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魏四到九千歲:透過五件小事看清魏忠賢,絕非無能之輩!

1625年9月7日,魏忠賢下令禁毀東林書院

從魏四到九千歲:透過五件小事看清魏忠賢,絕非無能之輩!

無錫東林書院,原為宋代理學家楊時講學處。

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年)吏部郎中顧憲成被罷官回無錫,遂重建東林書院,與同志高攀龍等聚會講學,議論朝政,抨擊宦官集團,被稱為“東林黨”。一時間,退處林野計程車大夫響附東林黨,高居廟堂的政見相同者亦應和東林黨。顧憲成死後,講學論政之風仍不衰。明熹宗天啟年間,宦官魏忠賢專權,統治更加黑暗。東林黨人上書告發魏忠賢及閹黨的罪行,被閹黨視為大患。

魏忠賢(1568-1627),原名李進忠。中國明朝末期宦官。北直隸肅寧(今屬河北)人。出身於市井無賴,後為賭債所逼遂自閹入宮做太監,在宮中結交太子宮太監王安,得其佑庇。後又結識皇長孫朱由校奶媽客氏,與之對食。對皇長孫,則極盡諂媚事,引誘其宴遊,甚得其歡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為熹宗。魏升為司禮秉筆太監。

明熹宗喜歡刀鋸斧鑿油漆的工作,“朝夕營造”,“每營造得意,即膳飲可忘,寒暑罔覺”。魏忠賢逐漸專擅朝政。1624年,魏忠賢遭到楊漣的彈劾,但幸免於難,於是開始大規模迫害鎮壓東林黨人士,1625年9月7日(天啟五年八月初六日)借熊廷弼事件,大興冤獄,捕殺東林黨領袖。誣陷東林黨的左光鬥、楊漣、周起元、周順昌、繆昌期等人有貪贓之罪,大肆搜捕東林黨人。

從魏四到九千歲:透過五件小事看清魏忠賢,絕非無能之輩!

天啟六年,魏忠賢又殺害了高攀龍、周宗建、黃尊素、李應升等人,東林書院被全部拆毀,講學亦告中止。至此,東林黨被閹黨勢力徹底消滅,時東林“纍纍相接,駢首就誅”。

魏忠賢與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氣、狼狽為奸,極受寵信,被封為“九千歲”,自己也在民間養了不少“義子”,如“五虎”、“五狗”、“十孩兒”、“四十孫”等。在其全盛時期,各地官吏阿諛奉承,紛紛為他設立生祠。1627年崇禎帝朱由檢登位以後,遭到彈劾,被流放鳳陽,在途中畏罪自殺。

透過五件小事看魏忠賢,他真的一無是處嗎?

從魏四到九千歲:透過五件小事看清魏忠賢,絕非無能之輩!

任何歷史書,一個人使用文字記錄下來的,必然有自己的觀點。讀史如果不能透過文字看到書本背後的史實,以及不能通過散落在史書中的零星知識,重新構建人物的立體形象,則非常容易把某人臉譜化,簡單化,從而無法得到真實的他,進而不能正確理解當時的歷史。

魏忠賢,人們普遍認為他操弄權柄,迫害忠良,結黨營私,禍國亂政,有謀反的跡象,是宦官專權的典型。然而仔細考察這段歷史,這種看法顯然是並不全面的,這篇文章不是要給他翻案,只是希望從其他角度給大家一點新的資料,從而讓我們在讀史時,能夠掌握更加全面的看歷史的方法。

一直以來,我們對魏忠賢的認知,來源於重新上台的東林黨的留下的結論。

崇禎元年,接連發生了三次欠餉兵變——薊鎮兵變,寧遠兵變,固原兵變,並且一次比一次鬧的大,最直接的原因就在於魏忠賢的倒台。

明朝邊軍糧餉一直有拖欠的問題,最長的拖欠時間長達六年。魏忠賢在位的時候,采取的是以前歷史拖欠的糧餉先不去管它,從現在開始先保障現在的糧餉不拖欠。這樣就保證了軍隊的基本穩定。雖不能保證每月及時供應,但是大大縮短了供給周期,從幾年,縮短到兩三個月。結果魏忠賢死後,糧餉的發放問題又變成了老樣子,直接導致兵變發生。

魏忠賢這個人,由於他和控制輿論的文官集團的矛盾,他的壞處被放大了。我們在史料上看到,魏忠賢在事關朝廷存亡的大事上還是搞的明白的。比如:

第一件事是皇太極猛攻錦州時,袁崇煥與監軍紀用一起下令不許出戰。任憑趙率教在錦州苦苦支撐,在錦州破在旦夕的時刻,滿桂公然違抗袁崇煥的不抵抗命令主動出擊,冒死以救錦州。寧錦大捷後,魏忠賢論功行賞,升了血戰有功的滿桂、趙率教的官,而罷免了畏敵避戰,不救錦州的袁崇煥。

要知道,袁崇煥在寧遠城是給他修了生祠的。這種帶頭拍馬屁的表現,雖然也被後人所不齒,且當時很多地方官也都乾過這事,但是,魏忠賢並沒有因為這個事而放過袁在寧錦之戰中的怕死避戰之錯誤。同時,毛文龍當時是上書力保東林黨人的,魏忠賢和東林黨是政敵,而他還是因為戰功獎賞毛帥。天啟朝的後期,關外局勢是向好的方向發展,不能說沒有魏忠賢的原因。

第二、魏忠賢接連起用的兵部尚書趙南星、孫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人。這些人都是直臣、能臣,而且都是和他作對的,但魏忠賢在邊關大事上並沒有因為私人恩怨,而迫害這些清流官員。

