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巔峰時代的蒙古草原重騎兵究竟有什麽特點?

卡爾卡河之戰中蒙古重騎兵的突擊

蒙古軍隊在世界軍事史上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案例,從未有民族進行如此巨集偉的戰略,贏得了如此多的戰鬥,征服過跨度如此龐大的區域,並因為殘酷的屠殺政策被佔領區如此強烈地厭惡。無數彼此都沒有見過或聽聞過的民族,從東歐的波蘭、匈牙利至俄羅斯,從西亞的小亞細亞地區至敘利亞,從波斯地區至遠東中國,從日本至緬甸,竟然都在對抗同一個可怕的敵人。

 

弓與箭是草原騎兵們最核心的武器,蒙古人當然也不例外。蒙古戰士從四歲開始,就會擁有自己的弓與箭,未來這種武器將伴隨著自己的一生。騎手們騎乘在馬背上發射箭矢,無論是戰爭還是狩獵。而這些性格堅韌的騎兵弓箭手在必要的時候,甚至就睡在馬鞍上。但這種精神並非蒙古騎射手所特有,事實上,8個世紀以來,這種習俗在歐亞大陸上諸多草原民族中並不很突出。無論是匈人、阿瓦爾人,或是佩切涅格人。

 

剛剛崛起的蒙古騎兵無論是裝備還是習俗,都很類似於曾經在5世紀被稱為“上帝之鞭”的匈奴人,馬術高超,箭術超群,騎兵使用皮質的輕甲,使用非常強力的複合弓。蒙古弓的拉力甚至可與同時代著名的英格蘭長弓媲美,但真正理想的作戰距離是150米以內。有的時候,蒙古射手利用彈道拋射發射箭矢當然會更遠,不過這是為了在真正的戰鬥開始前擾亂和驚嚇敵人計程車兵與戰馬,而非殺傷目的。箭頭一般有兩種,輕甲箭頭小而尖,適合遠距離射擊;另一種箭頭是重箭,適合較近距離的穿甲射擊,可以射穿較為沉重的劄甲與鎖甲。

 

蒙古騎兵騎乘長毛不畏寒冷,高度僅1.32 米至1.42米的矮壯蒙古馬。這些馬匹肌肉發達,耐力非常好,這就給蒙古騎射手提供了一個比騎兵肉搏戰更優越的,可以較長時間奔馳的穩定射擊平台。這種馬幾乎可以吃任何品質的飼料,食物短缺時可以隻食用草料甚至樹皮,這對於長距離的快速行軍是一個巨大的優勢。蒙古人不需要大量運輸飼料,他們通常在一天快結束的時候讓馬匹自行覓食,這樣他們就可以發動快速的長距離襲擊。當然也有缺陷,蒙古馬較為矮小,相比較大的品種,比如中亞或西亞的高大戰馬,前者的爆發力不足。因此,崛起前的蒙古騎兵更適合作為輕型機車兵射手,而非突擊型的重裝騎兵。

 

但僅擁有輕型機車兵射手的蒙古騎兵是無法完成這樣巨集大的征服的。成吉思汗在1206 年前,統一蒙古各部時的騎兵也主要是使用皮甲或不披甲的輕型騎兵。但在對北方其他遊牧民族不斷的軍事勝利下,蒙古騎兵的裝備也在不斷提高。

 

成吉思汗的蒙古軍隊

 

蒙古騎兵原先的鐵劄甲與鐵鱗甲是較少的,但他們向南開始實現對遠東金朝成功的打擊及西征之後,一切都不同了。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是通過各部落殘酷戰爭誕生出來的殺戮機器,而金朝主要軍事成員已經隨猛安謀克制度的破敗而衰落,金朝過去以精銳騎兵為主力的軍隊中,現在更多的則是步兵。但對於自身信心十足的金朝軍隊仍沉迷於過去輝煌的歷史,與進犯的蒙古騎兵展開大規模的會戰。金朝擁有更好的裝備,卻連戰連敗,損失了大量的馬匹與裝備。之後,金朝又由於過度地畏懼而放棄了北方的防線,原有的群牧監數十萬匹馬匹被蒙古軍所獲,大量城市也失陷於蒙古人之手。依靠大量繳獲的裝備與城中俘獲的工匠,以及充足而優秀的騎兵兵源,這個時代的蒙古軍隊逐步建立起一支大規模的、同輕弓騎兵一樣令世界驚懼的重騎兵。

 

