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探未來:2038年人類怎麽吃?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8月25日報導(編譯:張璐璐)

編者注:本文的作者Marius Robles是Reimagine Food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Reimagine Food是世界上第一個專注於預測食品未來的食品創新公司。目前,他正在創作Eatnomics: The New Food Economy一書,該書為食品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機遇和挑戰提供了新的視角。本文是作者虛構的未來食品行業,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想象,看一看二十年後我們的飲食方式。

假設現在是2038年。“味道”這個詞早已被拋棄。糖成為一種新的香煙,我們想方設法用健康的植物代替食用鹽。我們還生活在一個用遺傳學知識種植水果的社會。我們喝合成酒,吃的雞蛋不由雞生產,肉不取自動物,甚至連魚也不是從海裡捕撈的。

這是否就是我們多年前的想法,尋求食物系統的透明度、可追溯性和可持續性呢?大約十年前,我們遭受了由全球氣候變暖導致的農業瓶頸,這種瓶頸造成的瘟疫和疾病,嚴重影響了我們培育和消費的食物來源。最終,世界上四分之三的食物來源幾乎都隻依靠12種植物和5種動物。我們從這場災難中吸取教訓,開始真正明白生物多樣性的含義。我們在實驗室裡種植肉類,並將機器人技術應用於農場。但是,技術進步使潔淨、可持續的食物成為可能的同時,也滋生了一些可怕的情景。

傳統農民別無選擇,只能嘗試改造自己,儘管很少有人能夠真正適應這種新型農業,他們中的大多數最終被機器人淘汰。由於缺乏采摘工人,花椰菜、卷心菜和綠花椰菜等蔬菜的價格飆升。機器人技術則能將農業生產成本削減40%。

目前,農業主要掌握在年輕一代手中,其中70%是大學畢業生,自詡“城市農民科學家”。他們利用高效的水培設施和最前沿的技術,在各個城市的農場中培育各種各樣的植物,以縮小不同城市居民和他們的食物之間的差距。農場也設於城市內部,可供隨時參觀,目前這些農場更像Apple Store,與傳統的農場大相徑庭。

除了這項技術之外,剩餘的耕地成為再生農業的實踐場所,這一系列步驟超出了獲得有機農業標簽所需的范籌,不僅如此,將碳元素鎖定在地下還有助於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生活在一個極端個人化的時代,但同時,我們缺乏任何隱私。我們都遵循一個特定的營養計劃,幾乎沒有任何選擇的自由。該計劃最初的觸發因素是中國基於其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系統推出的試點項目,該系統對每個中國公民進行評級,他們稱之為“社會信用計劃”。

一旦中國企業大規模入駐食品市場,他們就會在全球範圍內應用他們的技術和控制模式。對氣候變化和食品安全的關注促使歐盟成立了一個被稱為“食品警察”的組織。該組織利用技術和每個公民留下的持續碳足跡來追蹤我們吃的任何食物,同時監測我們的食物浪費水準。所有這些因素的總和將納入每個人的CFS(Citizen Food Score,公民食品分數)。

食品警察能夠通過技術和碳足跡分析一切,甚至從自動售貨機上購買的三明治到我們的總體飲食習慣,都逃不出他們的手掌心。這意味著當我們試圖在自動售貨機上使用指紋購買食物時,機器有可能會扣留產品,可能因為這份食物會超過預定的碳水準,或者因為當天我們已經攝取了足夠的卡路裡。

不僅如此,在不需要檢查垃圾箱的情況下,只根據我們在超市購買的東西、家庭人口數量、以及他們的消費和習慣,使用一個算法就可以計算出我們日常消費和產生廢物的水準。這一結果將在後續監測中被應用:當檢測到廢物水準過高時,用於處以重大罰款。

肥胖也將不複存在,但我們仍會分析實驗室研發的新食品對健康的影響。作為一項預防措施,我們現在設立了食品消費稅局(Food Consumption Tax Agency),根據類別的不同,通過數字植入物或紋身來分析我們的飲食方式。政府會讓每個人每六個月吃一次可食用的納米機器人,用於評估我們攝入的食物對我們的健康和環境的風險。保險公司也已經開始根據不同的健康習慣提供定製的保單。通過這些植入物,食品消費稅局能夠實時跟蹤幾乎所有內容。

廚房也徹底變樣了。目前我們的廚房裡有生物反應器和一系列智能烹飪設備。這些設備不僅可以簡單操作或加工食物,還可以準備任何菜肴或食譜。我們也已經從擁有家庭城市花園發展到擁有比土壤培育型溫室快500倍的高速生產食物機器人溫室。不僅如此,我們甚至能夠生產雜交食物。

如今,我們還擁有遠距離傳送食物的技術。送餐到家的方式也發生了從摩托車、自行車和機器人到寬頻連接的演變。我們並不直接傳送食物,而是發送數據。我們可以在餐廳獲取由頂級廚師製作的食譜和菜肴。一旦我們成功“購買”,家中的3D食品印表機就可以在幾秒鐘內製作這些菜肴。粉狀食物合成器可以製造單味和多味的小吃,每一口都可以有10或20種不同的口味。

上述事情發生的前提是,公司能將世界上每種食物數字化,並可以對其進行3D列印。這些公司創建了一個食品數據庫,用於存儲各種關於食品風味、顏色、形狀、質地和營養成分的資訊。用戶只需從數據庫中選擇他們想要的食物類型,3D印表機就會根據要求創建出口味、顏色和營養成分一致並且形狀類似的食用型小立方體。

人工智能不僅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也融入了我們的廚房。每個公民都被分配了一種味道預測算法(flavor-predictive algorithm),類似於烹飪DNA(culinary DNA),能從童年時代開始記錄我們與食物相關的每一種記憶和味道。由於這種算法完全理解我們的任何烹飪需求,因此它甚至可以預測情緒,並指導烹飪設備製作最合適的菜肴。我們所有的需求都被記錄在一個數據庫中。

上述技術幾乎取代了餐館。因此,僅存的幾家餐館老闆在照料顧客健康方面與醫生肩負著同樣的責任。餐館需要迎合顧客的情緒,不僅僅是胃。到那時,餐館不只提供食物,而且還將作為調和、談判、陰謀、示愛、知識聚會、深度對話等的場所。如今,大多數餐館已成為虛擬餐廳。他們仍然烹飪菜肴,但他們隻送餐到家,而不提供堂食服務。食物儲存技術的飛躍使我們能夠在舒適的家中品嚐任何菜肴,不論是高級美食,還是廉價小吃。

仍然親自到餐館用餐的顧客會發現,餐館變成了一個充滿傳感器的太空,這些傳感器可以跟蹤廚房內部的操作和顧客的行為。大多數餐館在顧客進門時便下載他們FCS(Food Citizen Score,食品公民評分)和味道預測算法(烹飪DNA),以獲取有關體重、身高、飲食要求和身體狀況目標的資訊。隨後餐館的應用程式將為顧客提供個性化的營養建議,並推薦膳食選擇。顧客還可以提供唾液樣本,這樣餐館就可以根據最新研究交叉對比他們的基因構成,判斷顧客是否有較大可能患遺傳易感性和食物不耐症,並告知顧客他們完美目錄組合的具體飲食內容。

技術的豐富與人工智能的超能力,使我們的思想和生活中再也不會存在任何與食物有關的擔憂。但結果是,我們摧毀了吃的樂趣:因為我們再也不會饞得流口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