第三、魏忠賢曾為朝廷掏自己的腰包。《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實錄·卷十二》記載:遼東巡撫袁崇煥疏稱:“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海內之共見共聞,業已銘刻金石,無容職贅。至其身任邊事,誓圖恢復,梟滅逆虜,任用劉應乾、陶文、紀用等,而關內外禦敵之伏甲、軍器、馬匹、懸簾等項俱以家資置辦,日逐觧來,又助軍需。臣方一意巡緝嚴警,諸營將吏不敢貪懦營私,不敢饋遺隱串,改虛為實,化賈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這個看著有很拍馬屁的嫌疑,但是魏忠賢拿出一些家資支邊,也是有點影的。

第四、在兩浙受災時,魏忠賢主張:免除為皇家輸送物品的專營戶向內庫交納的費用。明朝征用物品入庫,須交納小費,以便驗收合格,這是明朝管庫太監創製的惡劣制度,是出了名的索賄受賄的地方。廢除這個惡例,魏也算做了一點好事。

第五、魏忠賢為前線籌集馬匹。遼東戰事吃緊,急需馬匹,但這個問題一直難以解決。魏忠賢出了一個餿主意。依明朝舊例,大臣有特殊貢獻者可賜給在宮中騎馬的特權。不過,作為條件,騎馬者逢年過節要向皇帝進獻好馬一匹。魏忠賢就一下子賜給幾百名太監在宮中騎馬的特權,而後就不斷地降諭旨讓他們進獻馬匹,逼得這些太監直罵娘。但是客觀上,為前線解決了一點馬匹問題。

今天不是要給他翻案,所以不多找一些他人生中的小亮點了。以上是能夠說明魏忠賢也不是一切事情都混蛋,一生一無是處的。

解剖魏忠賢:如何從魏四到九千歲

從魏四到九千歲:透過五件小事看清魏忠賢,絕非無能之輩!

文:凌列

講述一個朝代的歷史,可以從很多角度來入手,比如經濟、比如外交、比如民族。但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你都必須面臨一個相同的問題,那就是“人”。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人的因素大於任何因素,人在某種程度上,“人”甚至是我們這個民族惟一的圖騰。而我們訴說歷史,也必須從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說起……

回顧大明朝276年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有兩種人向來不缺——一種就是冤死的臣子,令一種則是專權的太監。在前者的序列中,從帝國的開國元勳到後來的持國良臣,諸如徐達、於謙、袁崇煥……能數出一遝。而後者之中呢,也列滿了如王振、劉瑾、魏忠賢、曹化淳等等遺臭千古的名字。

而現在我們現在要說的魏忠賢就正是這後者之中的代表。他的發家、坐大充滿了小人物的悲哀、酸楚和樂極生悲。他的失落、覆滅又深刻的反映了封建制度下,諸多政治人物的悲慘命運。他曾經浪蕩市井,過著潑皮的生活,也曾於逆境之中崛起、進而建立了龐大的政治黑手黨。他在朱由校眼裡是可靠的家奴,但在朱由檢眼裡卻是最大的威脅。他的一生中充滿了權謀暗戰的叵測,但也曾蘊涵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忠誠。而最為重要的是,他那落寞的死竟成了大明王朝最後一個君主的惟一一塊遮羞布。

歷數崇禎皇帝17年的政治生涯,我們可以肯定的說,他最為輝煌的一幕莫過於鏟除大太監魏忠賢及其締造的“政治黑手黨”。在這個過程中,初擔社稷的帝國元首朱由檢表現得還算不錯,往好裡說,他機鋒暗藏,前期很好的麻痹了這個權傾天下的大太監,後期則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一舉擊潰。從整個過程來看,他心思夠重,手段夠狠,搞死對方不算還凌遲了屍體,多少有那麽一點鐵腕的意思。

(一)九千歲的成長——果敢機敏的流氓,還算忠誠的太監

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來說,一來變化總有因果,二來所有的事情都有相對的另一面,魏忠賢從一個不識字的地痞無賴爬到最後的九千歲,恐怕這不是僅僅一句奸佞就可以解釋的。

而在大明朝,有很多赫赫有名的奸臣都有他表現不錯的一面,比如我們後面要講到的溫體仁,他雖然壞但是卻不受賄賂。那麽現在我們面對魏忠賢這個已經被歷史蓋棺定論的人,在他禍國殃民的背後,我們又能看到一些什麽特別的東西呢?

一個人的歷史,需要我們仔細的解剖!

公元1627年8月22日,天啟皇帝朱由校駕崩。根據遺詔,還不足18歲的信王朱由檢登基,改元崇禎。年青的元首在盛大的典禮之後心中充滿激情和忐忑。在接任皇帝職位之前,心思縝密的他非常清楚自己所面臨的政治局面。無論在宮內宮外,魏忠賢都為自己編織了一面巨大的網。而對於已故皇兄的這位寵臣,當今的天子朱由檢也有著極度的厭惡。與之相同的是,在大明王朝灰飛煙滅後的數百年中,在眾多人的歷史印象中,魏忠賢都是一副很難改變的面孔——殘害忠良、蒙蔽皇上、權傾天下、卑鄙無恥,似乎把所有醜惡的字眼全都加諸給他也不為過。在中國歷史上,有這般待遇的人屈指可數,魏忠賢能名列其中雖然很不光彩,但著實也算個了不起的家夥。當我們仔細回顧魏忠賢的人生軌跡,我們甚至還可以發現在這個潑皮出身的權閹身上也有著很多可貴之處。在小說《鹿鼎記》裡,金庸講述韋小寶的發跡過程時很可能就參照了魏忠賢的人生履歷……

