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作家協會誕生記:成立時共有會員400餘人

全國文協,全稱“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成立於1949年7月23日,1953年10月改稱中國作家協會。

1949年7月,毛澤東主席在第一次文代會上接見與會代表。

籌備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北平宣告和平解放。隨著北平的解放,大批華北解放區的文藝工作者來到北平,許多長期在國統區艱苦奮鬥的文學藝術家也陸續來到北平,再加上原來在北平堅持文藝工作的同志,這就形成了中國新文藝大軍第一批的大會合。

3月22日,在華北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和華北文協聯合舉辦的“招待在平文藝界茶會”上,

郭沫若提議:發起召開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以成立新的全國性的文學藝術界的組織。全體與會人員表示讚成,隨即成立了籌備委員會,負責進行召開全國文代大會的一切準備工作。

3月24日,籌備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正式宣布成立。籌備委員會共有42人,由郭沫若任籌備委員會主任,茅盾、周揚任副主任,沙可夫任秘書長。

經過三個多月的籌備,6月30日,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舉行預備式,通過丁玲等99人為大會主席團,郭沫若為總主席,茅盾、周揚為副總主席

7月2日,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正式開幕。出席代表753人,會議期間增加至824人。郭沫若致開幕詞,茅盾報告大會籌備經過。朱德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董必武代表華北人民政府和中共中央華北局,陸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宣傳部等先後向大會致賀和講話。

7月6日下午2時,周恩來作《在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慶賀從中國第一次大革命失敗以來逐漸被迫分離在兩個地區的文藝工作者的大會師。

周恩來指出:“不僅我們要成立一個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的聯合會,而且我們要像總工會的樣子,下面要有各種產業工會,要分部門成立文學、戲劇、電影、音樂、美術、舞蹈等協會。”“因為我們不可能常開這樣的大會。希望在會中或會後,就把各部門的組織成立。”

7月6日下午7時20分,在周恩來將要結束報告時,毛澤東突然蒞臨會場。全體代表起立歡迎,高呼“毛主席萬歲!”

會場安靜下來後,毛澤東向大家說:“同志們,今天我來歡迎你們。你們開的這樣的大會是很好的大會,是革命需要的大會,是全國人民所希望的大會。因為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是人民的文學家、人民的藝術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學藝術工作的組織者。你們對於革命有好處,對於人民有好處。因為人民需要你們,我們就有理由歡迎你們。再講一聲,我們歡迎你們。”

7月8日,大會主席團召開第二次全體會議,茅盾主持會議。主席團經討論後決定:按不同業務分文學、戲劇、美術、電影、音樂、舞蹈、舊劇、曲藝等八個小組,推定各組召集人,負責召集會議,商討組織文藝各部門協會的方案。

7月12日上午,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暫稱)籌備委員會在北京飯店召開了第一次會議。初步擬定會議議程:一是本月20日召開第二次全體籌委會;二是本月22日後召開全體代表大會,預定兩日完成之。

7月19日,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舉行閉幕式。全國文聯正式成立。

7月20日下午,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籌委會在北京飯店召開第二次會議。茅盾主持會議,丁玲報告籌備情況。

成立

1949年7月23日,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在中法大學大禮堂舉行成立大會,到會代表208人。丁玲主持會議,首先通過主席團名單及大會日程。

接著由茅盾致開幕詞。

茅盾說,這個會的主要任務是要依照全國文聯的章程來成立一個全國性的文學工作者協會。文代會確定了今後工作的方針與任務,就是為人民服務,並首先為工農兵服務,把毛主席的文藝方針普及到新解放區與待解放區去。我們要求產生更多的表現新時代、新人民英雄的作品,也要求加緊文藝組織工作。我們的任務不輕,我們前面也還有不少困難,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魔幻三傑的反動文藝還在廣大人民中間有影響,擺在我們眼前的迫切工作,不光是肅清那些反動的有毒的東西,而且要有新鮮的富於營養的東西去代替它們。我們有信心能夠完成任務的。今天在座的各位代表是十八般武器件件精通,有老解放區的經過考驗而成績卓著的文藝工作者,也有在國統區奮鬥多年的文藝工作者,更有老解放區的埋頭苦乾、經驗豐富的文藝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而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現在一致在毛主席文藝方向之下,一面工作,一面學習,我們要團結得很好,同時也要坦白地互相批評,互相幫助。最後,茅盾說,文代大會已經勝利閉幕,現在各人將按他的任務組織起來,準備開上前線。然後在全國文聯領導之下,配合各兄弟部隊,在毛澤東旗幟下,邁步前進。

