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你知道跑步中怎樣才能保持正確的呼吸方式嗎?

作者 | 呼嚕爸爸

編輯 | 一仟流

呼吸本來就像吃飯、喝水,再自然不過。但是在跑步時,卻成了很多人的問題。

有些跑友,每一次訓練都像是溺水掙扎,明明沒跑多遠,可是呼吸就感覺吃力,甚至喘不過氣來;而另一些跑友,聽說『三步一呼,兩步一吸』能跑得更快,謹慎地數著腳步點前行,但實際發現跑得更慢了。

對於自身遇到的狀況,他們自然會產生疑問:出現狀況是因為跑動中的呼吸方法不正確嗎?是否有一種最優的呼吸方式需要掌握呢?

跑步是最簡便易行的有氧運動之一,在運動過程中需要足夠的氧氣供給,因此呼吸一定會對跑者產生影響。而呼吸和運動之間的關係,從很早就已經開始有人做深入的研究了。

在了解是否存在一種『最好的』跑步呼吸方式之前,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這些研究成果。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個概念:呼吸節奏。它是指運動過程中,吸氣時的步數與呼氣時的步數的比值。

舉個例子:當你吸氣時跑兩步,而呼氣時也跑兩步,你的呼吸節奏就是2:2。如果暫時對這個概念還有點模糊,請耐心向下看。

1983年的研究,提出LRC的概念

早在1983年,就有論文研究運動和呼吸之間的關係。Bramble與Carrier發表了題為《哺乳動物的跑步與呼吸》的論文,描述哺乳動物如何協調呼吸和身體移動,來保證有效的呼吸循環。他們把這個過程稱之為Locomotor-Respiratory Coupling,簡稱LRC。這就是明確運動和呼吸之間的伴生關係和比例關係,也就是前面提出的呼吸節奏概念。

四足動物不管是緩慢踱步或者發力狂奔時,LRC都保持為1:1;而人類則會有多種不同的LRC比率,其中2:1是最常見的。科學的解釋:因為行走解放改變了呼吸機制的限制,因此允許人類有更靈活的呼吸模式。

1993年的研究,分析了呼吸和運動的協調關係

1993年,Bernasconi和Kohl發表了《人類呼吸與運動節奏之間的協調分析》,揭示出能夠保持呼吸與移動高度協調的跑者,氧氣需求量明顯小於那些協調性低的跑者,因此這些跑者的運動表現、耐力持久性更好。論文並得出一個結論:運動是否能夠高度協調,取決於呼吸是否足夠穩定

2013年的研究,進一步表明呼吸節奏影響跑步的運動表現

2013年,Bramble和Carrier發表了新的研究,稱為《衝擊負荷與運動呼吸的協調性顯著影響跑者的動態呼吸》。他們得出結論:呼吸節奏能夠減少耐力型運動中肌肉的疲勞度,從而改善身體的耐力表現,並可能降低運動傷害風險。

科學的運動研究證明了穩定的呼吸節奏有助於跑步,但是並沒有給出一個答案,什麼樣的呼吸節奏是最適合跑步的。

科學研究沒有提供的答案,卻有很多教練或者跑友會提供意見。似乎只要聽他們的實踐經驗就可以了。但問題是這些專家的意見差別太大,一起來看看。

精英跑步教練Jack Daniels,著有《Daniels的跑步公式》一書,書中最常被引用到的呼吸節奏是2:2,可能你已經在什麼地方見過說這是最有效率的呼吸節奏。

但Daniels的全面表述是這樣的:2:2適合作為長距離比賽的主要呼吸節奏,但在接近比賽終點時,可能切換為1:2或者2:1會跑得更好。他還指出平時輕鬆的跑步訓練,3:3甚至4:4的呼吸節奏會更適合。

而另外一個非常有經驗的跑步教練Bill Leach,卻堅持認為2:3(這大概就是所謂兩步一吸,三步一呼的來源)的節奏是最好。他認為:由於大氣壓比肺裡的壓力更大,所以呼氣時會比吸氣更用力,因此跑者呼氣應當比吸氣更長。

