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I成長路上 商湯科技還有哪些煩惱?

這幾年,AI這把火熊熊燃燒,不僅帶動了各種產品的落地,也捧出了一些嶄露頭角的初創企業。

2014年成立的商湯科技,算是一個比較年輕的AI企業。四年的發展,也讓商湯科技實現了多個技術領域的業務覆蓋,比如人臉識別技術、語音技術等。

實際上,商湯科技這四年在AI這條競爭激烈的賽道上跑得越來越快了。一方面,從2014年的A輪千萬美元融資到2018年獲軟銀中國10億戰略投資,商湯科技似乎從未停止過融資,也引來外界戲稱其為“融資機器”。但不得不說,這樣的快速融資無疑是商湯科技快跑的一大動力,因為做AI不僅燒錢,還要一直燒。

另一方面,商湯科技還在不斷拉攏各行業,比如短影片、手機的合作者,試圖拉起一張應用落地的大網,形成規模化的優勢。

但做AI哪能一帆風順,即便有持續的融資進行輸血,商湯科技這個在AI路上快跑的年輕企業,也存在不少煩惱,其中有些來自AI技術本身,有些則來自競爭對手。

商湯科技的AI技術煩惱

在技術方面,商湯科技一開始是以自主研發的人臉識別技術打開市場的,因而商湯科技對於自己的定位是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的創新科技公司,而這兩個技術也是AI領域比較熱門的技術方向。

對商湯科技來說,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加固自己的技術壁壘,但是商湯科技才成立四年,雖然有引以為傲的AI技術,但商湯科技也免不了遇上技術問題或瓶頸。

首先,在人臉識別技術上,商湯科技面臨著落地方面的技術和成本壓力。今年6月,商湯科技創新業務總經理孫楊表示,目前人臉識別技術想要普遍應用落地仍存在技術門檻以及成本壓力,他還表示:“從技術實現落地方面,我們一直在考慮兩個方向:第一是技術的突破有沒有實現;第二就是它的成本有沒有降到可以大規模推廣複製的階段。”

很明顯,對於人臉識別這個自己擅長和熟悉的技術領域,商湯科技非常清楚自己所面臨的技術和落地問題。

一方面,從技術階段來說,商湯科技也才在人臉識別技術上摸爬滾打了四年,這四年雖然有一些成果,但是四年絕不可能讓一項AI領域的技術做到可以稱之為“成熟化”的階段。從目前市場普遍的反應來看,商湯科技的人臉識別技術可能還是在某些場景上面臨著識別率方面的技術瓶頸。

另一方面,從成本和規模化來看,AI技術的研發本來就需要投入極大的資金,商湯科技此前一直在不停地融資也能從側面反映出其對於AI技術規模化落地的需求。對商湯科技而言,如何平衡成本和規模化的問題或許是關鍵,如果為了規模化,為了佔領市場而不惜成本支出,那麽這樣的落地有多大的意義,這不是類似於價格戰了嗎?如果為了成本而畏手畏腳,是不是又過於保守了?

其次,技術方案的局限性,導致商湯科技還不能提供一整套解決方案,AI技術生態能力存在不足。商湯科技雖然在電腦視覺和深度學習方面比較熟練,但是我們看到商湯科技在很多落地案例中,往往擔任的是“合作者之一”的角色,比如前幾天商湯科技聯合OPPO、高德推AR步行導航功能。

這意味著,商湯科技在其中能發揮的作用只有一部分。比起很多能夠提供整套解決方案的企業來說,商湯科技之所以會扮演這樣的角色,往往是因為自身技術的專業化和垂直化。因為一個新功能的出現往往需要多項技術和解決方案來支撐,只能夠提供一項或者不能提供全套方案的商湯科技,就無法攬下一籃子工程了,不能很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了。

這也說明,深耕垂直技術領域的商湯科技還缺乏一定的技術生態能力,而這也導致其往往只能以“合作者之一”的角色來參與到落地中了。

總之,對商湯科技而言,無論是落地的技術和成本壓力,還是AI技術的生態化不足,都是不小的煩惱。而且更要命的是,商湯科技所處的這條AI賽道上,還有很多強悍的競爭對手,這些競爭對手的存在持續地給商湯科技製造著煩惱。

強敵環伺,商湯科技壓力並不小

AI既為風口,那麽大家一起上就不足為奇了。值得注意的是,AI似乎已經成了誰都要插一腳的領域,除了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也紛紛AI化,AI成了“萬人迷”,但競爭壓力也如潮水般湧向每一個企業,尤其是年輕的初創企業。