然後是中共中央委員林伯渠講話。他號召文學工作者進一步團結起來。文代大會僅僅是團結的開始,必須把大會的團結精神普遍到全國各個地區去,帶到文學部門的各個方面去。林伯渠強調,一部分共產黨的與老解放區的文學工作者,曾經早些接觸過工農兵生活,有些可貴的經驗,但不能因此就沾沾自喜,驕傲自滿,應十分警惕。林伯渠號召文學工作者進一步聯繫起來。文藝為人民服務,首先是為工農兵服務。這就是寫工農兵及其幹部,並且給他們看和給他們聽。既然是為了他們,寫作者就不能不熟悉工農兵的生活感情,思想意識。這就發生了聯繫群眾的問題。老解放區一部分文學工作者獲得了一些經驗,但這經驗,還僅僅是聯繫群眾的初步知識。表現與教育群眾的作品,則還遠遠落在革命形勢的後面。為此,林伯渠號召文學工作者進一步地深入到工廠、農村、部隊中去,真正與工農兵打成一片,參加並深刻地體會實際的鬥爭,把它全面真實地反映出來。為達成進一步的團結與進一步深入群眾的目的,還必須加強理論學習與加強文學工作者的組織工作。

隨後,丁玲報告籌備經過。下午,會議討論通過了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章程草案,並進行了選舉。

24日上午,艾青主持會議。馮至報告選舉結果,選舉91位文學界著名人士組成全國委員會,主席茅盾,副主席丁玲、柯仲平,大會通過。鄭振鐸臨時動議,全國文協應向毛主席、朱總司令通電致敬。茅盾安排何其芳起草電文。最後,由鄭振鐸致閉幕詞,大會閉幕。

發言

在文代會上,茅盾作了《在反動派壓迫下鬥爭和發展的革命文藝——十年來國統區革命文藝運動報告提綱》。

他作出說明:“這個報告起草以前,經過起草本報告的小組會議決定:電影、戲劇、美術、音樂、舞蹈,等等,應另作專題報告,並各有小組負責起草,本報告暫以文學範圍為限。”

會議期間,丁玲作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發言。

她提出,要有計劃有組織有領導有批判地學習西洋文學,尤其是學習蘇聯文學,以及中國文學的優良傳統,還要學習研究民間形式。提倡向民族的民間的形式學習,因為這個是為群眾所熟習、所習慣的形式,為群眾所喜聞樂見;而且也只有用這種形式,從這種形式中發展、提高了的形式,更容易深入群眾。“一個真真為人民服務的作家,應該養成一種真真的、一切為工農兵的、冷靜的、客觀的、忘我的大氣概。”

巴金作了《我是來學習的》發言。

他說,在這個大會中的確得到了不少的東西。看見人怎樣把藝術和生活糅在一塊兒,把文字和血汗調和在一塊兒創造出來一些美麗、健康而且有力量的作品,新中國的靈魂就從它們中間放射出光芒來。“現在我發現確實有不少的人,他們不僅用筆,並且還用行動、用血、用生命完成他們的作品。那些作品鼓舞過無數的人,喚起他們去參加革命的事業,他們教育著而且還要不斷地教育更多的年青的靈魂。”

馮至寫下了《寫於文代會開會前》:

“我個人,一個大會的參加者,這時感到一種深切的責任感:此後寫出來的每一個字都要對整個的新社會負責,有如每一塊磚瓦都要對整個的建築負責。這時認明一種嚴肅性:在廣大的人民的面前要洗刷掉一切知識分子狹窄的習性。這時聽到一個響亮的呼聲,‘人民的需要!’如果需要的是水,我們就把自己當作極小的一滴,投入水裡;如果需要的是火,就把自己當作一片木屑,投入火裡。”

趙樹理作了《也算經驗》的發言。

他說,他的材料大部分是拾來的,而且往往是和材料走得碰了頭,想不拾也躲不開。在群眾中工作和在群眾中生活,是兩個取得材料的簡易辦法。在做群眾工作的過程中,遇到了非解決不可而又不是輕而易舉能解決了的問題,往往就變成所要寫的主題。可以說,在工作中找到的主題,容易產生指導現實的意義。

此外,柯仲平的《文代會上“數來寶”》、胡風《團結起來,更前進!》、柳青的《轉彎路上》等,都刊載在《文藝報》第九期上。原來,早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期間,大會籌委會編輯出版《文藝報》,作為會刊,並於文代會期間刊發了大量文章。

改組

1949年7月29日上午,全國文協在東總布胡同22號機關召開第一次常務會議。茅盾主持會議。會議推選周文、馮乃超負責組織部;趙樹理、田間負責創作部,宗旨是在創作方面能幫助著作者的創作;馮雪峰負責研究部(後為鄭振鐸、周立波),研究中外文學及各種文章;艾青、鍾敬文、何其芳負責編輯部(後為艾青、靳以);吳伯蕭負責秘書處。設立顧問委員會,主任:茅盾、丁玲、柯仲平。

