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求你了,中國學生,來留學吧!”

2016年11/12月期的美國國際教育工作者協會(NAFSA)刊物對瞄準了中國市場的各高校招生辦給出了以下建議:

“瞄準二三線城市以規避劇烈的同行競爭……”

“利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平台以吸引潛在學生家長……”

“與成熟可信的中介合作以爭取分散的個人生源……”

“務必將所有學校相關資料翻譯成中文……”

……

留學熱隨著我國中產階級的崛起與興盛已經持續了許久。期間有小幅跌漲,大勢卻一直猛勁。

有的是為了繞開高考這條獨木橋;

有的是為了解開畢業就失業的魔咒;

也有的只是想看看螢幕之外的這個世界。

如果說中國學生選擇留學,總是有方方面面的考量、五花八門的理由,那外國大學選擇大量招收中國學生卻是脆生生得一目了然:

不就是為了錢!

尤其近年來,以歐盟為首的發達經濟體在次貸危機後增長緩慢,但習慣了讀書、看病、政府全包套餐的歐陸用戶們依舊堅決捍衛接受免費高等教育的出生權,使大多數大學陷入了政府補貼緊縮、本土學費近零的兩難處境中。

北美的私立名校雖然向來不缺金主,但公立學校仍難免於資金窘迫。於是,腰包剛鼓囊起來,對海外高等教育又有諸多憧憬的中國學生與家長自然成為了一株肥美的救命稻草

但全世界都想要請進門的中國財神也不是吃素的主。隨著留學系統的成熟化,名聲不如哈、耶、普、牛、劍一般如雷貫耳的學校想要入中國學生和家長的法眼也越來越困難。

於是,為了免遭海選淘汰的悲慘命運,各地高校紛紛學起爭搶中國留學生的招數秘籍,十八般武藝盡展;wink連連,笑臉相迎——只求君pick。

第一招:硬起來

中國學生神往的海外大學往往是這樣的:

不是陳年古堡也好歹能有個幾百畝的綠茵坪;沒有萬餘藏書也起碼能點個千百支的蠟燭。但不是所有歐美高校都有比建國更悠久的歷史用來驕傲。

但其實,更多時候,大多數留學生在讀的大學是這樣的:

並不很浮誇的單棟教學樓,並不很起眼得隱身於街邊一隅,並不是童話。

雖然有身在城市、建校較晚等等客觀原因,但在許多潛在中國留學生家庭擇校時,這樣不夠寬敞氣派的校園立馬就是“硬體不達標”的死刑。

因此,為了吸引中國留學生,許多大學轉變宣傳方針,開始大力標榜自己坐擁“現代化”“時尚感”的校園與建築,力圖撕去固化的“名校=城堡”的標簽,打造全新的品牌吸引力。

同時,許多學校選擇積極新建、翻修專預留給國際學生的宿舍,除了從量上供給擴招的需求外,也是為了從質上改善住宿體驗——新一代的留學生與他們的父母輩截然不同,許多國外大學地處城郊鄉村,生活成本遠低於我國一線大城;相比於節衣縮食、省吃儉用,零零後中國留學生無疑擁有更高的消費能力。

因此,任何一個影響留學生活品質的細節都可能成為成為學校間博弈的籌碼。

例如,同居於加州州立大學系列榜首的伯克利分校(UCBerkley)與洛杉磯分校(UCLA),常年為爭搶生源明爭暗鬥——兩校綜合排名不分上下,本土生源對象重合,地理位置相近——而在這樣的膠著中,為UCLA在留學圈中打響名聲的絕佳餐廳夥食,難免給對手帶來不小的打擊。

第二招:軟下去

但對於那些原本就窮得叮當響的大學而言,改善硬體設備的資金投入往往遙不可及。與之相比,軟體更新的成本相對更可控,但起到的作用卻一樣不可小視。

最最最基礎的軟體更新——語言。

如今,許多國外大學招生辦的招聘要求中都會包括一條“會說第二外語如中文為加分項”的要求

每年招生季在北上廣舉辦的世界各地高等教育博覽會上,一個個攤位前手舞足蹈與你溝通的外國友人,往往正是用一口過分流利的國語在充著王婆賣著瓜——使用同一種語言進行交流,多少能讓一些嚴苛的留學生評委因為倍生親切感而留燈到下一輪。

在能夠使用相同語言的基礎上,這些高校的市場宣傳也就能夠站上更大的舞台:

