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失敗率遠高於平均水準,矽谷創業的血淚深坑

每周,「深響」都會搜羅海量信息,並從中甄選一本好書與您分享。他山之石,希望幫您節約寶貴時間高效閱讀,同時也能有所收獲。

《矽谷創業課》全書共計352頁,閱讀本文只需5分鐘

深響原創 · 作者|昕怡

矽谷是無數創業者嚮往的夢想之地。

Google、Facebook、Apple……這裡有一流的企業,聚集了一流的人才,也有一流的平台和資源。同時,這裡還有著高密度的資本支持:根據普華永道和CB Insights聯合發布的數據,2018年灣區(包括舊金山地區和矽谷地區)總共獲得了全美46%的風險投資,從這一片狹小的地帶引領著全美的創投風潮。

但在成功企業的光環之外,實際上還有更多的企業倒在了創業的路上:中小企業谘詢顧問Dragana Mendel曾統計,以5年內倒閉的標準計算,矽谷創業公司的失敗率遠高於全美平均水準——全美大概50%,而矽谷則要達到75%。

近幾年就連一些明星企業也難逃厄運:估值高達90億美元的醫療獨角獸Theranos爆出醜聞並迅速衰落;二手車交易網站Beepi由於資金耗盡而倒閉;已經獲得2億融資的機器人公司Anki突然死亡,原因同樣是資金不足以支撐其發展。

那麽,初創公司究竟如何才能避免失敗與厄運,走向成功?

或許我們能從投資人特恩·格裡芬(Tren Griffin)的《矽谷創業課》中找到一些答案。這本集錦收集了包括馬克·安德森、彼得·蒂爾、裡德·霍夫曼等35位知名矽谷投資人和創業導師在創業與風投領域的核心觀點,是一本集眾家之想的矽谷創業投資手記。

作為一本觀點合集,這本書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這是這35位創投行業資深從業者基於經驗總結出來的觀點和判斷,但由於他們自身經歷的局限性,這些理念未必適用於每個人,甚至在他們之間有時也難以達成共識;同時,這些想法也存在過於零碎、不夠系統性的問題,並非提綱挈領性的方法論,可以供我們直接落地執行;另外作者本身對於投資人們想法的解讀也未必準確,翻譯問題也導致一些想法很難如實傳遞。

但這本書中,還是不乏思想上的閃光點:作為創投行業的一線從業人員,這些自身投資人接觸了大量的創業企業,見證了大量的成功與失敗,也積累了大量常人難以獲得的一手信息。

因此「深響」從這本書中,挑選了幾位知名投資人,從他們的經歷與「經驗之談」中,摘選了一些我們認為有價值的觀點,希望為您的創業或投資歷程,提供新的啟發和思考。

另外,書中也按照提及次數,歸納總結了一些重要概念,一並附在文末供大家參考。

「馬克·安德森:未來不可預測」

安德森·霍格維茨基金(A16Z)的創始人馬克·安德森不僅僅是一位投資人,還曾是一名成功的互聯網創業者。

1992年,安德森和朋友共同開發了Mosaic,首款被廣泛應用的網絡瀏覽器。一年以後,基於Mosaic的成績,安德森和矽谷風險投資家吉姆·克拉克共同創立了Mosaic通訊公司,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網景。

網景於1995年上市,公司市值一度達到29億美元,安德森也因此身價飆升,還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馬克·安德森

但好景不長,在微軟加入瀏覽器市場競爭後,規模遠小於微軟的網景在IE瀏覽器的預裝攻擊下潰不成軍,最終在1999年以42億美元的價格被美國在線(AOL)收購,安德森也因此成為AOL的首席技術官。

後來,安德森又離開AOL聯合創立了響雲(Loudcloud)公司,一家從今天看來可以被稱為SaaS領域先驅者之一的企業。2007年響雲被惠普公司用16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2009年,安德森與響雲的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本·霍格維茨,共同創立安德森·霍格維茨基金(A16z),他們在2005年到2009年投資了45家初創公司,投資總額達到400萬美元。在A16z的被投企業中Facebook、Twitter、Airbnb、Slack、Lyft都已成功上市。

從創業和投資經歷來看,安德森正確地預測到了不少未來經濟發展的方向,從互聯網、社交網絡再到雲計算、SaaS,可謂是踩到了時代的節點上。

但實際上,安德森對預測未來的看法相當消極:“你想一下子就發現那些大膽激進的想法……但就其實質而言,你不可能預測到。

安德森表示:“多數有大突破性的技術和公司起初都很瘋狂:個人電腦、互聯網、比特幣、愛彼迎、優步、Twitter的140字限制,無不如此。突破性技術必須是激進的產品。當人們第一次看到它們時會說:‘我理解不了。我看不懂。我覺得它太奇怪了。這太反常了。’”

