網保險的探索之旅;一年後,他參與了一家車險風控公司的創業,那時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所做的正是現在最火的人工智能;2017年4月,他離開了那家已經揚帆出海的車險風控公司,又投入到了創業項目分子實驗室之中。

劉揚的工作始終與車險息息相關。作為一名車險“老炮兒”,他對這個行業有著長期的觀察,“車險如果重回老路,勢必將引起消費者的不滿,而隨著汽車行業的改革,以及互聯網、物聯網與汽車行業的深度融合,保險行業未來也會被車廠和互聯網巨頭碾壓。因此,我們只能選擇涅槃重生。”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4月2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銀保監會已於近日召開第三次車險座談會,其中對於各地銀保監局在落實“報行合一”過程中整治力度參差不齊的問題,強調車險監管必須“全國一盤棋”,公平公正地嚴格落實“報行合一”。

所謂“報行合一”,即保險公司報給銀保監會的手續費用需與實際使用的費用保持一致。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銀保監會2月份曾在向各地銀保監局下發的《關於近期車險市場監管有關情況的函》中指出,近期以來,各地銀保監局依法嚴肅查處車險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加大對市場亂象的治理力度,推動車險市場秩序有所好轉,但由於各局整治力度參差不齊,各地區車險市場秩序好轉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

不少車險從業者認為,在嚴監管推動車險市場秩序好轉之後,更要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實現標本兼治。“我們必須以新視角、用新技術改造行業、創新模式、服務用戶,是時候和過去熟悉的車險說再見了。”劉揚說。

車險市場的亂象是這個行業的頑瘴痼疾。(IC photo)

“三高”消耗戰幾時休?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到,車險市場的亂象是這個行業的頑瘴痼疾,主要集中在:通過給予或承諾給予保險合約約定以外的利益變相突破報批費率水準,保險公司通過代理人或業務員返還現金的方式比較普遍;通過虛列其他費用套取手續費變相突破報批手續費率水準,保險公司通過虛列宣傳費、勞務費、谘詢費等費用科目來套取手續費的方式比較普遍;費用數據不真實,保險公司向中介機構承諾支付高於報批水準的手續費率,但不及時入账。

近日,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在CF40年會上坦言,目前市場上的保險公司超過200家,其核心競爭力上雖然差異很大,但總體上仍處在粗放式發展階段,存在著“高投入、高成本、高消耗”的“三高”現象。

具體而言,“高投入”突出表現為機構設置上不計成本“佔市場,鋪攤子”,結果就是管理成本虛高,大多數保險公司背上了沉重的投入包袱;“高成本”突出表現為業務開拓上大打低水準的價格戰,2018年財險業綜合費用率高達40.7%,大量收取的保費被用於低水準的渠道競爭;“高消耗”突出表現為銷售誤導,對保險資源進行破壞性開發。

數據也可體現這一狀況,2018年人保財險的車險業務手續費支出為618.82億元,同比增長21%;平安產險車險業務手續費支出429.94億元,同比增長24.3%;太保產險車險業務手續費及傭金支出197.37億元,同比增長21.4%。

根據《關於近期車險市場監管有關情況的函》,截至2月20日,浙江、廣西、安徽、河南、四川、山東、青島、新疆、山西9地銀保監局,在查實公司未按規定使用報批的車險條款費率的違法違規行為後,先後對24家計劃單列市和地市級保險機構采取停止商業車險條款和費率的監管措施。

嚴監管的風暴仍將繼續。瑞士再保險研究院最新發布的sigma報告指出,從目前的產品結構來看,車險仍是非壽險市場佔比最高的險種。隨著近年來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車均保費不斷下降,消費者享受到了商車改革帶來的價格紅利,預計未來車險市場將會進一步加強監管,競爭日趨激烈,服務質量不斷升級。

“對違反相關法規、社會反映強烈、損害消費者權益的市場亂象,應當繼續加大整治力度,打破一些保險機構仍在觀望的局面,遏製和扭轉前一階段車險市場亂象愈演愈烈的趨勢。”此前,一位接近監管的人士強調。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4月26日,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公布《廣東機動車輛保險投保實名管理工作實施細則》,發布了消費者提示,正式開始推行車險繳費實名製。

“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以來,市場競爭更為激烈,有的機構及業務員為了爭搶業務,存在未經消費者同意,擅自為消費者繳納保費以生成保單鎖定客戶的問題;有的機構及業務員與不具備資質的第三方代理機構開展車險業務合作,部分中介為追逐高額代理收入,將消費者投保意願層層轉售、異地投保。”一位保險公司車險業務負責人坦言。

廣東省保險行業協會表示,該制度推行後,投保信息真實性得到保障,保險公司、保險銷售人員的管理流程和銷售行為將進一步電子化、標準化、透明化,可以成為監管部門對違法違規行為進行追蹤、問責的重要工具和抓手。