明隆慶二年正月,在河北肅寧一個普通人家裡,日後權傾朝野的大太監魏忠賢順利的降臨人間。整個生產過程平穩無奇、波瀾不驚,上天也沒有給出任何預兆來表示這個孩子日後的與眾不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名為魏四的少年慢慢長大,不錯的家境讓他沒有其他人的衣食之憂,但同時他也從未表現出對知識的渴望,仕途在此刻似乎和他毫無關係。從每天太陽升起一直到落下之後的很長時間裡,我們日後的九千歲都是一個非常標準的潑皮無賴,是鄉裡壞蛋的一個標杆。但作為日後無賴們的榜樣,魏四還是表現出了一種不同凡人的品質,那就是果敢和機敏,這兩種品質在多年後的宮廷生涯中為魏四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讓他的名字從魏四改成李進忠又改成魏進忠最後終於功德圓滿成了權傾天下的魏忠賢。

有關魏忠賢進宮的傳說大同小異,綜合起來基本是這樣:在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潑皮生活之後,魏忠賢娶了一個姓馬的老婆還生了一個女兒。但缺乏激情的家庭生活對當時的魏四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反而是賭博這種拚運氣的娛樂活動讓他找到了人生的初級目標。我們可以想象,在那時,潑皮魏四的最大夢想也就是多贏些銀兩以便能充分享受吃喝嫖賭帶來的樂趣,如果點兒高些還能光宗耀祖。但可惜的是願望往往與事實完全相悖,魏四先生不光沒能靠賭發家致富反而搞得惡債纏身。在某次聚眾賭博中,魏潑皮再次把錢輸了個淨光。在其他賭徒刻薄的諷刺聲中,生性果敢、頗具血性的魏四作出了一個大膽到日後影響大明王朝政治歷史的決定:

那就是當太監。

當然這個當太監的過程也不是很多歷史散文所敘述的那樣,魏先生把褲子一脫、掏出剪刀自己就完成了從正常人到陰陽人的轉變。畢竟在魏四的果敢、大膽之外還有一種機敏的特質,在經過嚴謹的論證之後,他覺得憑賭博賺錢來光宗耀祖恐怕是沒有可能了,又想想本朝大太監們的種種光輝,於是他決定與其混吃等死莫不如痛快一點,乾脆豁出青春賭明天。在孤注一擲變賣家產之後,他先是花錢請人很專業的解決了自己的生理問題,接著又買通了相熟的太監,從而邁進了紫禁城的大門

從魏忠賢進宮這段歷史來說,這個人確實算條漢子,想法雖然有些冒險,但做起來當真是說一不二,毫不拖泥帶水。和一般的無能潑皮相比,雖然他的決定讓他從生理上變成了假漢子,但這事做的確實挺爺們兒,雖然這事乾完之後,他和爺們再也沒有任何關係了。

在投入宮中之後,魏忠賢的性格優勢也很快的體現了出來,與生俱來的果敢和義氣使他在眾多太監中成為另人喜愛的另類。雖然長期混跡於底層太監的行列,但樂觀豁達又拯救了他。 於市井中培養出來的幽默感以及頗為機智的鑽營更讓他在爾諛我詐的宮廷內鬥中有驚無險的走到了歷史的前台。

和很多太監一樣,魏忠賢入宮之後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如何在宮廷鬥爭的漩渦中獲得生存的太空。這對於他這樣一個完全不學無術的人來說是非常困難的。為了自己的閹人生涯能有所建樹,魏忠賢在入宮之後立刻投到與自己同姓的太監魏朝門下,並取得了魏朝的信任,初步的在皇宮中站穩了腳跟。此時的魏忠賢已不像混跡市井時那樣以魏四為名,現在的他大名叫做魏進忠。這個名字雖然無甚文采,但也頗為討巧,最起碼主子們聽見之後不會心煩。但事實依然嚴峻,在明朝宮中的太監不計其數,想要在千軍萬馬中擠過獨木橋實數不易,從初進皇宮的被指定叫李進忠一直到恢復本姓的魏進忠,這個過程看似簡單卻足足熬了十幾年,也是魏忠賢太監生涯中最為艱難的階段。

文化知識的極度匱乏使魏進忠很難有太好的差使,然而憑著豁達上進的個性,經過幾番拚搏,進忠先生終於獲得了一個負責東宮夥食管理的工作。這個工作表面上是個小差事,但實際卻頗有說道,畢竟這是東宮,按照現在的說法,魏進忠買的是潛力股,而隨著時間的變化,這潛力股隨時都可能完成向績優股的轉變。一旦這種轉變發生,魏進忠就不再是魏進忠,小太監也不在是小太監。

在奉值東宮之後不久,魏先生就過河拆橋,改投到了著名大太監王安的門下,開始在甲子庫供職。在當時,王安可以說是太監中的極品人物,早在泰昌帝還是太子的時候,王安的營生就是陪太子讀書,泰昌帝登基之後,王安平步青雲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一時之間,權傾后宮。而且這位王安大太監與外廷關係也很不錯,就連以正派知識分子自居的東林派官員在許多問題上也都要依仗於他。

以說,在投靠王安之後,魏忠賢看到了一個太監走向成功的范例,從王安身上,他體會到,作為一個太監,最重要的就是眼光和漫長的情感投資。在當時,太子朱常洛地位飄搖,時刻有被廢黜的危險,但魏進忠卻兢兢業業,將東宮的夥食打理德有條不紊,,做足了一個太監的本分。