“所以會有這樣一些時刻:圍繞著某些新概念或新事物,所有一切相互碰撞,並達到臨界狀態,然後它們就會對數目龐大的人群或大量的企業產生巨大的意義和影響。但是你很難預測到這些想法。我不相信有任何人可以預測到。”

而作者特恩·格裡芬則針對安德森“未來難以預測”的看法,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如果未來難以預測,那麽就不要設法去猜測不可預測的未來,而是通過購買包含被錯誤定價了的凸性投資組合(Mispriced Convexity)來應對。

巴菲特在1993年致股東的信中,也說明了購買包含凸性機會的投資組合的意義:你可以有意識地投資包含風險的項目,只要在計算過概率之後,你相信你的收益將遠遠超過你的損失,同時你還能找到一批相似但彼此並不相關的投資標的。

在格裡芬看來,通過這樣的投資組合,就能衝抵未來的不可預測性——對創業者來說,適當增加業務和收入來源的多樣性,也是類似的道理。

另外,安德森在《矽谷創業課》中所提到的另外一點,也對企業應對未來的不可預測性有所幫助:大多數企業最開始做的事情,和最終讓他們成功的事情往往不是一回事。

“相當多成功的技術公司最終進入的市場和它們開始進入的市場略微不同。微軟最初是做編程工具的,但最終成了做作業系統的。甲骨文開始是給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做外包的。美國在線起初是一家在線視頻遊戲公司。”

擁有強大團隊及研發能力的企業往往有能力在面臨市場變化的時候,主動轉向進入其他市場。有轉型能力的企業,也就因此更能應對不可預測性的衝擊。

不過單個企業的業務轉型,對於在每個產業類別隻投資一家公司的投資人而言可能會造成困擾——但格裡芬也表示“轉型總好於倒閉,當然也好於在注定失敗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彼得·蒂爾:第一個吃螃蟹,不如活到最後」

在中國,彼得·蒂爾是因為著作《從0到1》而被大眾所熟知的,而在矽谷他更為人知的標簽是Paypal的聯合創始人,以及Facebook的首位外部投資者。

彼得·蒂爾

1998年,彼得·蒂爾聯合創立了在線支付服務商Paypal。這家公司於2002年上市,並最終以15億美元的價格被賣給eBay,彼得·蒂爾個人從中獲利6千萬美元。

2004年,蒂爾以50萬美元領投了Facebook種子輪,當時獲得該公司10.2%的股份,加入董事會——而Facebook今天已經是一個市值超過5000億美金的行業巨頭了。

蒂爾在矽谷是一個爭議性的人物,在左派思想佔主導的矽谷,他自由意志論和保守主義思想結合的政治觀點是個異類。《從0到1》中文版序言中對他的描述就相當貼切:“彼得·蒂爾就像這樣一輛車——不僅一往無前、無所畏懼地逆流而行,還讓路上所有其他車困惑和懷疑是不是自己開反了方向。”

他的爭議觀點在《矽谷創業課》中也有所體現。他在討論什麽樣的企業能有效運行時,給出了一個2x2的矩陣,這個矩陣一個軸上是企業結構,另一軸上是人員信任度。

“高信任度的優秀人員和雜亂的結構,這種組合基本上是無政府狀態。最接近這種狀態的是2000—2007年的谷歌,公司中有才能的人可以在各種不同的項目中工作,可以不受太多約束地工作。”

“與這種狀態相反的組合——低信任度的人員和規整的結構——有時也可以使公司有效運轉,這種組合基本上是極權主義。富士康公司是這種組合的一個代表性例子:許多人在那兒工作,他們是某種形式的苦工;公司甚至安排了防護欄,防止工人跳樓自殺。但不可否認,富士康是一家具有生產力的公司。

這樣的“直言不諱”,在矽谷並不多見,但無可否認的是,彼得·蒂爾在投資上的理念依然相當超前:他建立了全球宏觀對衝基金Clarium資本、大數據分析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並和曾經在Paypal的合夥人一起成立了Founders基金公司。他個人和Founders是包括Airbnb、Slide.com、LinkedIn、Yelp在內的多個今天已經頗為成功的初創公司的早期投資方。

關於如何識別有可能成功的企業,書中也記錄了彼得·蒂爾的幾個核心觀點:

彼得·蒂爾認為,“偉大的公司會做三件事。首先,它們創造價值。其次,它們以有意義的方式發展得更長久。最後,它們至少能回收其所創造價值的一部分溢價。”

他認為,比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而言,更重要的是能有持久的耐力,堅持成為行業裡最後一個人——活到最後才能笑到最後。

成功屬於那些能夠打造護城河,並憑借這條護城河保證持續盈利的企業,而不是那些創造了新價值、新突破,但無法從自己的創新中持續獲益的公司——近兩年中國市場上,我們也看到不少有“創新”但無法盈利的企業是如何倒下的。