1950年7月,為加強對文學工作的領導,中央宣傳部決定:在全國文協成立黨組,由丁玲、馮雪峰、何其芳、劉白羽、周立波、嚴文井、陳企霞等同志組成,丁玲為組長,馮雪峰為副組長。

1953年3月24日,全國文協召開第六次常委擴大會決定,擬於最近征得文協全國委員會的同意後,準備於6月召開全國文協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文協第二次代表大會)。

召開大會的背景:在新的歷史時期,人民群眾更熱烈地要求作家創造更多優秀的文學作品,以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的崇高思想教育他們、鼓舞他們向社會主義前進,必須動員作家為這一莊嚴的任務而鬥爭。

代表大會的主要任務:一是改組全國文協機構,使其成為實際的領導文學創作和文學批評的團體;二是根據改組全國文協新的精神,修改會章;三是做關於文學創作思想問題的報告,認真地進行一次關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的學習。會議決定從3月底開始至6月以前,由全國文協領導北京文學界進行一次關於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學習,為召開全國代表大會討論創作思想做好準備工作。

5月28日晚8時,全國文協會員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召開第一次會議。籌備委員會主任委員茅盾、副主任委員丁玲等出席。會議通過了全國文協召開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代表大會的計劃,預定7月10日召開,會期以不超過十天為原則。籌委會下設秘書處,推選張僖同志為秘書長。通過中國作家協會組織及工作機構。

6月29日,決定全國文協會員代表大會延期8月召開。7月20日上午,全國文協會員代表大會籌備委員會召開第二次會議,擬暫定於8月下旬或9月初召開代表大會,確實日期待全國文聯代表大會日期確定後才能確定。

9月23日至10月6日,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將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更名為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同期召開。

9月22日,胡喬木在第二次文代會黨員大會上傳達中央指示,指出五四以來的文藝,就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文藝,因為已經有了工人階級的政黨,“我們的文學應該從五四算起。”會議期間,周恩來作了《為總路線而奮鬥的文藝工作者的任務》的政治報告。

周恩來強調,“大家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早已存在還是現在才提出的問題,有不同的意見,我想,應該肯定地說,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早已存在的,並且從五四運動以來,它就已經成為文藝運動的主流。”“這一個歷史的估價,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早有定評。”

會議期間,根據文代會大會主席團的建議,全國文協改組為中國作家協會10月4日,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第二次代表大會通過了中國作家協會的章程,並選出了領導機構——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會和主席團,大會勝利閉幕。自1953年10月20日起,停止使用原中華全國文學工作者協會之條戳和便章,並啟用中國作家協會方印、條戳和便章。

機構

根據中國作家協會1953年9月30日通過的章程規定,中國作家協會是以自己的創作活動和批評活動積極地參加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和建設事業的中國作家和批評家的自願組織。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是人民中國整個文學創作和批評的最高準則,也是指導和鼓舞作家、批評家前進的力量。

中國作家協會最高機構是全國作家代表大會,日常工作由理事會和主席團負責。中國作家協會理事會由88人組成。理事會主席茅盾,副主席周揚、丁玲、巴金、柯仲平、老舍、馮雪峰、邵荃麟七人,並組成主席團。下設秘書長、副秘書長各一人:秘書長陳白塵,副秘書長張僖。

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團根據工作的需要,在1954年前設立有下列各種機構:

創作委員會:主任周揚,副主任邵荃麟、沙汀,下設小說散文組、電影組、戲劇組、詩歌組、兒童文學組、通俗文學組;

普及工作部:部長老舍,副部長韋君宜,創辦了《文藝學習》期刊;

古典文學部(古典文學研究委員會):部長鄭振鐸,副部長何其芳、聶紺弩、陳翔鶴;

外國文學委員會(國際聯絡部):主任蕭三,副主任戈寶權;

文學基金管理委員會:主任茅盾,委員鄭振鐸、許廣平、陳白塵等;

文學講習所(前身是1950年12月成立的中央文學研究所,1953年11月改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主任田間(後為吳伯蕭),聘請丁玲、張天翼、田間、趙樹理、劉白羽分擔學員創作的輔導工作。

中國作家協會編輯出版下列各種刊物:

《文藝報》,主編馮雪峰,發刊於1949年5月4日,9月25日正式創刊,作為全國文協主辦的機關報;

《人民文學》,主編邵荃麟,副主編嚴文井,創刊於1949年10月25日;

《譯文》,主編茅盾,創刊於1953年7月;

《新觀察》,主編戈揚,創刊於1950年7月;

《中國文學(英文版)》,主編茅盾,副主編沙汀、袁水拍、葉君健,創刊於1951年,1954年改為季刊。

中國作家協會在上海、武漢、沈陽、重慶、西安、廣州設立有中國作家協會分會。

中國作家協會成立時,共有會員400餘人,核定編制245名。

作者 | 中國作協辦公廳副主任王軍

編輯 | 王雅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