11月2號,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在民營企業家座談會上提到:“人工智能產業布局有同質化,重複建設傾向。”實際上,同質化現象所折射的,正是當前AI產業的激烈競爭,而商湯科技無可避免地也要被卷入其中。

2014年,是商湯科技的出生年,但2014年之前,很多企業就已經涉足了AI,在AI的賽道上跑了很長一段時間。所以對商湯科技來說,這是一個強敵如林的AI時代。

第一類強敵,是與商湯科技同屬性的AI技術型企業,比如曠視科技、雲從科技等。曠視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行業物聯解決方案提供商,其中包含人臉識別技術、影像識別技術等,而且其合作的客戶除了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外,還有國家警察部、國家稅務總局等政務機構。

而以人臉識別為核心技術的雲從科技,其技術積累更是從2006年前就開始了,在安防領域,雲從也一直扮演著頭部企業的地位。

曠視科技和雲從科技這類企業,由於都專注於人臉識別技術的突破和落地,所以無疑和商湯科技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係。而就曠視和雲從的案例和經驗來看,他們並不弱於商湯科技,甚至在某些方面,要更勝一籌。

第二類強敵,是傳統垂直行業的巨頭,比如海康威視、大華等。商湯科技人臉識別技術落地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安防,但在安防領域的傳統巨頭也不是好惹的。

在安防領域,海康威視可謂大名鼎鼎,其成立於2001年,是一家以影片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全球提供商,在2016年A&S《安全自動化》公布的“全球安防50強”榜單中,其位列全球第一位。而大華與海康威視一樣,也是一家全球化的以影片為核心的技術方案商,其產品已經覆蓋了全球的180個國家和地區。

此前雷鋒網的一篇報導還提到,對於商湯科技這類CV初創公司進入安防領域的動作,大華、東方網力、宇視等給出的看法是:技術可行,但落地存疑。總之有一點可以確定,傳統安防巨頭長時間形成的市場縱深布局,是商湯科技這樣的年輕企業目前難以匹敵的。

第三類強敵,是互聯網巨頭,比如BAT對於BAT在AI方面的動作,相信大家並不陌生。目前,就人臉識別技術來說,百度AI人臉識別已經實現了“毫秒級”響應,阿里的人臉識別也已經完成了多個版本的迭代,騰訊也有專門的優圖天眼識別系統。

退一步說,縱然商湯科技的技術能力與BAT的人臉識別技術相差無幾。但不得不說,在落地場景上,BAT有商湯科技夢寐以求的豐富場景,比如金融。而場景的作用在於能快速獲得技術試驗的反饋,同時還能滿足定量的技術試驗需求。場景的缺乏,可能會導致商湯科技在某些技術進度上的落後。

上面三類強敵的存在,可謂是讓商湯科技處在一個強敵環伺的競技場中了。更可怕的,這三類強敵還同時在不斷給予商湯科技不同方面的壓力,對於急需成長的商湯科技來說,這些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也是其煩惱的一大來源。

繼續快跑,商湯科技要提防前面的路坑

跑得快,要麽會丟掉一些東西,要麽會錯過一些東西。於商湯科技而言,跑得快,讓它碰到了一些坑,而且非常可惜的是,這些坑現在還沒有被很好地填上。

技術方面的問題也好,競爭對手帶來的壓力也罷,商湯科技不得不警醒的一點就是,這些煩惱的存在,與其四年來馬不停蹄的快跑有莫大乾系。

一個更為艱難的抉擇是,在AI這場長跑中,接下來自己是該像以前那樣快跑,還是說該慢下來,先梳理並解決好這些眼前的問題再去加速奔跑。

眼下,整個AI行業已經不比前幾年,不僅刮起了“融資遇冷”的風,而且現在AI企業普遍還面臨著盈利問題,如何盈利以及如何持續性盈利是每個企業都在思考的問題。此外,AI的落地也是個普遍性問題,如果不落地,還談何盈利?

商湯科技,既然身在其中,或多或少都要面對這些行業普遍問題。四年的時間,商湯科技成長的速度的確很快,但是下一個四年,下下個四年,商湯科技如果還要以“第一個四年”的速度在奔跑,那麽身上的這些問題,就可能會被放大,這對於想要顛覆,想要規模,想要站位的商湯科技來說,並不是好消息。

一言以蔽之,商湯科技從前選擇了快跑,這是歷史,已經無法改變,但商湯科技可以選擇未來在這個賽道上的奔跑速度,如果不換擋繼續前行,那麽前面等待商湯科技的,就可能是一個更大的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