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了解爆款規律,你也可以吸引一波又一波粉絲

點擊筆記俠關注回復“1”領取今日日簽和福利大禮包

內容來源:本文為中信出版社書籍《引爆流行:如何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成為流行製造者》讀書筆記,筆記俠經出版社授權發布。

關於作者:德裡克•湯普森,《大西洋月刊》高級財經編輯、專欄作家。

封面設計&責編| 浮燈

第3947篇深度好文:4786 字 | 10 分鐘閱讀

讀書筆記·產品運營

本文優質度:★★★+口感:杭白菊

筆記君邀您閱讀前,先思考:

如何抓住流行?

如何引爆流行?

如何讓你成為流行?

在這個內容創造者最好的時代,很多人堅信“內容為王”,認為只要產品好就不可能不成功。

《大西洋月刊》高級編輯德裡克·湯普森在他的新書《引爆流行:如何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成為流行製造者》中指出,現在的社會太浮躁,單憑高質量是無法確保成功的。

要想創造流行文化熱點,讓產品迅速成為“爆款”,湯普森認為需要做到三點:優化新意,廣泛接觸和重複曝光。

一、流行的誕生:熟悉的驚喜

2016年,新世相憑借策劃“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丟書大作戰”等多場兼具文藝與逼格的行銷活動刷屏網絡,囊括年度最佳自媒體、最佳年度綜合內容行銷雙金獎,成了當年自媒體中有能力“引爆流行”的標杆。

“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活動當天,新世相官方账號在早上8點給用戶推送了一條消息,題為《我買好了30張機票在機場等你: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

只要在4小時內趕到北京、上海、廣州3個城市的機場,就有機會獲得30張免費往返機票中的1張,馬上起飛,去一個未知但美好的目的地。

這場活動參與人數眾多,有網友在評論中提到他所在的上海一座城市就有3000多人報名。

創始人張偉在接受訪問時談及了他們策劃“4小時後逃離北上廣”的一些細節:一開始團隊並沒想用“逃離北上廣”這個關鍵詞,原本考慮的是類似於“送機票你馬上就走”或者“去做一件自己想做卻沒做過的事兒”這樣的標題。

但開會討論的時候,一位年輕的同事堅持用這個,最後也獲得了大家的認同。

這場活動發生在2016年,“逃離北上廣”這個概念當時已經被使用過很多年,它已經不再新了,甚至還有點老土。

但是當一件事情既擁有耳熟能詳的概念,又有人把它做出新意來的時候,在傳播上就會獲得天然的基礎優勢。

在這場活動中,新世相把“逃離北上廣”這個別人聊了很多年、已經覆蓋了很多人群的概念或者說所謂的“IP”佔到了自己名下。這是個很討巧的辦法。

瑪雅原則:最先進也最容易為人所接受的事物,是在令人感覺驚奇和感覺舒適之間完美平衡的事物。

人們喜歡那些大膽但又明白易懂的產品,這樣的產品最容易深入人心。

瑪雅原則是20世紀40年代流行於美國工業設計界的一種說法,它的創始人雷蒙德·洛伊是當時美國最有名的設計師之一,代表作品有流行至今的可口可樂經典弧形瓶身、蔚藍色的“空軍一號”波音747飛機、以及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實驗室。

雷蒙德·洛伊和他公司的作品觸及了美國人生活與審美的方方面面,《紐約時報》曾經高度評價他說:毫不誇張,洛伊先生塑造了現代文明設計世界的形象。

在為可口可樂公司設計瓶身時,他賦予了瓶子更加微妙和柔和的形象,富有魅力的曲線造型,如同女性的凹凸有致的身材,使人們在黑暗中僅憑觸覺即能辨認出可口可樂,為它成為家喻戶曉的全球品牌立下汗馬功勞。

一位工業設計和心理學教授保羅·赫斯特曾經針對產品的受歡迎程度做過一系列研究,他選取各種產品進行實驗,要求人們就熟悉度、新穎性和美學偏好進行打分。

研究結果發現,產品的熟悉度和新穎性單獨來看,並不能決定多數人的審美偏好,然而放在一起,就能持續地預測人們是不是喜歡一個設計。

我們非常熟悉的《搖籃曲》也是音樂界熟悉度與新穎感完美結合的經典例子。

德國作曲家約翰內斯·勃拉姆斯於1868年創作了《勃拉姆斯搖籃曲》,1869年在維也納公開演出之後迅速走紅,被發行商多次改編發行,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樂評人和研究學者們分析認為,《勃拉姆斯搖籃曲》尤其切合現代聽眾審美的標準結構。這首歌既有熟悉度、重複性這個兩個關鍵元素,還有新穎的曲風,溫柔的驚喜。