能在第一時間推送給億萬中國人的社交媒體,無疑是世界各高校吸引中國留學生必要的途徑之一。

截止至2013年,超過58%的英國大學在微博上建立了官方账號,專為吸引中國學生、在中國提升大學形象而運營——雖然其效果不可避免地與大學原本的知名度掛鉤,但定勝負的往往卻是運營手段與更新頻繁度。

加拿大韋仕敦大學微博粉絲4千+

英國利物浦大學微博粉絲1萬+

許多大學在社交媒體的基礎上,利用在校中國學生以及畢業生資源,以更親民、一對一的方式,如行前分享會、海外面經傳授等方式,解疑答惑、分享經驗,以期更進一步博得潛在生源的好感。

而這些高校雖然面對來自同行的激烈競爭,卻也秉承著公平競爭、互相鞭策的市場精神,在中國的土地上共同成長。

例如2015年波士頓大學中國招生小組發布的社交媒體市場推廣報告中,就將推廣經驗一一羅列,與其他高校的招生辦同志們共勉:

其經驗之談包括:

- 驗證账號獲得官方認證

- 將消息翻譯成中文能獲得更多轉讚評

- 與在校中國學生組織合作推廣

- 發布更多影片內容以跨越語言障礙

- 增加互動,多多回復

- 頻繁更新

通過這些行銷號眼中宛如蹣跚學步一般的微博推廣注意事項,波士頓大學仍然在兩年間成功解鎖了微博粉絲零至一萬的成就。

第三招:留住你

第三招無疑是許多外國高校的殺手鐧之一:來自本國政府的政策與資源支持。其基本邏輯:既然摳不出稅金補貼高等教育,那就多少幫襯著點在海外撒網。

政府支援首先提現在官方留學推廣平台的建立。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是下屬英國皇家公約的公益組織,專注於文化傳播與教育機會。目前在北上廣及重慶皆設有分點,掌握了組織每年雅思考試的生殺大權

法國高等教育署是法國立法成立的公共教育組織以傳播法國文化與教育機會為目的,被視為法蘭西的“第二外交部”。目前在北上廣、成都、沈陽、武漢共設有六個辦公室,全權協助中國留學生的法國入學申請、簽證辦理等事務。

官方文化、教育交流平台的普及簡化了中國留學生申請與出國的行政流程,一定程度上為本國大學吸引留學生加上了籌碼。

更為至關重要的政府支援,還是不外乎直接的簽證與移民政策。

加拿大向來被視為對國際學生友好得國度,本科畢業的任一專業的外國留學生可在加拿大獲得最長18個月的實習時間,在這短短時間內畢業生能夠尋找下一家正式工作以留加,也能夠準備回國另尋出路。

相比加拿大的寬鬆政策,美國本科畢業後給普通專業的外國留學生只有12個月的畢業後實習時間,而目測川普近期只有更進一步緊縮對留學生的簽證政策,這也就從反面幫助了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其他簽證政策寬鬆的留學熱國吸引外國留學生。

近期放寬政策的國家包括2017年馬克龍上台後的法國、老齡化日益嚴重的日本——雖然其政策放寬必將直觀影響中國留學生對高校的選擇。

第四招:去中國開分校!

和國內大學合作開辦中外聯合學校增加短期貨流項目等同樣是爭取中國留學生源不可忽視的一環。

據不完全統計,中外合辦高校畢業生,以及有過短期出國交流的大學生,畢業後選擇出國進行碩博研讀的可能性明顯高於普通應屆畢業生。追其緣由,國外大學的內地分校辦學制度大多與海外本校一脈相承,且全英文教學,其畢業生自然更能夠適應國外的高等教育機制。

同時,部分國外大學原本盡在本國知名,而海外認識度普遍偏低。但通過與中國大學合辦分校,能在中國各大媒體上刷臉、在中國大學生群體中建立知名度,消除“我不知道名字的外國大學都是野雞大學”這一本能認知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在外國大學軟硬兼施、內外助攻之下,無論中國的“中產小財神”最終選擇何處作為留學的目的地,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中國學生無疑在以極其可觀的速度逐年遞增。

當海歸充斥國內就業市場時,留學本身的價值是否被削弱?而留學的經濟價值越是被懷疑,想要吸引中國學生揮金越過重洋求學想必只會更加困難。即使手握以上四大招,外國招生辦的友人們還是道遠任重呐。

作者 | 陰勤

排版 | 陰勤

*未標注圖片來源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