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崇禎帝勤勉程度可排明朝前三,為何依舊做了亡國之君

本文由作者【平煌】創作 獨家授權於企鵝號【不二書】發布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作為明朝最後的一任皇帝,崇禎皇帝不可說不勤勉,即使放到整個封建王朝的歷史中,他也是一個勤勉節儉、兢兢業業的帝王,雖然不能說是雄才大略,但也算得上合格。

可惜崇禎執政十七年,機構算盡,卻落得一個自縊煤山的下場。

崇禎的執政之路並不順利,由於天啟帝寵信魏忠賢,閹黨把持朝政,朝堂烏煙瘴氣。

那時候還是信王的崇禎就立志要清除閹黨,複興大明。

公元1627年天啟帝駕崩,崇禎登基為新皇。而他繼任的第一件事,便是想辦法除去了魏忠賢,清算了閹黨,如願以償地收回了權力。

崇禎很想有作為,所以他很勤勉,他幾乎從不缺席早朝,他時時刻刻準備著解決政務。他也很節儉,從不鋪張浪費,對吃穿也不在意,甚至連皇帝私人金庫的錢都被他用於充作軍餉。

從個人品德上來說,崇禎應該是一個受百姓愛戴的好皇帝。

然而,自崇禎登基以來,天災不斷,一直到崇禎十三年,年年有災,偏偏又影響廣泛,加上旱、蝗、澇、風、雹、震、雪各種災層出不窮,連江南這般富足之地都受了極大的影響,更別說其他地方。

大明各地民不聊生,社會矛盾急劇尖銳,整個大明朝的統治岌岌可危,帝國開始顯得搖搖欲墜。

除了連綿不絕的各種天災,崇禎要面對的敵人還有明末龐大的文官官僚集團,他們佔據了大明朝最多的財富,前線無軍餉,官員卻家財萬貫。

而崇禎對於新政過度執著,大量廢除國家應有的監察機構,暴躁的他又屢次殺戮朝臣,這些都引起了文官集團的不滿,他們對於崇禎產生了大量的怨恨情緒。

等到山河破碎之際,其雖然六下“罪己詔”,反省自己,號召百官捐錢充作軍餉,但都收效甚微,明末的官僚都只想著保全自己的榮華富貴而不顧及大明的生死存亡。

各地流竄的農民軍,關外蓄勢待發的後金軍,都對北京的崇禎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這使崇禎越來越急躁,越來越急功近利,恨不得一夜之間生出百萬精兵。但卻忘了大明已經病入膏肓,他這樣下猛藥只能是加速滅亡。

崇禎之前作為王爺,並沒有從小就被當成是帝王來培養,這導致了其缺乏身為帝王的眼界和素養,無法左右朝堂,更不會什麽帝王之術。他以為只要自己足夠勤勉、足夠努力便可以挽救大明,但事實證明他錯得很離譜。

公元1644年,崇禎帝在經過十七年的努力無果後,李自成還是攻進了北京,大明江山最終還是亡在他的手裡。

這其中既有天災的原因,導致京冀地區、關中地區百姓都無糧可收,只有東南地區尚能幸免;又有人禍,崇禎與文官集團劍拔弩張,君臣貌合神離,官僚勢力欺上瞞下,崇禎的政令甚至難出紫禁城。

種種因素綜合之下,大明朝迎來了它的覆滅,歷史的軸輪再一次開始轉動。

 

參考文獻

1. 許偉、薛權開  《崇禎皇帝與明朝的滅亡》

2.   王群  《淺析崇禎的失策與明朝的滅亡》

  李晶  《論崇禎年間的自然災害及影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