平心而論,由於沒有任何文化修養可言,此時的魏進忠本來很難獲得太子朱常洛的尊重,但生性機敏的他很快發現太子之子朱由校像是一個靈氣四溢的小木匠。這對於他來說實在是一個不錯的事情。從那時起,他開始刻意的給這個未來的帝國繼承人製造和提供各種新奇古怪、機構巧妙的玩具並以此博得了孩子的喜愛。一老一少的感情也在日常生活的積澱中逐漸穩定而牢不可破,在、朱由校的眼中,這個忠誠好玩的老仆給他鬱悶飄搖的生活注入了非凡的活力,更多的時候,他都願意與這個鬢發漸白的太監待在一起,這不光是因為魏進忠能給他製造各種心思巧妙的機構玩具,最重要的在與魏的相處中,朱由校真正的體會到了一個人少年時代應有的輕鬆和樂趣。而這種直接積澱自童年的情感也成為了魏進忠日後翻雲覆雨的最大資本。

然而宮中生活雖然日漸穩定,但對於此時的魏進忠來說,權利畢竟離他還很遙遠,博得皇子的歡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直接可以帶來自己地位的穩固,同時也能更進一步的接近自己光宗耀祖的目標。但刨除這層功利心之外,曾經有過孩子的魏忠賢也很可能對朱由校產生了一些非常微妙的感情。雖然他是刻意的投其所好,但未必安了什麽壞心腸。與由校越來越親密的主仆關係,讓他也從心裡對這個孩子產生了情感的依賴,甚至於很大程度上他都把他當作了自己的孩子來看,這從後來二人的君臣生活中可以看出端倪。

1625年,也就是朱由校登基後的第五年,天性好玩的皇帝泛舟西苑,也不知道是操作失誤還是別的原因,總之最後搞得翻船落水、非常狼狽,此時已經權傾天下的魏大太監竟毫不猶豫的跳下水中,甚至完全不顧自己不會游泳的事實,意圖搶救皇帝。這次事故險些要了魏忠賢的老命,但也可從側面驗證,魏對主子的忠誠是真切的,甚至可以看作是一種近乎父子的親情。

而在這時,我們假如依然單純的把魏忠賢當成一個徹頭徹尾的壞蛋,多少有失偏頗。

(二)“光彩奪目”魏忠賢——對食客印月,內廷崛起的新勢力

雖然表面上自己有了一個不錯的前程,但魏忠賢明白光憑感情和對皇帝的忠誠並不能保證富貴長存,此時尚在朦朧之中的他雖然還沒有對權利產生太大的興趣,但也知道即便為了完成光宗耀祖的初衷,他也必須尋找到一種更為可靠的方式。而歷史在這個時候也給了他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

作為一個不完整的男人,魏進忠沒有徹底滅絕自己的生理要求,在內宮這樣一個風雲叵測的地方,體型高大、性格爽朗的他頗得宮女的喜歡。而在數百年之後的今天,我們雖然無法了解魏先生的內心世界,但客觀上講,就在他太監生涯的關鍵階段,愛情突然而至!

當然也許更多的人都不會認為降臨在魏先生頭上的是愛情,但不可否認的是,就在朱由校登基之後不久,魏先生和一個同樣深得皇寵的女人走到了一起,這個姓客的皇帝奶媽和魏先生一起在宮廷內外布下一張巨大的網,凡是在這網中掙扎、衝撞的人非死即傷!

(1)殘缺的性伴侶

公元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歸天,天啟皇帝朱由校即位,這對魏進忠來說不啻於一次命運的巨大改變。在審視度事之後他鄭重的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魏忠賢,一個賢字已經完全可以說明此時的他對權利已經有了強烈的向往。同時就在此刻他也意識到單憑自己的力量也很難完成對權利的控制,他知道自己需要以一種更為直接的方式獲得皇帝的全盤信任。在這個過程中,一個名為客印月的女人出現了……

客氏是天啟皇帝的乳母,也就是奶媽。在朱由校的心中這個乳母的地位非常重要,甚至不單單是養育之恩那麽簡單。一些歷史典籍也曾記載說,在皇帝大婚之前,與客氏曾有苟且之事。但不管真相如何,在當時的宮廷之中,客氏的風頭確實是一時無兩,朱由校即位不到十天就封客氏為奉聖夫人。而這個女人也理所當然的成了魏忠賢的目標。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勢力單薄的女人,客氏也同樣需要魏忠賢的配合。二人一拍即和,結成了對食(宮女和太監結成假夫妻)。而在這個過程中,魏忠賢又一次表現出了自己果敢的一面

事實上,早在魏忠賢之前,客氏曾有一個固定的對食,而且這個對食還算得上是魏忠賢的一個恩人,他就是魏忠賢最初的大佬魏朝。論長相個頭,魏朝顯然不是魏忠賢的對手,論性格他也不如魏忠賢幽默可親,所以在這次愛情競爭中,魏忠賢很快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而在其中整個過程中魏忠賢也並沒給自己大佬任何面子,也許在此刻的魏忠賢心裡,什麽都可以讓但愛情不能讓,而如果他真的這麽想的話,那得說,他的思想足夠先進。

無論當時具體情況如何,最終的結局是魏忠賢佔據了絕對上風,在三角戀愛持續了一段時間之後,魏朝這位客氏的前對食覺得自己吃了大虧,同時也覺得魏忠賢實在不大仗義,於是一狀告到了皇帝那裡。皇帝想了想,竟然嘿嘿一笑也沒生氣,把他們三個人一起叫到自己的面前,先是問魏忠賢到底有沒有這事,魏忠賢也不含糊,脖子一硬、毫不猶豫的就承認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問完魏忠賢,朱由校又問客氏到底喜歡誰,這時客氏也是巾幗不讓須眉,堅定不移的捍衛了自己的選擇,毫不猶豫站在了魏忠賢的身旁。

在這出宮廷搶妻劇中,魏忠賢自始至終不慌不忙,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直到最後終於抱得對食歸。從這件事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來那時的魏忠賢確實夠得上敢作敢當,被人告的時候,毫不躲閃,完全承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一點光明磊落、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意思。二來他也真的有些個人魅力,最起碼在泡妞這個環節上,表現得很突出,畢竟,皇帝的奶媽不是誰想泡誰就泡的。

