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售價平均降幅56.7%

播放GIF

10月10日,國家醫療保障局印發了《關於將17種藥品納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乙類範圍的通知》,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大大地減輕了我國癌症患者的經濟負擔。

圖源:國家醫療保障局

本次納入醫保目錄的17種抗癌藥品中,包括12種實體腫瘤葯和5種血液腫瘤葯,都是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參保人員需求迫切的腫瘤治療葯,涉及非小細胞肺癌、腎癌、結直腸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等多個癌種。其中有10種是2017年之後上市的藥品。

17種藥品平均降幅達56.7%,大部分藥品價格相比於周邊國家或地區市場價格,平均低36%。

圖源:網路

這些抗癌藥納入醫保以後,可使大量原本負擔不起藥費的患者用上新葯,改善他們的治療效果。

為什麼抗癌藥這麼貴?

今年7月上映的電影《我不是葯神》將目光聚焦到了沉重的抗癌藥品行業,看完這部電影后很多人把矛頭指向了葯企。

抗癌藥是很貴,而且本來就應該很貴。每研發一種新藥物,成本都是巨大的,不僅涉及到至少十幾億美金的投資,更重要的是時間成本。像電影中提及的標靶葯「格列衛」,從發現靶點到2001年獲批上市,整整耗費了50年,而製藥企業諾華投資超過50億美元。

一種新葯從研發到上市需要經歷理論階段、合成路線規劃、到製藥工藝開發、葯代動力學、毒理學驗證等。而在之後動輒十幾年的藥物臨床試驗研究中,任何一個細小環節都可能使新葯中途夭折。一款新葯成功上市前,可能已經有幾百幾千款同樣功效的藥物死在半路。研發成本擺著眼前,葯價能便宜嗎?

正因為買不起昂貴的原研葯,很多人會選擇便宜的仿製葯。如果說原研葯是創造希望,那仿製葯就是傳播希望。

什麼是仿製葯?

仿製葯是指與商品名葯在劑量、安全性和效力、品質、作用以及適應症上相同的一種仿製品。

仿製葯是與原研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劑型、給葯途徑和治療作用的藥品。已批準上市的仿製藥品,在品質和療效上與原研葯能夠一致,在臨床上與原研葯可以相互替代,這樣有利於節約社會的醫藥費用。

當專利藥品保護期到期後,其他國家和製藥廠即可生產仿製葯。

私自使用仿製葯的風險

雖然說已批準上市的仿製葯在品質和療效上與原研葯能夠一致,與原研葯可以相互替代,但是如果像電影中的患者一樣不經醫生處方就私自購買和使用仿製葯,也是存在一定風險的。

1、有可能購買到假藥、劣質葯;

2、許多藥品對保存和運輸的條件都有一定要求,稍有不慎可能會導致藥效受損或失效;

3、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即使仿製葯品質有保證,也不代表適用於所有患者,特別是靶向葯和免疫製劑。如果不經醫院診斷檢查和醫生處方就自行購買,可能會購買使用了並不適合自己疾病類型的藥物,不僅浪費金錢,還會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癌症,是這個世界對人類最大的考驗。最好的做法是自己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保持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和定期體檢,而不是生病後再把健康交到國家、葯企或者別人手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