而想要活到最後,“對於初創公司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得特別好,好過其他所有人”。

其次,彼得·蒂爾認為有強有力企業文化的公司中,所有人都“有一些共同的東西,顯著區別他們和世界上其他的所有人。”同時,在創造企業文化時,還需要“在運動員(有競爭力的人)和書呆子(創造者)之間找到恰當的平衡。”

成功的企業需要有一個獨特的共同目標,同時還要有一個多元但熱情滿滿的團隊——優秀的團隊領導者會知道如何創造這樣的平衡,而共同的信念,和多元化的觀點,才能讓一個企業的文化更為健康、有競爭力。

最後,還有一個共同的現象是,“當公司像病毒一樣發展時,我們看到複利的力量。成功的公司往往有一條指數級增長曲線。”

“這些公司可能會以每年50%的速度實現業務增長,而且會持續數年,增幅可能在50%上下或大或小,但一段時期內持續的指數級增長是所有成功的科技公司的核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當時就能看懂這樣的指數級增長曲線是很困難的,YCombinator的前CEO山姆·阿爾特曼就曾解釋過:“處於指數曲線上的困難之處是:當你往過去看時,它看起來是平的;當你向前看時,它看起來是垂直的。”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少遇到指數級發展的事件,因此當指數級現象發生時,我們也很難看到或看懂它的影響,這也就提醒我們必須對看似平緩的增長曲線三思而後行。

「裡德·霍夫曼:執行比一個好點子更重要」

在彼得·蒂爾創立的Paypal被出售給eBay後,Paypal大部分重要員工都陸續離開了Paypal,但他們之間仍然保持著聯繫,甚至被《財富》雜誌稱為“Paypal黑幫”。

屬於Paypal黑幫且依然活躍在創投界的不止彼得·蒂爾一人,裡德·霍夫曼也是其中之一。離開Paypal後,霍夫曼幹了兩件事:第一是創辦LinkedIn,第二是成為矽谷最成功天使投資人之一。

2003年,霍夫曼與兩名來自SocialNet的前同事,共同創立了LinkedIn(領英)。LinkedIn很快就成為全球知名的職場社交網站,並在2016年被微軟以262億美元的價格全現金收購。

裡德·霍夫曼

根據風險投資人大衛·斯澤(David Sze)的說法,霍夫曼“可以說是過去十年中最成功的天使投資人”。他曾投資了Flickr、Edmodo等公司,目前的被投企業還包括Airbnb、Aurora、Xapo等。

霍夫曼對自動化給經濟和社會帶來的衝擊、技能差距、教育模式的轉變、經濟分層這些議題都很感興趣,因此在數據和網絡給企業帶來的競爭優勢上,他可能比其他投資人理解得都更為透徹——可能也因此,《矽谷創業課》中所記錄的霍夫曼的創業理念都更為實際落地。

霍夫曼首先是個行動派,他認為:“許多創業者總是擔憂如何保護自己寶貴的想法,但真正重要的是,你是不是已經在行動中了,你是不是能保持發展的勢能,以及你能否集聚所有的資源去實現你的想法。”

在他看來,重要的是如何“提高由意外發現中得到積極結果的概率”。在企業經營中,只有想法,沒有執行,不會走得太遠。

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創業的想法,而看到有人將這個想法付諸實踐並獲得成功時,他們總是會想:“這個點子是我先想到的。”但是想要在市場中成功需要有所行動,僅僅只是想出新點子是不行的——如果創新不能實現,這個想法本身毫無價值。

書中霍夫曼的另一個重要觀點是:“人們常常會低估,想要成功你得具備多大的優勢。企業必須擁有複合的競爭優勢。如果只是技術略好點或執行力稍強點,你就麻煩了。些微的改善幾乎沒什麽決定性作用。”

“除非你的產品比其他產品好上百倍,否則普通消費者都是市場上有什麽就用什麽。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其他競爭者在分發和渠道能力上具備優勢,那麽他們就能有更好的觸達、更好的SEO——這時候即便你的產品能比對手好個10倍也無關緊要了,因為消費者根本接觸不到它。

簡而言之,比競爭對手在某個方面好上一點點,實際上毫無用處。當你面對的是一個有資金、有經驗、有銷售和市場能力,還有分發渠道的對手的時候,不要低估你想要從對手手中搶到市場份額所需要的競爭優勢和努力。所謂的“微創新”產品高調登場,最終銷聲匿跡的故事,在國內的市場上也是屢見不鮮——尤其在這幾年的社交領域更是如此。

創業並非易事,而在這條路上有太多的思維陷阱,總是被我們所輕易忽視。書中35位矽谷投資人和創業導師的經驗之談,雖然不足以讓你實現成功,但至少可以幫你繞開創業之路上那些可能遇見的陷阱。

附錄:書中投資人多次提及的概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