成功得奪取了客氏的對食權後,魏忠賢在宮中的身份和地位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一個皇帝寵信的太監再加上皇帝的奶媽,這樣的實力任誰都得忌憚三份。然而要想真正的走到歷史的前台、控制內廷,他還須先搬掉自己的另一個大佬、也就是王安這塊絆腳石。

對魏忠賢來說,除掉王安,是自己走向權利頂峰的最後一步,走好這一步,日後便一馬平川,滿眼錦繡再無遮攔。但令魏忠賢憂心的是,王安本人也具有相當的勢力,並且名譽頗佳,在朝野之間也有一批自己的人馬,而且他與東林黨人又互為引援,所以頗不好對付,因而乾倒老大對於此時的魏公公來說並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周密策劃,魏忠賢先是在宮內發展了一個自己的小集團,收羅了司禮監太監王體乾、李永貞、石元雅、塗文輔等。這些人在內廷之中不斷中傷王安,加之客氏又不斷的給皇帝吹風,漸漸的朱由校也開始對王安疏遠起來。

眼見皇帝對王安已經起了疑心,魏忠賢順勢指示自己在外廷的幫手霍維華上書彈劾王安。緊接著他又和客氏緊密配合,在皇帝面前大說王安的壞話。就這樣,在魏忠賢的具體策劃下,朱由校一道聖旨將大太監王安發配到了南海子的太監部隊。隨後魏忠賢還覺得這事乾得不夠徹底,於是又指使自己的狗腿子將王安迫害致死,一舉奪得了對內廷的絕對控制權。

王安的倒掉,對天啟時代的政治板塊造成了極大的影響。本來在朝野間頗具實力的東林黨人頓時喪失了自己最明亮的一雙眼睛,完全失去了直接與皇帝交流的最佳管道。王安的倒台在一定意義上代表了一種舊勢力的倒掉和另一種新興勢力的崛起,而這新興勢力的大頭領就是魏忠賢。

乾掉最後一塊絆腳石之後,魏忠賢毫不費力就接下了自己曾經大佬的差事,從惜薪司升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兼提督寶和三店。司禮監秉筆太監是皇帝身邊最親近的人,要代皇帝閱批大臣奏章,但魏忠賢不識字,卻在客氏的支持下得到這個職位,實在是無厘頭至極。對於這個自己完全不能勝任的職位,魏忠賢毫不猶豫就上任了。他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獨特,基本上是由親信將艱澀難懂的奏折翻譯成大白話,然後他批示,再由親信措辭寫成文言格式,這種獨一無二的問政方式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而對於這種可笑至極的事情,皇帝朱由校並沒有覺得有任何的不妥,童年時代和魏忠賢建立起來的感情,在這個時候成了皇帝心中最難以割捨的東西,本來就對政事頗為討厭的他對魏忠賢和客印月的信任可以說是到了無可複加的地步。甚至可以說,在明裡朱由校坐著大明帝國的龍椅,在暗裡確是魏忠賢把握著實權。這種一明一暗的情形很像是現代黑幫片的情節,白天警察是老大,到了晚上則是各片兒大哥作主!而此時的魏忠賢已儼然成為大明帝國最牛的黑手黨教父。

(2)內廷攻防戰

我們回顧魏忠賢的發跡歷史,雖然算是坎坷,但相對於其他朝代的同行來說,他能獲得如此權勢卻容易了很多。而這一點則與明朝特殊的政治背景息息相關。在明朝的歷史上,宦官乾政一直是個大問題,作為開國皇帝的朱元璋曾經敏銳的意識到宦官乾預政治是非常危險的。在他當政初期,對宦官的控制非常嚴格,不光不允許太監認字,而且給予他們的待遇也很低。在那個時代,太監是十足的奴才,甭說政治權力,能安身立命就算不錯了,保不齊哪天皇上娘娘一上火還得丟了性命。不光如此,朱元璋還在宮門口立了一塊大鐵榜,上面寫著 “內臣不得乾預政事,預者斬”。可以說,作為帝國的締造者,在最初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朱元璋都對太監沒有什麽好的印象。但是時間一長,出於對個宮外官員的不信任,生怕那些開國元勳造反奪江山的朱元璋又不得不把一些比較私密的任務交給身邊太監們去辦,這種做法在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打開了宦官乾政的大門。

例如永樂初年,在靖難奪權的過程中,太監們為朱棣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作為回報,他也把更多的權利賦予了這些后宮的親信。隨著太監獲得的權利越來越大,內廷問政的制度也開始逐步確立,身居內宮的宦官們開始逐步名正言順的獲得權力,例如居內宮“二十四監”之首的司禮監,其秉筆太監與內閣首輔對柄機要,實際上是皇帝在宮中的影子內閣,地位十分重要。而幾代翻雲覆雨的大太監的官職恰恰都是這個影子內閣的首腦——司禮監秉筆。

明正統十四年,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振慫恿明英宗朱祁鎮禦駕親征瓦剌,結果累得皇帝被俘,是為“土木堡之變”。

明正德年間,司禮監秉筆太監劉瑾,權傾朝野,肆意陷害忠良,大發國難財,據記載,在他被捕之後,光是從他家抄出的金銀數量就已經超過了當時的國庫儲備。

而當歷史走到今天,魏忠賢搖身一變,從一個目不識丁的潑皮又爬到了司禮監秉筆太監這個職位上,他和他之前的那些前輩一樣,甫一上任,便發現自己已然站在了這個國家的權利制高點上,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實在算不得誇張。

