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如何實現“六穩”,保持經濟長期向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提振市場信心,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六穩”是當前我們做好經濟工作、保障穩定的重要著力點。近日,“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9年年會”在北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如何實現‘六穩’,保持經濟長期向好”的主題進行深入探討,為中國經濟把脈。

穩就業是重中之重

就業是民生之基。中央提出,把穩定就業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在會上,不少專家學者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指出,過去我們強調積極的就業政策,很大程度上都是把它作為民生保障的要求,歸入社會政策的範疇。中央提出“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要求,並把穩就業作為“六穩”之首,這意味著我們開啟了“積極就業政策3.0”的時代。他指出,通過對積極就業政策在政策工具箱中位置的調整,即把實現充分就業的目標以及勞動力市場各類信號納入宏觀經濟政策抉擇中予以考量、決策和執行,積極就業政策才可能真正落實,宏觀經濟政策目標才更加清晰且可操作。

蔡昉表示,目前我國失業現象主要是自然失業(摩擦性和結構性)。根據對相關指標的分析,中國經濟處於充分就業狀態,尚無需頒布大水漫灌式的刺激性宏觀經濟政策措施。重點應加大就業優先的政策協調,堅持民生導向,擴大公共就業服務覆蓋面,實現社會政策托底。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都陽表示,從當前的勞動供給主導情況來看,維持低失業率的目標下難度不大。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要維持勞動力市場的穩定,還有其它更重要的目標,因此穩就業的政策最好能做到二者權衡。他表示,通過積極的就業政策穩定就業,不僅要對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有準確的研判,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積極就業政策體系,提高政策瞄準的精度和實施的力度。他認為,鼓勵勞動力流動有利於在就業困難的時候促進就業。另外,可以采取一些失業保險體系改革等被動性的措施,從而保持就業平衡。

穩出口需要多方施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今年中國經濟外部風險首當其衝來自中美貿易摩擦,當務之急需要穩外貿。而穩外貿的首要是穩出口。隆國強表示,在全球經濟減速導致外需不足,中國自身也處於比較優勢轉換期,這兩個因素相互疊加的背景下,“穩出口”不能指望一招就靈,而是需要多方施策。

他表示,首先要著力降成本,增強出口競爭力。在這一過程中,既要改善出口企業特別是出口型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還要適當提高出口退稅率,進一步加快出口退稅的進度;既要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還要清理對出口企業的各種收費,減少出口企業的繳費負擔。此外,還要繼續推進通關便利化改革,切實降低通關的成本。

其次,要開拓新市場。市場多元化是我國優化出口結構的長遠大計,也是穩出口的有效舉措。要穩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開拓沿線國家的市場;加大政策性金融機構對出口的支撐的力度;加大對中小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支持力度。

第三,要用好新技術成果,通過創新增強競爭力。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跨境電子商務對擴大出口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支持出口企業加大技術創新,開發新產品,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價值。

第四,要大力推動服務貿易出口。要進一步深入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的試點,及時總結推廣成功經驗,形成有利於增強服務業的競爭力的體制環境,進一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引入優勢資源和競爭壓力,增加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

穩投資要重構市場主體信心

穩投資是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中央提出做好“六穩”工作,穩投資成為“以穩應變”的重要一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會上表示,目前,我國的投資規模已經進入下行通道。其中的原因,這既與我國儲蓄率進入下行通道、居民儲蓄率迅速下降有關,也與債務杠杆的不斷攀升有關。此外,民間投資增長後勁不足,房地產投資存在不確定性,也是影響的重要因素。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也持相似的觀點,他表示,當前投資下滑速度比想象得要快。從相關指標的變化來看,他判斷,投資增速下滑具有必然性,同時短近期存在著過度調整的風險。此外,儲蓄增長速度依然在5%-9%的區間,投資增速不宜過高,也不宜過低,7%-9%的區間在逆周期環境中是一個比較合理的區間。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如何穩投資?王一鳴建議,要澄清和統一思想認識,避免投資的擠出效應,要更大程度地調動市場投資,加大改革力度,重構市場主體的信心。此外,要適度加大對新型基礎設施的投資,尤其是在5G、工業互聯網等領域。

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五大增長來源

在談到我國經濟增長時,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目前處於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速增長的階段,下一步要適應中速平台上的高質量發展。

他預計,今後兩年我國經濟增速將維持在6%以上,2020年以後會下降到5%-6%之間,或5%左右,“這是符合規律的變化”。他強調,進一步看,過去帶動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基建、房地產投資、汽車等重要工業品,包括出口,都已經出現了歷史需求峰值,正在尋找一個低速增長的均衡點。所以中國經濟要尋找下一步新的增長來源。

劉世錦提出了五大增長來源。一是低效率部門的改進;二是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和人力資本提升;三是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最值得重視的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發展;四是前沿性創新,特別是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國具有消費市場巨大、產業配套較完整、易於形成商業模式和實用技術等優點;五是綠色發展,包括但不限於汙染治理和環境保護,能夠產生巨大的消費創新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在劉世錦看來,高質量發展其實也是高難度增長。要真正利用好五大增長來源,必須下決心、實質性地推動改革。同時,改革的目標也應該進行相應的調整,應該提出建設高標準市場經濟的目標。這一方面是適應國內“高難度增長”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適應全球市場經濟體系競爭的需要。

(經濟日報 記者:歐陽優 責編:渠麗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