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4歲女童患胃潰瘍 父母一定要警惕這些不良餵養習慣

昨天,嘟嘟君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4歲的寶寶豆豆(化名)食慾一直很好,但是,最近痘痘的父母發現豆豆的胃口變得不如從前了,而且還時常嘔吐,到醫院就診後,醫生髮現豆豆感染幽門螺桿菌。

究其原因,豆豆奶奶常年患胃病,並且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奶奶每次給豆豆喂飯前都會先用嘴試試溫度,這樣就把自己體內的幽門螺桿菌傳染給了豆豆,以致豆豆出現食欲不振、嘔吐、腹痛等一系列的問題。

先來了解一下幽門螺桿菌的由來:

1982年,澳大利亞學者馬歇爾和沃倫從胃黏膜活檢樣本中分離出一種S形或彎曲形的細菌,即為幽門螺桿菌,並以100例接受胃鏡檢查及活檢的胃病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證明幽門螺桿菌的存在確實與胃炎相關。

究竟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這種細菌可以長期生活在病人的胃液中,逐漸侵蝕胃粘膜。感染者會出現泛酸、噯氣、腹痛等癥狀,嚴重的長期感染可能導致胃潰瘍、胃穿孔甚至癌變。

目前,引起小兒胃炎、胃潰瘍的病原菌主要是幽門螺旋桿菌。小兒胃潰瘍,其中約有1/4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

網上有關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癥狀有哪些?

腹部不適、噁心、嘔吐、噯氣、反酸、黑便等消化道癥狀,還包括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紫癜、慢性蕁麻疹、兒童生長髮育遲緩等疾病。

看看感染患兒的家長是如何說的:

@藍色的海:我孩子今年7歲,自上小學以來就胃口不好,還常常捂著肚子喊痛。我們沒少為之操心,每天變著花樣讓他進食,但收效甚微。四處求醫,有人說是學習壓力大,有人說是活動少,有人說是消化不良。然而用盡了方法,也不見好轉。前兩天,我帶孩子去查了幽門螺旋桿菌,結果顯示為陽性。

@光頭強:我兒子今年4歲,前段時間他老是喊肚子疼,有時候還會乾嘔、噁心,最初我們沒怎麼在意,以為是吃壞肚子了,但有一次,他吐得厲害,我們趕緊帶他到醫院檢查,醫生經過檢查後告知說,孩子是患了消化性潰瘍了,也就是胃病,孩子的HP(幽門螺旋桿菌)數值很高。

幽門螺旋桿菌是典型的「病從口入」的細菌,具體的傳播途徑為:口—口傳播、糞—口傳播。

1.口—口傳播,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密切接觸

大人和孩子嘴對嘴的親吻;

家庭共餐中,用自己的筷子給孩子夾菜;

用嘴把飯嚼碎了喂孩子;

給孩子喂飯時,用嘴去吹飯降溫,唾沫帶到食物上;

孩子使用大人的水杯、牙刷、毛巾、臉盆等,容易沾到唾液的生活用品。

以上這些行為在我們日常育兒和家庭生活中,經常發生。所以,幽門螺旋桿菌在家庭之間的傳播最為廣泛。

2.糞—口傳播,是通過被汙染食物、水源傳播

糞—口傳播是消化道傳染病的主要傳播途徑。通俗講,就是吃了被含病原體的糞便汙染的食物、飲水而傳染疾病。而幽門螺旋桿菌就有可能通過這種途徑進行傳播。

所以,我們在居家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這方面的衛生。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飯前便後一定要洗手,馬桶也要經常進行清洗。

另外,有調查顯示,廁所的水龍頭細菌數是馬桶座圈的44倍!所以,除了家裡的馬桶外,廁所的洗手池、水龍頭最好也要天天清洗。

如何預防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

1.注意衛生

水源衛生:不管是燒開了還是使用凈水器等等,都要保證飲用水的乾淨。

個人衛生:勤洗手,還是咱們常說的七步洗手法。飯前便後要洗手可真不是一句口號啊。勤刷牙,以減少口腔中的細菌,牙具也要及時更換。

食品衛生: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洗乾淨,肉類一定要做熟了再吃。

2.禁止口對口餵食

把吃的嚼碎了喂孩子的行為一定要杜絕。

如果家裡還有老人這麼做,一定要及時製止,並和老人解釋清楚原因,這種原則性的問題還是要堅持的。

除此之外,要避免把自己啃過的食物給孩子吃,或者是用自己筷子喂孩子等類似行為。

3.不要親吻孩子的嘴

親吻孩子的嘴不光能傳染幽門螺桿菌,還可能會傳染皰疹、手足口、幼兒急疹、牙周疾病等。

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家人,也最好不要親孩子的嘴。

實在忍不住,就親親孩子的小臉吧。

4.分餐制度

這一點對於咱們中國家庭來說還是比較難實現的。

所以也可以選擇「公筷制度」,給孩子夾菜的時候盡量用公筷,別用大人嘬過的筷子喂孩子。

但是如果家裡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最好還是採取分餐制度,感染者的飯菜和碗筷都要和孩子的分開。

5.保證餐具清潔

幽門螺桿菌生命力沒那麼頑強,用開水就能燙死。所以餐具清洗乾淨後,最好用開水燙一下,尤其是筷子。

在每次使用餐具前後,都要清理乾淨,條件允許的家庭可以在家中安裝消毒櫃,對餐具做一下消毒清理會更放心。

6.定期檢查

父母應該帶孩子定期到醫院做檢查,以便及時發現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如果確認已感染可以進行及時的治療。

嘟嘟君提示:不只是幽門螺桿菌,很多細菌都是通過口對口傳播的,因此,為了孩子的健康,一定不要嘴對嘴親吻孩子。

(本文選自微信公眾號「兔兔嘟嘟」)

關注微信公眾號:兔兔嘟嘟(ID:tutududu_),我們每天推出實用、有趣的兒童故事和專業、前沿的育兒資訊。每晚八點與你不見不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