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高血脂認識的五大誤區有什麼

高血脂病的病因有哪些高血脂是一種危害性較大的疾病,在患病之後,要及時的治療。隨著患病人數的增多,很多患者對血脂都有一些誤區,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高血脂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指血中總膽固醇(TC)和/或甘油三酯(TG)過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過低,現代醫學稱之為血脂異常。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無論是膽固醇含量增高,還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兩者皆增高,統稱為高脂血症。高血脂症的病因,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即原發性高血脂症和繼發性高血脂症。

那麼高血脂認識的五大誤區有:

誤區一

「血脂偏高」、「膽固醇異常」是多吃少動的生活方式導致的。不少人把血脂偏高、膽固醇異常看作是多吃少動帶來的「富貴病」。周玉傑教授指出,膽固醇異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生活方式病。它雖然與飲食運動有一定關係,但並不是只要忌口、多運動就能解決的。在導致以冠心病為主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因素中,年齡、性別、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險因素不可改變。在可以改變的因素中,引起嚴重危害的主要是膽固醇異常,尤其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過高。此外,同時患有高血壓、糖尿病以及有吸煙習慣也是導致膽固醇沉積、誘發冠心病的重要因素。很多體重較輕的瘦人與嚴格素食者以為自己絕不會發生血脂偏高、膽固醇異常問題,其實,只要他有上述危險因素,都可能因此出現冠心病。

誤區二

高血脂就是甘油三酯高,就是血黏度高、血流緩慢。血脂是血中所含脂質的總稱,其中主要包括膽固醇和甘油三酯。引起嚴重危害主要是膽固醇異常,尤其是LDL-C(低密度脂蛋白)過高。研究顯示,甘油三酯的增加未能顯示與冠心病、缺血性心血管病的相對風險增加相關。而如果血液中有過多的低密度脂蛋白,沉積於動脈血管壁,就會形成粥樣斑塊。有斑塊的血管狹窄或破裂就直接導致急性心梗、中風甚至猝死。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是目前最重要的血脂檢測指標,並非甘油三酯。

誤區三

體檢化驗單沒有「箭頭」就是正常。如今很多人都格外關注體檢結果中的膽固醇指標,但鮮有人發現自己有膽固醇異常問題,因為化驗單上並未發現有「箭頭」。一般人群和已有冠心病或糖尿病等疾病,或者已經發生過心梗、中風的患者,血脂治療值和目標值與化驗單上顯示的正常值是不同的。他們的血脂目標值要求更嚴格,要低於血脂化驗單上的參考值,即「壞」膽固醇LDL-C需低於80mg/dL或者2.1mmol/L。重點人群,即40歲以上男性、絕經女性、肥胖、有黃色瘤、有血脂異常及心腦血管病家族史者的膽固醇指標也不能僅僅參考化驗單上「不高於3mmol/L」這一指標。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此類人群應每年檢測一次血脂。

誤區四

膽固醇異常是慢性問題,即使不達標也不會有大礙。膽固醇異常在很多人眼中是一種慢性問題,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一時半會兒不會導致健康出大問題。實際上,以冠心病為主的心腦血管疾病往往與動脈粥樣硬化密不可分,它的特徵是:慢性進展、急性突變、全程炎症。「壞」膽固醇在動脈血管內壁慢慢沉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使血管變窄、被阻塞住。並且,這些斑塊就像一個個「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破裂,導致急性心梗、中風。如果不儘早控制,年紀輕輕的患者也同樣會遭遇斑塊破裂帶來的惡果。近年來,影視明星中突發心腦血管疾病者中就不乏中青年人。在2004年公布的一項報告中,僅在短短15年內,35~44歲之間的北京男性居民因冠心病而死亡的比率就增加了111%,45~54歲之間女性死亡率增加了40%。

誤區五

保健品可以軟化血管、降低血黏度,服用無副作用。對於頑固型血脂高患者,醫學界公認「他汀」類藥物是降膽固醇治療的主導藥物,在臨床醫師的嚴密指導下,「他汀」類藥物的療效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一般發現要及時治療,出現高血脂要到正規醫院接受正規治療,切不可盲目使用所謂偏方,用藥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免發生意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