蒙古重騎兵也與輕型機車兵一樣裝備著強力的複合弓,不同的是,他們擁有幾乎與弓一樣重要的長騎矛。一部分騎矛很可能具備遠東中國宋或者金的一些設計,擁有一個倒鉤,必要的時候可以將敵人從馬鞍上拖下。蒙古重騎兵也配有盾牌,一般是小圓盾,有資料顯示這些盾牌多用於重騎兵下馬作戰。當他們下馬作戰,特別是在攻城戰時,也會使用大型的皮盾或者柳條盾牌。在副武器方面,釘頭錘、狼牙棒等重型打擊鈍器是非常受蒙古重騎兵歡迎的。除此以外,他們也攜帶當時逐步在西亞、中亞、東亞流行的騎兵用曲身彎刀。不過,輕型的彎刀或標槍多為蒙古輕型機車兵的裝備。

 

在通過征戰獲得了大量中亞與金朝的重劄甲後,蒙古重騎兵呈現出與中原重騎兵相似的裝備——兜鍪、披膊、身甲、腿裙齊備, 也就不足為奇了。劄甲由大量的鐵甲片組成,在甲片中穿孔用皮革條編在一起,是非常典型的東方式劄甲。蒙古重騎兵也會使用鐵片更小,編綴在整片皮革上的細鱗甲。資料顯示,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時期,蒙古重騎兵的甲衣更長,有點像唐朝重騎兵那樣,遠遠超過膝蓋。蒙古重騎兵也有頸部保護,一部分資料顯示護頸是寬大的,甚至覆蓋至肩膀並且繞過下巴下方。但波斯方面的資料則顯示,蒙古重騎兵的護頸是相對小型的。

與當時的條頓騎士相比,蒙古重騎兵實際上更重裝

不僅是護頸有這樣大的差異,胸甲也是如此。有資料表明,一部分蒙古重騎兵也擁有西亞式的鎖甲,稱為“網甲”,鐵質頭盔上也裝置著鎖甲護頸,整個鎖甲衣胸部則為皮胸甲,很可能是遠征印度的蒙古騎兵裝備。根據旅行家傳教士威廉的敘述,他也看見過蒙古騎兵穿著純粹的鏈甲衫,而那名騎兵聲稱是從高加索地區得到的。這反映出隨著蒙古征服區域的不斷擴大,蒙古重騎兵裝備來源是廣泛而不固定的。

 

蒙古重騎兵一部分是裝備馬鎧的,與較為沉重的金朝或宋朝馬鎧不同,蒙古重騎兵的馬鎧一般是皮質的,以組合式馬鎧為主,由五個部分組成。不過,組合方式與當時遠東流行的方式不同:馬身體的兩側各有一片甲,一直蓋住馬的頭部並延伸到尾部,固定在馬鞍上;一片甲放在馬的臀部,和兩側的甲片系結起來;馬的胸部也有一片甲。這些馬鎧的長度都達到馬的膝蓋,最後在馬的前額上還有一塊鐵質的甲板,保護在近戰中很容易遭受打擊的馬匹額部。實際上南宋軍事家華嶽,在《翠微先生北征錄》中,也提到了這種外加護額對於具裝戰馬頭部的保護非常重要。不過就像上文所述,這種方案並沒有被南宋軍隊所使用。

 

蒙古重騎兵是隨著不斷的擴張與勝利強化的精銳騎兵,其彪悍與作戰素質的高超是無與倫比的。但就單兵而言,蒙古重騎兵從裝備與戰術上來說,並非超越金、宋、西夏的重騎兵,也不比擁有傳統中亞重騎兵文化的王國,如花剌子模等更強大。或許從裝甲特別是馬匹裝甲上,蒙古重型具裝騎兵較這些偏重於重甲的對手還略輕一些。蒙古重騎兵真正可怕的裝備是與其輕型機車兵一樣,隨著所獲草場與馬匹資源的不斷擴張,擁有的數量驚人的馬匹。除了原本不太擅長作為突擊型重騎兵使用的較為矮壯的蒙古馬,蒙古軍隊還擁有中亞與東北亞那些身材高大、強壯的戰馬。且根據上述蒙古草原民族的習俗,蒙古軍隊在行軍時會攜帶數量龐大的馬群一齊行進。曾在7 世紀,作為中國王朝養馬之最的唐朝軍隊可以做到精銳部隊如朔方、河西軍“一人兩匹”。而曾以龐大騎兵稱雄的金朝騎兵也可以做到“備養副馬”,一名騎兵二匹戰馬。但他們引以為豪的馬匹數量在蒙古騎兵面前均黯然失色。

本文摘戰場決勝者007《重騎兵千年戰史(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