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海外網評:避開“野雞大學”招生陷阱,靠什麽?

高考結束後,填報志願成了廣大考生與家長最關心的事。17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國高等學校名單;隨後,一份涉及全國392所“野雞大學”的名單在網絡流傳,涉及全國多個省市,引起各地媒體關注。

所謂“野雞大學”,就是虛假、冒牌、騙人的虛假大學,這些有名無實的“空殼院校”根本開不了學,通常採用與知名大學院校相近的名稱,以混淆視聽的方式招收學生。除此之外,名不副實造成的招生亂象,恐怕更令考生與家長頭疼。前段時間,“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涉嫌招生欺詐”一事就曾引發輿論關注。確有其校、但招生名目混雜導致的糾紛更具隱蔽性,也更為複雜。有時直至畢業拿不到預期的學歷文憑,學生與家長才追悔當初不能明辨其中關竅。

面對高招迷局,很多學生與家長最關心的恐怕還是文憑的含金量。對此,我們難以拋開高校畢業生面臨的就業競爭,去苛責學生與家長在報考過程中心存的功利意識。但是,不少院校正是看準了學生與家長的這種心理,才在院系、專業設置與學歷頒發等環節動起了攀附大學名號、巧立名目的歪腦筋;近年來風行的高校改名趨勢,多少也有迎合的意味。

高等教育普及化是大勢所趨,面對這些層出不窮的現象,考生與家長如何擇校?校方又該如何準確地把握自我定位?有關部門如何分門別類地對各類高校進行管理?……這些問題都值得思考。

對考生和家長而言,擇校有的放矢,首先是要清楚學生的學力。模擬考試成績排名、考後估分以及正規途徑公開的近年錄取分數線都是重要的參考。避免盲目擇校,合理的自我評價是基礎。同時也要及時、廣泛了解高招動向,注意從權威渠道獲取信息。社交媒體乃至考生和考生家長圈子裡流傳的所謂“內部消息”、“獨家渠道”,很可能只是招生詐騙陷阱的誘餌。最後,求學深造路上心態的調整也應與時俱進。就業市場對於優秀藍領的肯定,已在逐漸打破人們對於大學文憑敲門磚作用的過分迷信。走向社會,文憑和能力哪個更重要並非絕對,而學到真本事,也不必擠在考進大學這一座獨木橋上。

對於院校而言,吸引生源的關鍵還是要有辦好教育的硬底子——師資力量、教學環境、科研能力、就業創業幫扶力度等等方面真的有拿得出手的實力,想必學生必將紛至遝來。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更是遲早要被揭穿的,到時毀了學校的名聲就難以挽回了。同時,社會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升,也對差異化能力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辦學資質上與大學標準不匹配的院校,不如沉下心來搞好職業、技術、培訓等類型的教育,未來也自有一番大前途。

杜絕“野雞大學”的出現,更需要多部門形成合力,共同監管。教育部門對其辦學行為進行審查,發現違規招生屢教不改的,可以吊銷辦學許可證;工商部門可以對其虛假宣傳的廣告進行查處,並加大處罰力度;警察部門對欺詐招生行為涉嫌違法犯罪的,要堅決立案查處。懲罰之外,在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的今天,有關部門更應該鼓勵不同層級、不同形式的辦學模式百花齊放。自上而下的引導,相信會對社會上輕視職業技術類高等教育的風向,起到潛移默化的糾偏作用。(海外網評論員 吳正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