與魏忠賢等太監們的專權大不相同的是客印月的突然走紅。作為一個和皇帝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奶媽,客氏的地位可歸於低下一類。一般來說,像她這樣身份低微的人對於皇室而言和一個不會說話的奶牛沒有太大區別。在皇子斷奶之後,最多也就是賞些許銀子,然後便會毫不留情的逐出宮門。但由於朱由校的母親早逝,因此客氏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母親的角色。而她與皇帝的感情也在時間的推移中變得非同尋常。

歷史就這樣賦予了客氏一個奇怪的身份,而客氏恰恰又算得上一個不讓須眉的硬頸派女子,在后宮獲得一定程度的實力之後,她非常靈活的運用著自己獨特的身份。無論是她與魏朝還是魏忠賢的對食都可以看作一種鞏固自己實力的做法。否則,除此之外我們真的很難想象像她這樣一個生理健全的女人會對太監動什麽心思。假如她真的是耐不住深宮寂寞、閨中無人,那麽以她和皇帝的親密關係,在宮外養個模樣俊俏的小白臉應該不是什麽難事。在這種情況下,她選擇和頗具實力的太監結成對食,只能解釋為她確實留戀宮廷生活並且想在后宮有所作為。而也正是在她的全力配合下,魏忠賢的一切才會變得事半功倍,輕而易舉的獲得了對內廷的絕對統治權。

(三)九千歲的“輝煌年代”——結黨營私,凶悍的政治黑手黨

擺平內廷之後,魏忠賢志得意滿,但是他很清楚,如果要讓自己的意志得到貫徹,那麽結交、進而控制外廷是最重要的一步。而控制外廷,他面對的最大對手就是以東林黨人為代表的政治集團。作為主要由知識分子構成的東林黨人,仁義道德是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話,忠君愛國、剛正不阿是他們的行為準則,雖然這些他們也未必都能做到,但表面工夫他們卻做得十足,平日裡總是一副浩然天地、滿身正氣的樣子。 這一類型的人向來就不適合官場的鬥爭,更何況如今他們面對的對手是魏忠賢這樣一個潑皮出身、出牌從不按常理的混蛋流氓。

(1)大戰東林黨

在魏忠賢乾政的初期並非一帆風順,朝野之間東林黨的勢力異常強大。但由於東林黨人恃才傲物,所以在當時的官場中除了意氣相投的朋友之外,又很不招人待見。而魏忠賢則大不相同,天生流氓的他,仗著江湖義氣和豪爽的作風很快的就拉起了一支隊伍。在這支隊伍中,很多人都是東林黨人平日裡頗為看不起的貨色,但此刻他們有了魏忠賢撐腰,便迅速的膨脹起來。在這批人之中,有的自然是阿諛奉承、見縫插針的鼠輩,但也有一些是“拜了碼頭”願意惟魏忠賢馬首是瞻的死黨。因此一概而論的說閹黨都是見風使舵的人自然也有失偏頗,魏忠賢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還是有些小道理的。

在魏忠賢結交的外廷官員中,地位參差,開始時品級大都低下,多屬於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攪屎棍角色,並不能給他提供太多的幫助。這種局面直到魏忠賢與內閣大學士沈潅結交才得到了根本的改變。

早在魏忠賢還是一般太監的時候,當時供職翰林院的沈潅,曾給宮中的宦官們講過課,由此細算,魏忠賢還是他的弟子。沈潅入閣之後,魏忠賢立刻和這位昔日的老師結為同盟。而有了沈潅的幫助,至此魏忠賢才算完成了自己權利聯盟的骨架建設,羽翼也迅速的豐滿了起來!在接下來的數年間,他幾乎是毫不費力的就組成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政治黑手黨”。在魏黨的組成人員中,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

魏忠賢結黨營私的種種活動,東林黨人可以說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他們很清楚,這是一股完全與自己無法交集的政治力量,以他們的想法,與魏忠賢這樣不學無術的流氓混蛋混在一起,那簡直是人生最大的恥辱。因此可以說,從一開始東林黨人對魏忠賢和客氏的權利集團就保持著足夠的抵製力。朱由校剛剛即位不久,便有東林背景的官員侍郎陳邦瞻、禦史周宗建、王心一等人上疏要求客氏出宮。少年元首朱由校對於這個要求也沒有過分反對,於是客氏便被遣出宮,這是客氏第一次離開皇宮。但沒過多久,客氏的離去便在皇帝的心中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這個從小沒有離開奶媽的少年對客氏思念不已,甚至一度絕食。在這種情況下,朝廷只好讓客氏重新回到皇宮,照料朱由校的衣食起居。客氏的這次出進,讓皇帝堅定了留下客氏的決心,自此,無論是誰要求客氏出宮,朱由校都是毫不猶豫的立即拒絕,而客氏的后宮天王地位也一蹴而就。

東林黨人對客氏的攻擊深深的激怒了魏忠賢,於是在客氏回到皇宮之後不久,魏忠賢便全力攻擊東林黨人和他們的附庸。在這一系列瘋狂的攻擊中,魏忠賢戰術得當、進退靈活,雖然頗有曲折,但卻有驚無險的將東林黨的力量壓製在了一定的範圍之內。

在魏忠賢收拾東林黨的過程中,第一個倒霉的是吏部尚書周嘉謨。作為掌管官員任命的最高長官,周嘉謨算是帝國之中的實權人物,正是由於周嘉謨的存在,東林黨才得以在朝野間保持了雄厚的政治實力和人員基礎。而魏忠賢當權之後,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給他的黨徒們封官進爵,這也是這個流氓出身的大太監的傳統做法,他這種類似於江湖義氣的坐地分贓讓周嘉謨非常厭惡,自然從中推三阻四。這樣一來,魏忠賢立刻惱羞成怒,唆使給事中孫傑,彈劾周嘉謨,說他是替前任司禮監秉筆王安翻案。於是天啟元年十二月,一道聖旨發出,周嘉謨被罷去官職。

