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華社:抗癌藥,不只是降價這一件事

癌症發病率逐年升高,全球每年癌症新發病例超1400萬,中國2014年當年新發癌症患者已有380萬例。

患者期待用上新藥好藥,但一粒昂貴抗癌藥卻幾成“不可承受之痛”。

如何幫助“等藥救命”的患者突破“一粒藥的困境”?

國家對“天價藥”釋放政策紅利——2017年7月,包括15種腫瘤靶向藥物在內的一批進口藥被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並將大幅降價。

各地也已根據自身實際,將一些價格相對昂貴但臨床價值突出的藥物納入醫保範圍。

在成都,2016年已將特羅凱、凱美納等治療各類癌症、貧血症以及其他罕見病的多種高價治癌藥、惡性腫瘤放化療藥物納入醫保。

還有哪些“中梗阻”等待破解?

5月1日起,我國以暫定稅率方式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

記者調查發現,零關稅新規實施兩個月,市場反應存在一定的“滯後效應”。

——零關稅新規“慢半拍”引起關注。6月20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督促推動抗癌藥加快降價,讓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國家醫療保障局在行動。對於醫保目錄內的抗癌藥,下一步將開展專項招標採購,在充分考慮降稅影響的基礎上,通過市場競爭實現價格下降。

解決“藥少”“藥貴”,創新研發是關鍵。

展開一張原研藥製藥企業的世界地圖,跨國製藥企業的總部集中在我們熟悉的歐美國家;一個個耳熟能詳的名字背後,往往伴隨著不菲的藥價。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指出:“提高我國抗癌藥品的研發能力,是降低抗癌藥品費用、減輕對進口抗癌藥品依賴的根本之策。”

國家癌症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說:“醫藥產業要發展,靠的是創新的原生動力。”

“十三五”以來,一系列鼓勵藥品研發創新的政策相繼落地,中國創新藥研發已邁出堅定步伐。

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劉青松團隊自主研發的化學藥品1類創新靶向藥物HYML-122,已獲得國家藥監局的臨床試驗批準。如果該藥上市,將會幫助更多患者對抗急性髓系白血病這一惡性疾病,解決其在國內“無藥可醫”的境地。

人類和腫瘤之間的較量會一直持續,中國醫藥創新仍然任重道遠,需要更多創新團隊共同戰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