重金向4S店等中介“買業務”

經營者看車險好似“雞肋”,棄之可惜,但又食之無味。前述“三高”的結果是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效益不高。根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統計,目前已經披露2018年年報的7家非上市財產險公司,車險保費合計122.28億元,承保虧損10.57億元。

同樣尷尬的是,保險公司的“弱勢”地位。繆建民指出,為了搶佔市場份額,市場上很多財產險公司包括一些大公司,過多地依賴汽車4S店等中介渠道,這是財產保險成本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以航意險為例,賣一張保單,90%以上的保費作為手續費被中介機構拿走;再以車險為例,保險公司作為“財大氣粗”的汽車後市場支付方,本該是產業“食物鏈”的最頂層,理論上並不需要支付那麽高的渠道費,但保險公司苦於沒有構建起直通客戶的有效渠道,很多時候只好投入巨大的費用向4S店等中介“買業務”,有的新車獲取成本甚至高達保費的65%,結果就是4S店、車商、汽車維修店皆賺錢,唯獨作為支付方的保險公司不賺錢,陷於“小店面綁架大機構”的尷尬境地。

繆建民坦言,事實上,考慮到客戶對車險的剛性需求,以及大型保險公司遍布全國的分支機構和電銷網,4S店等中介渠道在保險銷售上並不能創造額外的社會價值,反而是使大量的利益漏損在中間環節,形成了投入“黑洞效應”。隨著客戶保險意識的提升,從客戶角度講,這樣低效率的商業模式長期來看是缺乏生命力的。

瑞士再保險中國總裁陳東輝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商業車險費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中,一些保險公司的車險業務已經畸形發展,無論是哪個渠道的業務,都要去中介渠道繞一圈,雖然手續費不一定都給了中介機構,很多打折返還給了消費者,但這樣不透明,容易出現跑冒滴漏,不如放開價格,讓大家在明面競爭。通過手續費解決這一問題,會造成數據上的扭曲,即實際價格與實際成本不相匹配。”

人保財險在2018年業績發布會上表示,要推進“去中介、降成本、優體驗、強黏性”,抓好培育行銷文化、打造行銷隊伍、加大直銷司控渠道發展力度、保持成本領先等工作,在鞏固車險、政策性業務發展的同時,加大商業非車險發展力度,打好中心城市攻堅戰和縣域市場保衛戰,鞏固優勢,保持市場領先。

劉揚感慨:“面對汽車行業,保險公司並非一無所有。十幾年前,各家保險公司可以聯合倒逼廠家改進桑塔納的防盜設備、可以讓斯巴魯連續多次降低配件價格,而現在卻為了各自的短期利益,犧牲行業整體和長遠價值,甚至垃圾業務可以在行業內持續循環。唇亡齒寒,你行業內的對手倒下了,怎知下一個倒下的不會是你?”

在新經濟中尋找新動能

雖然差異化、精細化發展已成行業共識,但財產險公司仍扎堆發展車險,同質化競爭、一險獨大,對於專業性強的非車險業務,很多公司不敢做、不會做,許多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保險業務尚待進一步發展。

不過,從財產險行業整體看,車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明顯下降、非車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增速快速增長的趨勢已經形成。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財產險公司機動車輛保險1994億元,在各險種保費收入中佔比60%,同比下降近5%。

更需要關注的是,“隨著5G技術投入商用,自動駕駛技術將加快落地,當多數汽車實現自動駕駛時,交通事故率自然會大幅下降,進而大幅拉低汽車保險的風險保費。美國國家公路交通管理局(NHTSA)調查數據顯示,自2015年安裝自動駕駛技術裝置以來,特斯拉汽車的碰撞率下降了40%。考慮到車險在財險業務中的高佔比,特別是目前佔比我國財產險業務的2/3,傳統財產保險公司亟需在新經濟中尋找新的發展動能。”繆建民表示。

複旦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主任許閑表示:“自動駕駛汽車對保險市場最深刻的影響是汽車駕駛性能提高所帶來的業務生態改變,保險公司目前的風險轉移功能將部分讓渡給汽車製造商。交強險的購買主體將從普通消費者變為汽車或其他零組件製造商等,現有連接保險公司和車險消費者的天然紐帶也將不存在,由此現有交強險以外的佔整體非壽險市場50%份額的車險保險業務會進一步萎縮。”

“不過,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技術風險、自動駕駛汽車投入使用的網絡安全風險、工程師等相關人員的職業責任風險成為新興的風險,這也將催生新的保險需求。未來汽車類保險的險種設計、運營方式、產品行銷、監管等也將面臨著重大的轉變。”許閑稱。

“現在,準備好,倒掉杯中的水,用我們的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一起重新定義車險。”對於車險的未來,劉揚滿懷信心。

(編輯:馬春園)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