收拾了周嘉謨之後,魏忠賢又把矛頭對準了內閣大學士劉一燝。天啟二年三月,魏假借聖旨將劉一燝罷官削籍。

幾個輪次的鬥爭下來,東林黨盡落下風,很顯然,在製造輿論和政治鬥爭上,東林黨人並沒有太高的天賦。他們對沈潅的攻擊沒有形成殺傷力,於是他們只好又轉而攻擊沈潅背後的靠山、已致仕的前任首輔方從哲,希望能借力打力以達到自己的目的。

天啟二年四月,有東林背景的新任吏部尚書孫慎行翻舊案,上疏追論方從哲在紅丸案中的罪責。這所謂紅丸案,乃是明萬歷至天啟年間接連發生的內宮三大奇案之一。雖說離奇異常,但卻是皇族內部的權利之爭,和身為奴才的朝臣、太監沒多大關係,也不是他們能管得了的事情。但偏偏有意思的是在幾年之後,這案子又被翻了出來,成了東林黨人攻擊魏黨的工具。

面對東林黨人這一波來勢洶洶的進攻,年少的天啟皇帝也不敢怠慢,只好下了一道聖旨讓廷臣們湊在一起商議此事。在這次會議中,東林黨人都禦史鄒元標、給事中魏大中等一百餘名大小官員,紛紛避實就虛要求治方從哲之罪,並希冀以此將沈潅牽連下台。不過此時的魏忠賢遠非等閑之輩,在他的操作下,方從哲毫發無損。這樣的結果,讓東林黨人大為惱火,而具體操作此事的吏部尚書孫慎行也覺得自己很沒面子,力氣費了不少,可結果卻雞飛蛋打。一氣之下,沒過多久便上疏請辭,說自己身體不好。這種負氣離職的做法自然又種了魏忠賢的下懷,魏大太監也不含糊,立刻幫皇帝擬了一道旨,趕走了孫慎行。

贏下這一陣之後,魏忠賢依然毫不手軟,繼續追擊,大肆斥逐和殺害反對他的正直大臣。而在此種情形下,東林黨人也像吃了興奮劑一樣,繼續攻擊沈潅。刑部尚書王紀在上疏彈劾沈潅的奏折中更是把他比作大奸臣蔡京,又激起波瀾無數。在雙方死命角逐的過程中,魏忠賢東踢西擋,雖然佔據了鬥爭的主動,將王紀被削籍罷官,但最終沈潅也於年的七月下台。沈潅的下台是東林黨人在這場鬥爭中惟一值得稱道的勝利,只是這勝利的代價過於沉重。

失去了沈潅的有力支持,魏忠賢算是受到了一點小小的挫折。但這種挫折對於極有流氓韌性的他來說並非是不可逾越的難關。是想一個為了前途可以割掉命根子的人,他的內心該有多麽強悍!於是沈潅倒台沒多久,魏忠賢便物色了兩個新的幫手——顧秉謙和魏廣微。緊接著他又有驚無險的將兩人同時送入內閣,一舉彌補了沈潅下台的損失,並以此為日後控制內閣埋下了伏筆。

(2)把黑手黨做大做強

由於魏忠賢的瘋狂攻擊,朝野間的政治版圖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盤根錯節、勢力龐大的東林黨人雖然在表面上佔據著有利位置,卻並不能轉化為具體的力量、進而取得鬥爭優勢。這種遺憾體現在三個方面,但究其根源卻是相同的。

首先,作為東林黨骨乾的那些官員們,大都有著比較嚴格的行為準則,有抱負、有理想,能嚴格要求自己、身體力行。這是他們的優點,但作為士大夫階層的傑出代表,他們對閹黨一面嗤之以鼻、深惡痛絕,一面又缺乏與之對應的有效手段,固執似的鑽牛角尖是他們常犯的錯誤。這種看似勇猛頑強、堅忍不拔的鬥爭策略雖然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同時也給自身帶來了不小的損失。

其次,作為典型的文人集團,東林黨人對於政治總會充滿烏托邦似的幻想,甚至有些孩子氣。一到鬥爭的緊要時刻,他們總是希望聖明的元首能清澈明悟、公正的判斷是非,因此上疏進諫是他們傳統的攻擊策略。而這種辦法需要有極好的外部條件才有可能奏效,一是作為元首的皇帝確實明察秋毫,二是朝野之間利於己方的輿論要足夠強大。但事實上在天啟年間,這兩個條件都很難具備。首先,作為皇帝的朱由校基本是一個木匠,頭腦再靈活他也不會用到問政上。其次,在當時的朝廷之中,魏忠賢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想要發起一邊倒式的輿論狂潮基本是不可能的。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東林黨在團結朝野力量這點上也做得很不夠。作為有著很高道德標準的一群文化精英。東林黨人對一切他們認為人品不端的官員統統嗤之以鼻、肆意攻擊。這種做法在政治鬥爭中是非常愚蠢的。這種做法的結局就是把越來越多的中間力量推到了魏忠賢的懷抱,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壯大了魏在朝野間的勢力。

在對手的步步緊逼下,東林黨人的聲勢漸弱。而魏忠賢則得寸進尺,迅速而有效地擴充了自己的實力。天啟二年三月,魏忠賢開始在宮中將一部分太監武裝起來,並裝備了當時最為先進的火器。等到天啟三年,魏忠賢在宮中的這支太監軍隊竟然達到了九千多人。

