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半年報看繆建民人保新征程:兩招式亮出 四難題待解

  來源:慧保天下

  作為共和國保險業長子,人保在中國保險業中的地位不容忽視,然而就是這樣一家舉足輕重的公司,在日益高漲的市場化浪潮中,卻不免生出日漸式微之感,雖然人保財險依然牢牢佔據市場龍頭之位,但從集團整體角度來看,人保集團與其他保險集團已相去甚遠。

  從2018年《財富》雜誌公布的世界500強排名來看,人保集團的營業收入遠遠低於中國平安以及中國人壽

  數據來源:《財富》雜誌官網

  擺在人保集團新一任掌門人繆建民面前的顯然是相當沉重的一副擔子:自2017年開始,行業進入下行周期,財險競爭白熱化、人身險首度遭遇“開門不紅”,然各個領域的市場競爭卻愈發激烈……在這種萎靡的大環境下推動人保集團在維持既有優勢的同時,補足人身險短板、科技短板,已經迫在眉睫。

  赴任人保集團一年多後,繆建民領銜的人保集團新的發展思路已定,接連放出大招:

  招式一

  擬定“3411”工程,發力創新驅動戰略

  “3411工程”是赴任人保集團一年有余之後繆建民領銜的人保集團針對集團現有問題、未來發展開出的一張治本之方。

  “3”指財、壽、健康險三家子公司轉型;“4”指創新驅動發展、數字化、一體化、國際化四大戰略;兩個“1”分別指“打好一場中心城市攻堅戰”和“守住一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在這其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又是重中之重。作為人保集團董事長的繆建民首次攜集團班子成員公開亮相,就是在6月28日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舉辦的盛大的發布上。

  在這次發布會上,人保集團提出力爭到2022年躋身國內創新型金融保險集團前列、到2025年躋身國際創新型金融保險集團前列的規劃目標,同時還給出了由131個項目組成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時間表。

  此外,為保證創新驅動戰略目標的實現,人保集團還規劃了三層創新基金,即設立千萬元級創新獎勵基金、億元級創意孵化支持基金和百億元級創新產業投資基金,全力推動創新發展。

  招式二

  長官班子換血,集團子公司“三定”相繼展開

  人,永遠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為配合“3411工程”的實施,2018年,繆建民掌舵後的人保集團也迎來新一輪人事變動。

  首先是繆建民本人不再兼任總裁一職,改由原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兼中央匯金總經理白濤擔任。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6年白濤擔任國壽集團副總裁期間,時任中國人壽集團總裁恰恰是繆建民,老搭檔再聯手,無疑將更加得心用手。

  之後,集團長官班子其他成員也有所變化:原中國人保集團法律總監兼法律合規部總經理李祝用升任集團副總裁;原紀委書記莊超英退休,改由原自然資源部黨委委員石青峰接任。

  與此同時,集團總部的“三定”工作也有條不紊地開展,而主要目標就是“在有效控制總量的基礎上,優先向重要的業務領域重點發展傾斜,同時也為未來的發展預留一定的編制太空”。據悉,截至目前,人保集團層面的“三定”工作已經初步完成,原有的22個部門被調整為18個部門,原有的93個處室被調整為80個。

  據了解,在集團公司層面三定完成之後,子公司層面的人士調整也將逐漸展開,按照集團3411戰略理順內部職能。

  雖然目標高遠、雄心萬丈,但擺在繆建民面前的顯然並非坦途,從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來看,還有很多現實問題亟待解決:

  難題一

  城市市場,如何打好翻身仗?

  “打好一場中心城市攻堅戰”也是人保集團“3411”工程中最重要的戰略目標之一。在一次內部會議中,繆建民解答了為何會提出這一戰略目標。在他看來,中心城市市場才真正考驗保險公司綜合實力水準,“因為我們在其他地方的競爭力是外延式發展擴張的結果,只要競爭對手設立機構,馬上就把我們的市場份額搶了。中心城市的競爭態勢,影響的絕不僅僅是一城一地,代表了競爭中‘勢’的變化,是雙方勢力消漲的要點。”

  他甚至明確指出“我們在中心城市沒有競爭力,就是公司沒有競爭力”,“誰在中心城市佔據先機,誰就能在對局中取得主動權”。

  在他看來,中心城市在國家經濟政治發展大局中處於戰略地位,隨著城市化的推進,人口、資源、財富都在向城市聚集。所以,人保集團絕對不能逆城市化而行,走農村反哺城市、小城市支撐大城市的發展路線。

  據了解,為打好中心城市翻身仗,2018年年初的人保集團工作會議即提出要以上海、深圳、廣州為突破口,立足差異化推進區域發展模式創新。

  雖然集團對此有清醒的認識,但要想真正達成上述目標卻並非易事,2018年上半年人保財險在上海、深圳的市場份額相較2017年同期不升反降:

  而上海、深圳還只是兩個比較典型的城市,據悉,在2017年人保財險已經有14家中心城市分公司市場份額已經失去了第一的位置。

  難題二

  財險龍頭,如何長期保持競爭優勢?

