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天,是我離精神病最近的一天

開始今天的文章前,先來一個小測試。已知,萃花最近靈感枯竭,常常被老闆趕出去看展。某天看展歸來之後,萃花對老闆說:“如果未來我有幸能夠不被碼字逼瘋的話,那今天一定是我離精神病最近的一天了!”

請問,萃花那天看了什麽展?

選項A,萃花看了一場行為藝術展,因為實在看不懂作品要表達神馬,所以把鍋甩給藝術家,覺得他們都是“精神病”。

選項B,看什麽展不重要,萃花的重點是向老闆抱怨,寫稿很辛苦,都快寫成精神病了。

選項C,萃花實話實說,真的去看了一場和精神病有關的展。

正確答案當然是萬年不變的C啦,話說選A和B的朋友們,白送的分都不要,這麽倔強真的好嗎?

吐槽到此為止,下面說正事。藝術家裡有不少精神病患者,但真正被知道的卻不多,已經去世裡最著名的當然是割下自己耳朵的梵高,還在世的就要屬日本的波點女王草間彌生了。

後者的名字你可能沒聽過,但她的畫風你肯定很熟悉。

那張永遠一幅“老娘不好惹”表情的臉估計也不陌生。

說實話,萃花有點密集恐懼症,一直不太能欣賞這些密密麻麻的波點,所以曾經一度想不通“為什麽世界上會有人專門畫這種可怕的東西?”

當然,現在想通了,因為她是個精神病。這句話不含任何貶義色彩,草間彌生從小就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不是她喜歡畫波點,而是她看到的世界本來就充滿波點。

精神病眼中的世界

草間彌生1929年出生在日本,是家裡最小的孩子,家庭條件也相當不錯,按說應該無憂無慮的長大。但事實剛好相反,父親風流成性,母親脾氣火爆,童年生活並不幸福。

10歲的草間彌生,眼神中充滿陰鬱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草間彌生從小就很陰鬱,10歲時還患上了神經性視聽障礙和精神分裂症,開始產生幻覺。在她的幻覺裡,河邊的鵝卵石會飛向她,狗會張嘴說話,紫羅蘭會長出人臉,遠處的山會突然閃閃發光,世界仿佛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

草間彌生後來根據童年記憶創作的雕塑

這些場景萃花光想想都受不了,一個10歲的小姑娘當然更無法承受。草間彌生經常產生自殺的衝動,而她找到最好的釋放恐懼的辦法,就是在清醒之後把幻覺畫出來。

草間彌生10歲時為母親畫的畫像

從那時候開始,草間彌生愛上了畫畫,並立志當一個畫家。

草間彌生1952年作品

草間彌生1954年作品

不過這個能緩解女兒精神疾病的辦法,並沒有得到母親的支持。因為在母親眼裡,一個富家女去畫畫,大概像一個博士生去送外賣一樣不可理喻。氣壞了的母親大發雷霆,打她,罰她和工人一起乾活,甚至毀了她的畫把她關起來。

更過分的是,因為草間彌生的父親經常出去鬼混,母親竟然讓未成年的草間彌生去跟蹤父親,看父親和別人偷情。

草間彌生(右二)和父親、母親的合影

插播一句吐槽,萃花覺得,草間彌生的精神疾病很有可能是遺傳自媽媽,這種行為怎麽看也不像是一個正常的母親能做出來的吧。

母親的虐待雖然讓草間彌生瀕臨崩潰,但也逼著她走出了藝術生涯中最至關重要的一步。1957年,她離開日本去了美國,在去美國之前,一把火燒掉了之前的上千幅畫。

1958年,草間彌生在美國工作室

越是恐懼什麽,越是創作什麽

同樣是藝術圈裡最著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梵高在37歲的時候開槍自殺,而草間彌生呢,今年89歲高齡。草間彌生的自殺傾向一直很嚴重,難以想象79年裡她克服過多少次自殺的衝動,從這個角度說,她比梵高勇敢得多。

草間彌生克服恐懼的方法,說起來有點自虐,就是把恐懼的東西再現,越恐懼什麽,越是創作什麽。她害怕幻覺中看到的世界,卻一定要在清醒之後把那個世界再現,不過這個再現的方式不再局限於畫畫。到了美國之後,草間彌生迎來了藝術創作的高峰期,她不僅畫畫,還開始寫作,雕塑,做行為藝術和裝置藝術。

所有這些藝術形式裡,都能看到她的恐懼。

她恐懼自己被幻象中的波點和紅色花紋湮滅、消融,所以她的畫裡充滿波點和無限的紅色網格;她在自己身上貼滿和周圍環境中相同的波點,以此象徵自我消解。

1958年草間彌生《無限的網》

因為小時候被強迫跟蹤鬼混、偷情的父親,草間彌生對性留下了心理陰影,甚至在與美國藝術家瑟夫·康奈爾長達十年的戀愛中,一直都保持著柏拉圖式的關係。

草間彌生與瑟夫·康奈爾

所以她的裝置藝術裡,不止一次出現象徵性器官的軟雕塑;在行為藝術裡使用裸體模特,成為“性解放”領袖。

當然,最後這一項引起了軒然大波,傳回日本之後被視為整個國家的恥辱,甚至有人專門從日本打飛的到紐約砸她工作室的玻璃。

漫遊仙境的現代愛麗絲

1972年相愛十年的男友瑟夫·康奈爾去世之後,草間彌生的精神狀況越來越糟糕,只好離開紐約,回日本療養。從那時開始直到現在,草間彌生四十多年裡一直住在日本一家精神療養院。

不知道是因為專業療養讓她的精神狀態有所好轉,還是年紀大了之後,草間彌生學會了向自己的幻覺、恐懼尋求和解,她的創作風格開始改變。

草間彌生1997年作品《果物》

她說自己是漫遊仙境的現代愛麗絲,把自己10歲那年患上精神病,比作愛麗絲掉進了兔子洞,此後的一切幻覺都是奇遇。帶著這種心態,她開始把童年那段記憶裡當成創作題材,花卉、蘑菇、水果、蔬菜,還有她最愛的南瓜。

草間彌生1989年為《愛麗絲夢遊仙境》創作的插圖《蜥蜴女孩》

草間彌生1990年作品《毒蘑菇》

草間彌生1994年作品《黃色南瓜》

萃花那天看到的就是草間彌生這個階段的作品(很奇怪的是,我這個密集恐懼症患者並沒有感到不適),不像草間彌生眼神裡的陰鬱、偏執,它們給人的感覺是溫暖、陽光的,甚至還帶了點童趣。

讓人幾乎忘記了,它們來自一個被精神病折磨了幾十年的人。有人說藝術家的不幸是藝術史的大幸,這句話放在草間彌生身上最合適不過,她的精神病成就了她的創作。

話說,老闆不會覺得萃花的不幸會成為藝萃的大幸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