天啟三年十二月,魏忠賢又獲得了對“特務”機構東廠的統轄權,緊接著他又把自己的親信田爾耕扶上了“秘密警察”機構錦衣衛都指揮使的寶座。對廠衛特務系統建立直接的控制,標誌著魏忠賢徹底掌握了以前隻屬於皇帝的最高司法權以及對全國官員龐大的監視網絡。,魏忠賢的政治黑手黨已然具備了監控天下的能力。

面對魏忠賢的迅速擴張,東林黨人心中非常清楚,一場最為殘酷的肉搏戰就要開始了。因為在此刻,他們與魏忠賢除了攤牌決戰別無選擇

經過短暫的準備,東林黨人吹響了大舉進攻的號角。禦史李應升先、給事中霍守典、禦史劉廷佐、先後上疏彈劾魏忠賢。

天啟四年(1624)六月,東林猛將都察院左副都禦史楊漣上疏,彈劾魏忠賢“二十四大罪”。對於東林黨人的進攻,魏忠賢表現得非常沉穩,他先是跑到皇帝身邊,一通哭訴,接著又讓客氏在皇帝面前大說自己的種種不易和赤膽忠心。兩通急鼓敲過之後,魏忠賢又讓王體乾、顧秉謙和魏廣微等人接連上疏皇帝為自己喊冤、敘說他的功勞勞苦。

眼見寵臣們一個個力保魏忠賢,朱由校也覺得楊漣實在是有些過分,不光沒有相信奏折上的那些話,反倒愈加認為魏忠賢是難得一見的大忠臣,不由分說便把奏折退了回去,將楊漣一頓訓斥。

面對楊漣的上疏失敗,東林黨人執拗的發起了更大規模的彈劾活動。禦史劉業、楊玉珂、工部郎中萬燝等七十多人,輪番轟炸、猛攻魏忠賢。其中尤以萬燝的奏折一針見血:“忠賢盡竊大權,生殺予奪,在其掌握。致內廷外朝,止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豈可一日尚留左右。”這幾句話雖然字數不多,但卻打到了魏忠賢的命門。此時早已抓狂的魏大太監立刻矯旨廷杖萬燝一百,四天后,萬燝便一命嗚呼。萬燝之死立即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自此朝野之間迅速安靜了下來,除了少數幾個不怕死的依然上疏彈劾之外,大多數人都選擇了閉上自己的嘴巴。但此時的魏忠賢早已經是惡生兩肋,暫時的沉寂已經不能讓他回心轉意,他開始調動自己的一切勢力,對東林黨人發起了迅猛的攻擊。

慘烈的重手讓朝野間的東林勢力第一次看到了對手的凶悍,同時也讓魏忠賢清楚的意識到自己手中權利的巨大。這場由東林黨人發起的大規模戰爭不光沒把魏忠賢打垮,反而將他的流氓本質徹底激活,自此魏忠賢就如同瘋狂的電腦病毒一樣毫無顧慮,面對敵手再不留情。這一次他選擇了身居首輔要職的葉向高。

由於在魏忠賢反攻初期的瘋狂報復中,作為首輔的葉向高曾極力攔阻,給事中章允儒、傅槐、陳良訓,禦使帥眾,吳甡、王祚昌等人都是因為葉的援助才保下性命。因此,魏忠賢也恨死了葉向高,並且認為葉向高就是對付自己的幕後黑手、東林黨的帶頭大哥。

與東林黨大多數人的激進態度不同,葉向高做事一向老成持重,並不支持無原則的黨爭,在朝野之間名譽頗佳。因此,魏忠賢對葉向高雖恨之入骨,但一時也沒有什麽辦法,於是只好在葉的外圍做些盤算,希望能借力打力。

在葉向高的親屬中,有個外甥名叫林汝翥,官居禦史,一次率領部下巡城,正巧碰上宮中的兩位宦官當街搶劫,於是便命令手下衝上去抓住,按在街上臭揍了一頓。這件事本來沒有什麽大不了的,但在魏忠賢的操作之下卻成了一件藐視皇帝的大事,判了一個廷杖之罪。眼見自己就要被活活打死,林汝翥也不含糊,把官帽一撇,來了個三十六計撒腿就跑為上。林汝翥逃跑之後,有人告訴魏忠賢,說他是葉向高的外甥。魏忠賢靈機一動,覺得搞倒首輔的機會終於到了。於是立刻派了一批大小太監,跑到葉向高家去哭天搶地、撒潑放混,要葉家交出林汝翥來。葉向高眼見黑白顛倒,這官也他媽沒法再當了,心中萬念俱灰,無奈之中一咬牙,辭了官職。

葉向高的辭職使東林黨人喪失了最重要的一員大將,元氣大傷。魏忠賢及其閹黨立刻趁機大舉進攻,緊接著又把趙南星、高攀龍、楊漣、左光鬥、次輔韓爌統統趕回了老家。至此魏忠賢大獲全勝,東林黨人則完全失去了反擊的能力。緊接著,魏忠賢又把自己的黨羽顧秉謙扶上首輔之位,徹底完成了對外廷的整合。

經過魏忠賢一系列暴風驟雨式的政治動作後,官場之內風向鬥轉,“九千歲”的稱呼也應運而生,魏忠賢成了集體崇拜的偶像。而這種近乎無恥的人崇拜最為突出的標誌就是“為魏忠賢建造生祠的運動”。從公元1626年起,之後短短一年中,下至地方上至京城一共建造了魏忠賢生祠四十處,魏忠賢個人崇拜達到了高潮。甚至還有國子監監生陸萬齡向皇上提出以魏忠賢配祀孔子,以魏忠賢之父配祀孔子之父,在國子監西側建立魏忠賢生祠。

這個監生之賤,能時至今日也真是讓人感歎不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