熟悉度來自於作曲者借鑒了一首當時非常流行的奧地利民歌,並且融入了西方人耳熟能詳的教堂歌曲的元素。

對於歐洲人來說,它們是典型的“熟悉的驚喜”。

19世紀一場席卷中歐的戰爭,導致幾百萬德國人移民,《搖籃曲》也隨之傳遍全球。

像花兒樂隊、筷子兄弟、鳳凰傳奇,以及那些從抖音短視頻平台火起來,被街頭巷尾傳唱的音樂,儘管有時會被調侃為“洗腦神曲”,但依然憑借瑪雅原則,不斷收獲著一批又一批粉絲。

作為市場的新晉者,尤其是小企業,你該如何獲客?是一開始就高舉高打,還是小步快跑?

優先聚焦於你最核心的功能吧,把你的新想法包裝成舊想法的改造版本,將流暢性和不夠流暢結合起來,打造用戶對你產品的熟悉度,然後快速感染用戶鋪開市場,讓更多的用戶體驗到你,構築給後來者的壁壘。

這也就能理解積木式創新比顛覆式創新更容易讓人接受。

然而,熟悉也需要把握好度。

你會發現,設為鈴聲的歌曲響了數遍後,你開始對它生厭;看一部閉著眼都能猜到結局的泡沫肥皂劇,越來越沒代入感了;看春晚的相聲用我們過於熟悉的陳年舊梗,手指一動沒忍住還是換台了……熟悉度的力量適得其反。

所以,在保證熟悉感的基礎上,你需要加一點兒驚喜。這也是為什麽套路裡帶著一點真誠和別致,總會顯得更為動人。

二、流行的周期:

“我喜歡它,因為它流行。我討厭它,因為它流行。

為什麽流行的服飾很容易過氣?為什麽喜歡趙雷民謠的人在趙雷火了一陣之後紛紛宣布“不那麽喜歡他了”?為什麽我們說一切時尚都是“20年一個輪回”?

多種因素的影響形成了流行的周期。

如果想要研究流行的事物為什麽流行,以及人們為什麽會喜歡他們喜歡的東西,有三個無法忽略的因素:選擇、經濟和行銷。

1.選擇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大地上最流行的服飾莫過於一身軍裝。

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真切展示了父母一輩在那個年代的生活經歷。

誰穿上一身綠軍裝,誰就可以在學校裡“顯擺”一天,賺足回頭率。同時流行的還有軍帽、軍用挎包、軍用水壺。

當時的服飾以灰色、藍色、白色為主,因為物資相對匱乏,市場上的服裝款式不夠豐富,款式單一,色調沉悶。

老人們說當時走在街上的人,“感覺都是灰不溜秋的”。相比之下,一身軍綠就顯得有活力很多。

加上多年戰爭的影響,人們對職業軍人充滿崇敬,能打扮得和軍人一樣,自然洋氣萬分。

沒有更多選擇,造就了當時的流行。

80年代初,國內電視台第一次公映西方影視作品,美國電視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萬人空巷,同時也帶來了“蛤蟆鏡”和“喇叭褲”的流行。

改革開放之後物質日益豐富,令時尚領域呈現出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發展形態。

2.經濟

2007年美國市場上最成功的零售品牌們,在2008年幾乎都受到了衝擊

經濟危機之後漫長的衰退期,令已經失業或者可能失業的家長們不再給孩子零花錢。部分青少年品牌的股價一年之內縮水80%。

“穿名牌”不再成為流行。

網易嚴選的崛起與日本MUJI品牌的發展背景有一定相似之處。

兩者均起步於國家經濟增速放緩階段,自身品牌定位是“高性價比”和“剔除溢價”。

嚴選APP的Slogan“好的生活,沒那麽貴”,迎合了部分都市人群的需求,在經濟壓力之下,成為了一些用戶的優先選擇。

網易嚴選主打的“大品牌供貨商直供”,也曾被詬病“打得一手好擦邊球”,但如果沒有經濟背景的因素,想當年二三線城市的阿姨們都忙著在實體店搶購一線奢侈品牌,再好的“擦邊球”想必也不會有太多人買账。

3.行銷

2017年的聚會餐桌上,應該總有一兩次擺過江小白。

全年的重磅行銷、全平台廣告投放以及深入人心文案傳播案例,給江小白營造出了一種年輕人總應該喝一次的感覺。

運用類似“走心”行銷方式的還有網易雲音樂、杜蕾斯、999感冒靈、感康、味全每日C果汁……直到“走心”風刮遍市場,連辣條包裝袋上都印著一句話文案的時候,這陣流行才算過去。

