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宋太宗死,窮宰相捐了300萬錢,宋朝讀書人有錢的很

全球通史

「全面展現全球歷史文化風貌,趣味解讀世界史。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從上古神話到當今各國八卦,我們為您一一講述」

來源:歷史教師王漢周(hanzhouwenzhan)

00

兩宋是讀書人的樂園,

宋太祖有遺訓: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所以兩宋士大夫日子過的最為滋潤,

許多人被流放到各地,卻沒有殺頭抄家的危機。

如蘇軾下台後,雖然發往遠惡邊州,卻留下一條命。

因磨難反而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佳作。

宋仁宗有勸學篇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朝有許多窮書生寒窗十年無人知,一朝中舉天下聞的故事。

宋初三次入相的呂蒙正就是個典型。

01、噎瓜亭

呂蒙正的父親是個官員,家境相當不錯。

呂老爹有齊人之福,大老婆一個,小老婆一堆。

呂蒙正是嫡妻劉氏所生,

看來近些年的宮鬥劇在民間同樣有版本,劉氏被老呂休了,

帶著小蒙正被趕出家門。

窮困艱辛,

難以度日。

但劉氏咬牙不嫁人,

硬是把呂蒙正拉扯長大。

呂蒙正長大後,在洛陽龍門僧院裡讀書,據他自己說:白天到和尚那兒蹭飯,晚上回到一個破窯裡睡覺。衣不蔽體,人憎鬼厭。

有一回呂蒙正在伊河邊上閑走,大夏天,那日頭毒辣得燙死人。

他正在柳樹下乘涼,看見一個老農,趕著一輛騾車,載滿綠皮大西瓜,

一路叫賣而來。蒙正吞了吞口水,摸摸衣袋,一毛錢也沒有。

只好低了頭,不做聲。

那騾車得兒得兒地去了遠了,

蒙正起身,

懶洋洋往回踱步而去,

不料一抬頭,

草叢中居然有一個大西瓜!

分明是那老農不小心,

從車上滾下來的。

蒙正撿起來,

一半高興一半淒涼。

拿到一邊,

拍開來,

先吃個痛快再說。

吃得太急了,

一片西瓜卡在咽喉,

嗆得臉紅耳赤,

差點被瓜噎死。

三十年河東,

三十年河西。

後來呂蒙正當了當朝宰相,

光榮退休,

回到老家洛陽。

在城東南買下一個大園子,

這個園子邊上就是伊河,

老呂在臨水邊蓋了個亭子,

取名為“噎瓜”亭,

紀念年青時那次不尋常的吃瓜經歷,

也表示不忘本。

他把年老的父親接過來和母親一起住,

雖然劉氏不和呂老爹住在同一間屋。

作為當世的大儒宰相,

他還是很用心地為他養老送終。

02、狀元郎

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宋太宗繼位以來舉辦的第一次科舉考試,呂蒙正以進士第一的成績,成為萬人矚目的“狀元郎”。

當年和他一起在洛陽龍門讀書的溫仲舒以第三名探花中舉。

龍門僧院的和尚們馬上把他們倆讀書的房間留了下來,

留作紀念。受這兩位大人物的影響,後來不少舉子都跑到廟裡讀書。

這次科舉,標誌著宋太宗興文抑武治國方針的開始,錄取了五百多位進士,太宗親自接見,並每人賜錢二十萬。

這鯉魚跳龍門般的巨大變化,刺激鼓勵著全民讀書潮。後世如范進中舉突然發瘋,一點也不奇怪。

太宗對這批進士提拔重用很快,許多人平步青雲,直達廟堂。

作為第一名的呂蒙正,毫無疑問成為重點培養對象。他本人也爭氣,一身正氣,虛懷若谷,很有做大事的涵養和氣度。

在各地各崗位上歷練十餘年後,呂蒙正進入內閣,任副宰相。

當他從容不迫地從大殿前走過,一個冰冷的聲音從角落傳來:“呂家這家夥,也可以當宰相?”。

蒙正不動聲色,繼續走過去。幾個同事抱不平,去查一查,這陰陽怪氣的話是誰說的?

呂蒙正攔住大家:“不要查,這一查啊知道是誰就終身不忘嘍!還不如不知道。”

這就是宰相的肚量。

宋太宗一年正月宴請大臣們,

看汴梁城一片燈火通明,

很滿意。

忍不住誇耀:“咱們大宋國,說的上繁榮昌盛了吧?比起五代的亂世,老百姓可幸福多嘍。看來治國還是靠人哪!”

