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崇禎帝精明能乾,卻改變不了明朝滅亡的命運

文/子非魚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臨死前說: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乾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

大家對崇禎帝的印象是什麽呢?亡國之君,昏庸無能,擅殺能臣,剛愎自用?

恐怕大部分人都是這麽認為的,“然皆諸臣誤朕也”,是崇禎在推卸責任;“勿傷百姓一人”,是崇禎在作態……

其實,歷史上的崇禎是一位精明能乾的皇帝。

天啟七年(1627)八月丁巳,崇禎即皇帝位;

十一月甲子,安置魏忠賢於鳳陽,十一月乙巳,魏忠賢縊死;

十二月,魏良卿、客氏子侯國興伏誅;

崇禎元年(1628)正月丙戌,戮魏忠賢及其黨崔呈秀屍;

六月,削魏忠賢黨馮銓、魏廣微籍;

崇禎二年(1629)正月丁醜,定逆案,自崔呈秀以下凡六等;

這一系列的舉措,雷厲風行地清除了魏忠賢和客氏的勢力,鞏固了自己的政權地位,閹黨之禍逐漸澄清。

有這種手段的君主,至少不是昏庸無能之輩;然而正是這位崇禎帝,17年來意圖複興明室,最終卻落得個國破自縊身亡的下場。

為什麽會這樣?愚以為主要原因有三:

一、滿清擾關

明初,女真分為建州女真、海西女真、東海女真三大部。

女真各部皆臣服於明朝。清朝統治者為出身建州女真的愛新覺羅氏。建州女真首領猛哥帖木兒時為明朝建州衛左都督,1433年因部族衝突被害。1440年建州部南移,最終定居於赫圖阿拉。

南移後,建州女真部與明朝交往密切,建州部社會生產力提高,經濟繁榮。

強大起來的女真逐漸無法滿足於滿洲這一畝三分地,於是把目光盯向了明朝。

從努爾哈赤到皇太極,再到多爾袞,經常在邊境殺燒擄掠,有時甚至深入明朝腹地,明朝苦不堪言。

二、天災

明朝崇禎一朝17年間自然災害頻頻發生,旱、澇、蝗、冰雹等輪番上陣,使明朝民不聊生。

僅以旱災為例,翻翻史料你就會看到這樣的記錄:赤地千里、無禾稼、大饑、人掘草根、剝樹皮殆盡、餓殍載道......人相食的人間慘劇不再是聳人聽聞。

三、人禍

這應該是最最最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崇禎朝廷的官員,不作為!

正如崇禎臨死前感歎的,諸臣誤朕也!

由於西北大旱,顆粒無收,崇禎皇帝緊急調糧救濟,調糧1W石,真正到災民手裡的不足1/10。經調查發現,賑災糧先被戶部官員攔腰一半,再到知府、巡撫層層盤剝,到災民手裡就所剩無幾了;

崇禎朝的官員除了貪汙之外,還喜歡做一件事,那就是整人,看哪個不順眼就整哪個。

其實,貪汙也好,整人也罷,都不是事。徐階高拱張居正哪個不貪,哪個不整人?

但他們貪歸貪,整歸整,事情還是做的!崇禎朝的官員就不同了,

溫體仁是崇禎年間任期最長的首輔。

明朝末年,崇禎帝朱由檢在位的十七年中,內閣大學士像走馬燈一樣的換來換去,前後達五十人次。但溫體仁卻在頻繁的人事變動中穩居內閣首輔要職達八年之久。溫體仁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進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階左柱國,兼支尚書體祿,當時沒有人能與他相比。

在政事上碌碌無為的溫體仁,整日忙於和人作對。他想要推薦的人,都要秘密讓人先提出,自己再去支持。想要陷害誰的時候,都要先故意假裝寬厚,再說出犯崇禎帝朱由檢忌諱的事讓崇禎帝生氣。

作為帝國首輔都這德行了,你可以想象帝國的官員都是什麽樣的!

......

核心團隊不作為,災害頻發,導致的最直接結果就是流寇四起;

李自成是後來最大的流寇了,據說李自成打到了複興門了,還要找崇禎議和。這本是崇禎最後的機會了。

於是崇禎召集內閣、六部官員緊急開會,於是各部級官員一個個慷慨陳詞,憤怒譴責敵人的狼子野心,決心血戰到底,誓與北京共存亡。

結果呢?崇禎帝自縊後僅三個小時,李自成就攻佔了北京城。

那些慷慨陳詞,要與敵人血戰到底的高級官員們,第二天就去李自成大帳外,排隊請求安排工作了。

你看,明朝就這樣亡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