但這陣風刮走之後,其他再試圖運用相似手段博取關注的品牌,則幾乎無一例成功。無論產品還是傳播手段,流行的基礎在於順應周期。

雷沃定律:新的總是好的,舊的總是不好的,但是非常舊的又是好的。

時尚的準則是新奇,但是又不要太過新奇。英國時尚歷史學家詹姆士·雷沃這樣總結時尚周期循環的套路:

粗鄙:10年之後流行的樣式

無恥:5年之後流行的樣式

可愛:1年之後流行的樣式

適時:當前流行的樣式

俗氣:1年前流行的樣式

醜陋:10年前流行的樣式

滑稽:20年前流行的樣式

有趣:30年前流行的樣式

古色古香:50年前流行的樣式

迷人:70年前流行的樣式

浪漫:100年前流行的樣式

美麗:150年前流行的樣式

看起來用“俗氣”來評價僅僅過季12個月的樣式有點兒太嚴格了。但是雷沃定律的主旨就是,不存在通行的適用於任何時間的服裝、名字、音樂品位或者其他品位。

存在的只是當前的品位、過時的品位和稍稍有點兒超前的品位。

就像金融投資一樣,時尚也和品位以及時機相關。

在所有需要製造流行的行業裡,遲到,或者來得太早市場還沒準備好,都是無益的。

三、流行的捷徑

1對100萬的現象級傳播

名人效應是網絡時代引爆流行的超級捷徑。

國產化妝品品牌如何短期內打破銷售記錄?找李佳琦帶貨就行了。

2018年雙十一狂歡季,李佳琦與馬雲以現場直播的形式比賽帶貨,妥妥勝出,坐穩“口紅一哥”的寶座。

各平台分析網紅經濟的文章層出不窮,也有媒體細數直播的辛苦,把李佳琦標榜為90後的勵志榜樣。

每種產品的流行都有一個引爆點,大概率是建立在重複曝光基礎上的名人效應。

小說《五十度灰》2011年5月於美國首次出版,當年在主流圖書市場中並沒有驚豔的表現。

2012年上半年,在這本出版不到一年時,忽然廣泛流行,成為了出版歷史上最偉大的意外成功事件之一,同時也掀起了全球性的文化現象。

《紐約時報》《赫芬頓郵報》、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在內的幾大美國新聞機構都做出了同樣的評論:這本書不僅獲得了成功,而且獲得了“病毒式”的成功。

有分析者認為《五十度灰》的成功並不在於擁有成熟的行銷策略,而是產品本身具有病毒傳染式的特質。“女同性戀”話題自帶傳播力。

然而更深入的研究發現,作者E.L.詹姆士在出版這本處女作之前,早就在同人小說網(FanFiction)擁有一批忠實的粉絲。

同人小說網作為一種小眾平台,雖然在主流世界中沒有大範圍流行,卻有很多紐約城上東區的上流女士擁躉。在這個所謂的上東區“媽媽群”中,有知名的出版人、電影經紀人、社交平台創始人,她們都身體力行地幫助作者擴大名氣。

在這些人的推動下,《五十度灰》成功從網絡文學出版為紙質圖書,又被環球影業和焦點電影公司聯合改編為電影。

如果一本書的銷量達到100萬冊,它就是一個歷史性的常銷書。

2012年春夏,蘭登書屋每周都要印刷100萬套《五十度灰》三部曲。如果說它是成功的“病毒傳播”,不如說是藏在暗處的大咖效應起了決定作用。

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病毒傳播”,幾乎所有事物的流行都不是僅僅靠一對一的口口相傳形成影響力,有效的影響力永遠是1對100萬的廣播效應。

當然,爆品的出現往往離不開一點兒運氣。但是想讓人們開口為你的產品說話,創造出具有親切感並能夠引發共情的產品是路程的起點,這一切從“熟悉的驚喜”開始。

互聯網和生活在社交網絡的人擁有倍增的力量,他們能將我們的信息傳遞給更多人的耳朵和眼睛裡。要想發起流行潮,請先試著在熟悉和驚喜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打造一款容易被人喜歡並接受的產品。

然後講好產品的傳播故事,把有限的資源集中用到關鍵方面,找到一個觸點,找準一個位置,試著去推拉、去調整,這個世界也許就能動起來。

每個行業都可以打造自己青蛙變王子的傳說。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