  財險是人保集團的立業之本,財險市場龍頭之位,也是其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之一。好在相比人身險業,財險業的規模效益更加突出,寡頭往往優勢明顯,人保財險已經成功止住市場份額不斷下滑的態勢,但如何長期保持對主要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卻是一個不得不深入思考的問題。

  2018年上半年,人保財險總保費收入為2050.41億元,同比增長14.1%,市場份額達到34%,較2017年上升了0.9個百分點,龍頭之位進一步鞏固。不過其主要競爭對手平安產險的增速要更高一些,上半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188.78億元,同比增長14.9%。

  從具體業務來看,2018年上半年,人保財險車險實現保費收入1224.33億元,同比增長僅3.9%,也明顯低於平安產險5.6%的增速。

  非車險業務優勢明顯,上半年,人保財險非車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826.08億元,同比增速高達33.6%,其中,意健險、責任險、農險、其他險的增速都達到了30%以上。這推動人保財險內部業務機構進一步優化,車險與非車險在人保財險內部的保費貢獻度之比已經接近6:4。

  不過平安產險的非車險業務板塊也同樣不容小覷,意健險同比增長46.9%,其他非車險同比增速也高達47.4%,且保費收入最高的非車險保證保險、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綜合成本率都在90%以下。

  從整體的綜合成本率來看,人保也須更加警惕。上半年,人保財險賠付率以及費用率相較去年同期都有所增長,綜合成本率同比上漲0.4個百分點,達到95.9%;而平安產險綜合成本率相較去年同期進一步下降0.3個百分點至95.8%,主要得益於賠付率下降超過1個百分點。

  難題三

  壽險、健康險,最大短板如何迎頭趕上?

  近年來,人保集團不斷完善人身險業務布局,在壽險公司、健康險公司之外,又成立養老險公司,但與其他保險集團相比,基礎依然相當薄弱。財險更多針對消費者剛性需求,其金融屬性遠遜於人壽保險、健康保險,人保集團要想從整體上拉近與其他保險集團的差距,無疑首先應當補足人身險短板。

  以中國平安為例,2018年上半年,其人身險業務板塊貢獻了集團59%的營運利潤,而財產險僅貢獻了9.9%,二者對於集團營運利潤的貢獻差距顯著,更重要的是,人身險發展所造就的龐大的代理人隊伍,在推動壽險業務發展的同時,也成為其他業務板塊,包括銀行、信託、科技等最大的助力之一。

  反觀人保集團,人身險業務板塊卻始終是其最大的短板之一:

  2018年上半年,人保壽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698.88億元,同比下滑16.1%;首年期貨保費收入120.73億元,同比下滑20.7%;新業務價值更是下滑21.5%至30.68億元。

  與此同時,個險行銷員人力更是大幅下滑,同去年同期的25.59萬人下滑至20.97萬人。幸好其月均有效人力保持了穩定,保單的業務品質也有顯著改善,13個月繼續率同比上升1.3個百分點至94.4%,25個月繼續率上升2.1個百分點達到91.3%。

  健康險方面的情況也依然不容樂觀。原保險保費收入105.83億元,同比增長-36.03%。不過業務結構確實在慢慢好轉,例如政府委託業務規模在上半年末已經達到238.84億元,同比增長63.4%億元;首年期貨原保費也達到了7.19億元,同比增長36.2%。受益於此,新業務價值僅3.04億元,同比增長7.0%。

  難題四

  科技板塊,如何突出重圍?

  人保金服被人保集團定位為“綜合創新基地”,一度被視為人保集團的最大變量之一。而從人保金服目前孵化出的多個項目來看,均採用了更市場化的融資機制,引入多方戰略合作夥伴,人保金服試圖突破國企身份桎梏的決心由此可見一斑。不過在人保集團推出整體的“創新驅動戰略”之後,目前尚沒有透露人保金服將在其中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根據人保金服官網的介紹,其目前已經構建了四大業務板塊:

  一是普惠金融,主要是為農戶以及小微企業提供優質的普惠金融服務;

  二是汽車服務,主要目標是“建立基於整合和連接主要汽車後市場主體和車主的互聯網B2B2C交易、服務平台,打造車生活服務第一電商品牌”;

  三是支付技術服務,主要形成集支付、行銷、金融等多種能力於一體的技術服務平台;

  四是互聯網保險服務,致力於打造一個“機器人”保險科技平台,為客戶提供全流程自動化的產品定製、精準投保、智能理賠和管家式服務。

  從業務布局來看,人保金服在行業內外均可找到同類競爭對手,面對科技領域的巨大競爭,從保險業務起家的人保金服顯然也將面臨重重阻力,如何才能突出重圍,構建自身優勢也是一個需要花大力氣解決的問題。

  人保集團的繆建民時代已經開啟,思路已定,戰術已明,排兵布陣,徐徐展開,對於諸位看官,或許一切隻待時間來給出答案。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謝海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