但仍然有相反的意見,認為保持吸氣步數更長才對。因為『拉長吸氣時間,會讓胸部橫膈膜充分展開,使得核心更穩定!』

有趣的理論 - 奇數呼吸節奏會避免運動傷害

2013年Bramble和Carrier的論文提出一個有趣的理論:如果LRC的比率之和是偶數,比如2:2,3:1或者3:3,則每次呼氣都會用同一隻腳落地。而如果LRC比率之和為奇數,比如2:1,1:2或者3:2,2:3等,落地的腳會在呼氣時自然輪換。

有人因此認為,採用奇數呼吸節奏模式,能夠避免運動負荷重複載入同一條腿,對防治運動傷害有幫助。

實踐出真知,不用盲目選擇相信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讓跑者無從選擇,那麼就不要選擇!

實際上,在尋找最好呼吸方法時,我們忘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儘管大量研究證明協調的呼吸會有助於運動表現,但並沒有一個所謂最優呼吸節奏模式

1993的研究論文裡,跑者使用了5:22:13:14:1的節奏,並沒有統一值。而且結論也與具體的呼吸節奏並沒有關係——只要穩定就好。

有的跑者嘗試奇數呼吸節奏,說是效果明顯,但也有的嘗試過後稱沒有什麼卵用。

仔細回想一下,跑者很容易出現的一個假設是:對於一個人有效的方法,則對於所有人都有效。不管是裝備、訓練還是現在談的呼吸。有實踐的經驗借鑒當然很好,但是運動本身的結果非常依賴於個體的差異,不親自嘗試,就盲目地採信,是嚴重地對自己不負責任。

所以在呼吸節奏上也是這樣,別人的經驗可以學,但是沒必要認定哪一種是最好的。

其實,只要使用穩定的配速,就會產生自然的呼吸節奏。

刻意維持呼吸節奏會影響跑步表現

不僅沒有所謂最優呼吸節奏,事實上刻意去維持某種節奏,反而會毀了跑步訓練。

相信大家都有體會,和朋友一起跑步,你們的呼吸節奏在相同配速下可能完全不同;即使一個人跑步,因為速度、上下坡,都會導致呼吸節奏的變化。

2009年一篇《運動關注度對跑步效能的影響》發現跑步時特別注意內部因素(如姿勢和呼吸)的跑者,跑步表現明顯不如那些隻注意外部條件的跑者。放太多注意力在自身跑步細節上,會迫使你消耗更多的氧氣維持配速。這當然會產生能量浪費,降低跑步效率。

這並不是說完全不管跑姿或呼吸,而是當希望做出改變或者培養一種習慣時,需要的是漸進、緩慢的改變,把刻意的關注變成自己下意識的行動。例如呼吸,先從保持穩定配速開始,之後觀察自己的節奏是怎麼樣的。如果想要嘗試不同的節奏,可以先體會一下改變的感覺,讓它成為肌肉記憶後,就不再時刻關注,跑上一段時間,再重複檢查一下即可。

呼吸紊亂並不是呼吸節奏的鍋

跑步時呼吸紊亂,喘不過氣來,大部分的原因是過於相信自己的運動水準,訓練強度太大了。

呼吸紊亂意味著氧氣供應的通路不穩定了,大腦會為了保護身體不受損傷,輸出疲勞和痛苦的感受,要求身體放緩行動,降低運動強度到適當的程度。

如果不能維持穩定的跑步配速或者心率區間,隻圖跑個痛快,或者覺得自己太慢就加速,實際上和呼吸節奏沾不上邊了。

結論

採用自然的跑步速度,維持符合自己運動水準的配速,都會形成自然的呼吸節奏。不需要刻意控制乾預。

可以嘗試不同的呼吸節奏帶給自己的體驗,但不要認為適合別人的就能適合自己。

簡而言之,跑步中不同的呼吸模式完全取決於是否感覺舒服,不同的配速和跑步訓練需要的呼吸節奏可能也會大不相同。

如果跑動中發現呼吸不穩定,就應該降低速度直至感到穩定。跑步新手在配速較慢的情況下,應該嘗試長一些的呼吸模式,比如3:3

前面介紹了很多呼吸節奏的背景知識,似乎在實際應用中用處不大。但是要相信,跑步也是科學的,多了解有關的知識,就能讓自己更好地判斷抉擇,怎麼做才是有利於自己的。

你怎麼看跑步中的呼吸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