大家都鼓掌,

呂蒙正站起來,

不緊不慢地說:首都是陛下您在的地方,百姓聚集,物富民豐嘛!可只要往處地走上不遠,就有饑寒而死的人呐!陛下您可要看長遠點,才是國家的大幸。

一席話講得太宗大為掃興,

這是宰相的原則。

前任宰相的兒子才入仕途,

就任命為水部員外郎,

大約正六品。

呂蒙正以為授職太高,

輪到他當宰相,

兒子出仕。

他就提出來:當年我進士及第,出仕時隻任九品京官。現在我兒子一下子提拔那麽高,隻怕老天不高興。天底下本事大的人多了,還有多少人沒拿過國家工資。所以我建議,我兒子也和我出仕時一樣,任九品官職。

從此後這成為制度。

這就是宰相的水準。

所以他和當年宋太祖、

太宗的老朋友趙普一起“參知政事”——當任宰相,

趙普這個老前輩也很看好他。

03、破窯賦

(學術界有爭論,有證據說不是他寫的)

宋、遼之間和平共處,兩國經常互派使者拜訪致意。

這個使者的人選當然十分講究。

呂蒙正連續多次向宋太宗推薦一個人,太宗就是不中意,連續否決了幾次。

終於太宗發脾氣了:“你怎麽這麽固執呢?”

老呂說:“是我不願意只是順著陛下您的意思嘛!這個人真的合適。”

太宗拿他沒辦法,同意派此人出使,果然相當勝任。

大家都歎服,太宗也表揚說:“我的氣量不如老呂。”

呂蒙正非常有知人之明。

據說他的相人之術非常高明,一眼看出某人富貴還是貧賤。

他當宰相辦有個書院。

有個姓富的幕僚請求說,

我兒子也十來歲了,

讓他到書院讀書行不?

呂大人當然答應。

一見小富的面,

聊上幾句天,

把呂蒙正嚇了一大跳:“這小孩未來不可限量啊!”

急忙讓小富和自己的幾個兒子一起讀書,

特別優待。

這小孩就是宋仁宗朝兩度為相的富弼。

呂蒙正晚年退休回到洛陽,宋真宗(太宗的兒子)到洛陽,一定會接見他。

歲月不饒人,看著呂老漸漸老態,

真宗就發問:“你的幾個兒子,誰的本領好?”

呂老說:“這幾個家夥,都是平庸之輩。倒是一個侄兒呂夷簡,目前是個地方官,是個宰相之才。”

真宗記住了呂夷簡這個人,

後來也兩度任宰相。——這個呂蒙正真是神奇之至,太有知人之明了。

當年和呂蒙正一起在僧院讀書的探花溫仲舒被排擠時,呂蒙正大力施以援手,讓老溫重回中樞。沒料到老溫卻不支持老呂的施政方案,專門和呂蒙正過不去。

二人的交情被當作反面教材教育後輩,做人不能太溫仲舒。

世間流傳有篇文章《破窯賦》,

據說就是呂蒙正寫的,用來教育感化年輕時頑劣的宋真宗。

其實讀這篇文章,更多的是感覺“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命運決定論。

或許呂大宰相真的明白冥冥之中上天的安排吧?

04、雞舌湯

作為宰相,總會收到禮物。

有人送了一面古鏡給呂蒙正。

據說這面鏡子,可以照出方圓二百裡內的山川景物,那可是件神器啊!

老呂很好玩,呵呵大笑:“我的臉最大也只有盤子那麽大!搞一個照二百裡的鏡子來有什麽用?”

你笑話我臉大啊?

又有一個人送了個硯台來,只要往裡呵口氣,就能凝結成水珠,真是個寶物。

老呂又來裝逼:“就是一天能呵出一擔水,也才值十塊錢嘛!”

搞得人灰頭土臉地跑了。

不受賄賂,比較高風亮節,但不等於他沒錢。

宋太宗死後,建造的陵墓叫“熙陵”,老呂個人捐款三百萬,相當大手筆。

北宋的大臣們的生活都很奢侈,不少人家裡的歌姬都養著好幾隊。

皇帝很人性化,這個很正常,工作乾得好,

也要好好享受世俗生活嘛!

大家不但在自己家的園子裡請客,還都在外面租園子請客。聽說豫園很漂亮?

我明天就在那兒請大家吃個飯!大才子晏殊沒錢,只好在家裡督促子弟讀書。

皇帝很高興,提拔來當太子的老師。

大臣中只有你沒去請客喝酒還在讀書,是個好榜樣嘛!

晏殊來個實話實說:“陛下,我沒錢才在家裡讀書,有錢的話,我也去風花雪月嘍。”

呂蒙正三次入相,當然不例外。

據說他最喜歡喝“雞舌湯”,每做一碗湯,就要殺幾十隻雞,才收集一捧雞舌頭,做成高湯讓呂大人過癮。

這個級別,放在現代還是很嚇人,太奢侈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