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年看不到輔導員幾次,他們一定很閑吧?

“輔導員,我有點事,想請假。”

“輔導員,我在外面吃飯,錢沒帶夠。”

“輔導員,我今天心情不好,不知道怎麽辦。”

“輔導員,這個表填得怎麽樣?”

“輔導員,我周末抽空去了你辦公室,為什麽你今天辦公室沒有開門?”

“輔導員,警察叔叔有事找你,我現在在派出所。”

“輔導員,你剛才為什麽不接電話?”

……

據說,上面的話只是輔導員每天面臨眾多問題中的冰山一角。

不得不說,輔導員是一個神奇的存在,有人用“兩眼一睜忙到關燈,兩眼一閉提高警惕”來形容輔導員的工作,這很貼切。

畢竟,對輔導員來說,請假、勤工助學、蓋章簽字、寢室問題、同學矛盾、情緒不佳、貧困資助、就業指導、生病急診……這些都是學生找他們的常見問題。除此之外,就算是問誰的辦公室在哪裡,哪個食堂的飯最好吃,只要學生打電話,輔導員都給他包圓了,就是這麽“服務周到”。

有人問當輔導員好嗎?其實挺好的,就是有時候吧,覺得頭有點涼。

輔導員的日常

輔導員很忙,很多輔導員都這麽說自己的工作。

但也有人提出質疑:都認為輔導員忙,那輔導員到底在忙什麽?都說和學生有關的事情找輔導員,為什麽學生一年見到輔導員的時間並不多呢?輔導員其實挺閑的吧?

確實,麥可思數據顯示,中國2017屆大學畢業生對母校學生工作的滿意度為86%。畢業生認為母校學生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中,與輔導員工作直接相關的有“與輔導員或班主任接觸時間太少”(本科:50%,高職高專:46%)。

那麽,忙碌的輔導員們的日常到底是怎樣的呢?

其實,好幾年前優酷影片網上《山大(山東大學)輔導員的一天》的影片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它向大家展示了輔導員的日常工作:每位輔導員平均每天接聽學生電話23個,接收簡訊約70條,每學年隨堂聽課約20次,整理並建立學生檔案每生5份共計約3000份,每年參與獎助學金評定工作,涉及金額高達33.9萬人民幣,平均每年和學生談心談話400次,每學年至少召開主題班會6次,每周走進學生宿舍一次……影片中還調侃,輔導員要有運動員的體力、指揮官的號召力、偵探的洞察力、醫生的常識、教師的知識、外交官的口才等。

輔導員就是這樣一個能文能武、可攻可守,在和學生鬥智鬥勇的同時,又能和大家相處融洽,雖然忙碌無比,但又能把一切安排妥帖的人。

輔導員也有“困難”

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屢屢強調,輔導員是高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對輔導員工作的重要性給予了肯定,但不少輔導員還是認為有工作強度大、發展空間較小等問題。

對於輔導員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量,大家也許聽說過“上頭千根線,下面一根針,輔導員就是那一根針”的比喻。線太多,除了一些輔導員的本職工作,有時候還有一些其他部門沒主的活也會放在輔導員的手上。甚至有時候,輔導員被大量事務性工作擠佔,導致直接投入到學生教育與谘詢服務方面的時間會被壓縮不少。這也不怪有部分學生認為和輔導員的接觸太少。

此外,雖然《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明確指出,“輔導員具有教師和幹部的雙重身份”,輔導員可以朝著專業技術職稱與行政職務兩條路發展,但這兩條路實際走起來都格外艱難。技術職稱評審看重科研成果和課時量,而日常的繁雜瑣事令輔導員很難有時間和精力去上課,靜下心從事學術研究就更困難了;晉升行政職務對輔導員來說也存在一定困難,主要原因是受限於學校編制數量。處於如此尷尬的境地,使得部分輔導員一進入這支隊伍就開始考慮將來如何脫離。

怎麽留住輔導員?

輔導員隊伍中部分人因為缺乏身份認同感、工資待遇不高、職業發展天花板等問題在工作一段時間後考慮離職。針對這些問題,高校可以這樣做:

第一,做好輔導員職業生涯規劃。明確職業發展路徑和方向,並進行系統化、專業化、科學化的指導。

第二,搭建輔導員能力提升平台。如在職訓練、業務學習、掛職鍛煉、訪學研修、學歷提升等。

第三,成立輔導員學習實踐團隊。在輔導員隊伍中成立學習實踐型團隊,並給予一定的政策和經費支持,激勵輔導員在工作、學習、實踐中提煉總結,形成成果。

第四,支持輔導員職稱評定單列。為輔導員設定相應的職稱評聘晉升通道,實行“指標單列、序列單列、評審單列”,目前已經有很多本科高校正在實施,特別是“985”“211”院校落實得較好,高職高專院校還需要給予更多支持。

第五,保障晉升機制的暢通。在高校幹部提拔過程中,輔導員相比學校機構人員往往不佔優勢,這導致部分輔導員想轉崗。如果能保障輔導員有一條順暢的上升通道,這無疑對穩固輔導員隊伍建設有幫助。據了解,目前包括山東大學、江蘇大學、燕山大學在內的 30 多所高校已經實施了提拔一線優秀輔導員為副(正)處級輔導員或者享受副(正)處級待遇的政策。

第六,加快工作身份的轉變。部分高校的輔導員還是臨時工、雇員製或者人事代理,這讓輔導員感覺自己是編外人員,缺少歸屬感,在日常學生工作中的積極性就會大打折扣。

第七,提高輔導員工資待遇。輔導員工作非常辛苦,待遇卻相對較低,付出與回報難成正比。現在一些高校正在這方面努力完善工作。比如天津、北京高校的輔導員每人每月額外有1000元輔導員津貼,重慶郵電大學的輔導員比行政管理崗的待遇高20%。

第八,在多方面體現輔導員的重要地位。遼寧、湖北、上海等省市的優秀輔導員可獲五一勞動獎章,江西、湖南、廣東、四川等省份專門為輔導員設立省級課題,山東、安徽、北京、上海、陝西、廣東等省市專門設立省級輔導員工作室(名師工作室),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持。

相比於普通的授課教師,輔導員承擔的工作內容繁雜很多,從學生入校到畢業,輔導員必須全程陪伴。而正是這樣一份繁雜的工作,影響著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成長,甚至對某些學生的選擇產生影響。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培養合格、優秀的高校輔導員,並留住他們,讓他們增加職業認同感,走上專業化、職業化的路線,值得高校思考。

部分內容來源:麥可思研究《衝在德育第一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