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皓宸:我為何不再介意“流量作家”標簽?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6月6日電(記者 上官雲)張皓宸,90後青年作家,曾因漫畫在網上知名,從2014年開始出版作品,但基本都是一些中短篇小說。在躋身“暢銷書作家”行列的同時,他也被貼上了“流量作家”、“網紅作家”等標簽。

今年5月,他出版了自己的首部長篇小說作品,從最初出書到現在,已經過去了5年時間。他也不再排斥“流量作家”的標簽,“在現今流量為王的時代,如果能靠自己的一點關注度,讓大家回歸閱讀,那也是好的結果”。

蘊含科幻元素的新作品

人有生老病死,當生命走到盡頭時,如果有一台機器能讓你回到過去,你會如何選擇?在新書《最初之前》裡,張皓宸就講了這樣一個帶有科幻意味的故事。

張皓宸長篇小說《最初之前》。出版方供圖

書中,一位七十歲的老人在臨死前,通過高科技將此刻靈魂投影到過去的時間節點,得以與曾經的遺憾對話,整部書由此拉開序幕。

不過,雖然使用了一些科幻元素,但大部分內容還是與在北京奮鬥的“90後”們有關,寫他們的人生際遇以及為實現夢想所作的努力。主角的身上,同樣有著張皓宸在北京生活七八年的經歷。

“這個故事在我心裡醞釀了大概兩年的時間,但一直覺得沒有真正準備好,所以沒有動筆。”為了找一個相對安靜的環境寫作,張皓宸在國外過了大半年類似“閉關”的生活:每天去咖啡店寫作,整天“三點一線”,“這樣可以摒棄雜念專心寫作,也是一個回歸自我的過程吧”。

曾不自信能否寫長篇小說

雖然出版過幾部作品,但張皓宸一度懷疑自己是否具有寫作長篇小說的能力。他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提到,“我之前的寫作狀態‘有點野’,想到什麽就會寫什麽、喜歡寫什麽就寫什麽,比較缺乏規劃。”

在寫這部小說的時候,張皓宸確實遇到了一些難題。由於涉及科幻元素,整部書又與實踐線索有關,他需要捋清與之相關的很多邏輯問題,“假如有一個地方沒有計算清楚,就可能產生漏洞。”

就這樣,從構思到完成,《最初之前》前前後後花費了將近三年時間。

張皓宸。出版方供圖

“在寫出這部長篇小說之前,我並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真適合寫東西。”張皓宸對新書還算滿意。他說,正是在這之後,自己突然產生了一種使命感,“我非常堅定地認為,就是要走寫作這條路”。

仍被稱“流量作家” 不再介意所有標簽

不過,在互聯網的影響下,與人們傳統觀念中的作家相比,像張皓宸這樣的青年作家們,與讀者互動的方式的確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

比如,張皓宸擁有超過400萬微博粉絲,他近來發的幾條微博,總能收獲總計約三四萬的點讚、留言以及轉發。而一條介紹寫書過程的VLOG,截至6月5日,互動總數超過了六萬。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這樣的模式,更像是時下“流量明星”與粉絲的互動。或許正是因此,張皓宸逐漸被貼上了“流量作家”的標簽。有人感歎,新生代作家們似乎已經找到了另外一種寫作模式。

“時代不一樣,帶來了互動模式的改變,這點沒什麽可比的。”他做出一個假設,“如果當時瓊瑤老師、金庸老師他們寫作時,也有微博的話,我相信同樣會有很多粉絲去跟他們互動。”

起初,張皓宸在談到“流量作家”或者“網紅作家”的標簽時,會稍微有些排斥,現在則不再介意:“通過微博,作者和讀者之間的距離被縮短了。我能更及時、更直觀地感受到大家的批評和鼓勵。”

“身為寫作者,被關注就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大家除了在關心演員歌手等藝人之外,能夠關注到閱讀。”張皓宸覺得,自己如果能夠為閱讀提供一點流量,提供一點所謂的“紅”,就是很好的引導。

市場才是評價作品的標準?然而並不是!

在眾多標簽之外,張皓宸還曾被冠以“百萬暢銷書作家”的頭銜,作品銷量相當可觀。

單就他的新書而言,出版社提供的數據顯示,《最初之前》在某電商平台預售,24小時破11萬冊,大概平均每一分鐘下單1078冊。

的確,市場在某種程度上反映著文學作品的受歡迎程度,但這就是評價作品優秀與否的標準嗎?張皓宸給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跟電影一樣,需要‘賣座’和口碑兩個標準衡量,不能說一部電影票房好它就是好電影,也不能說它口碑好就一定符合所有人的喜好。”張皓宸認為,這兩個方面需要互相佐證,“絕不是只有市場才是檢驗文學作品的硬標準,那有些太主觀、太私人”。

所以,他認為,嚴肅文學和純文學可能並不是那麽大眾化,但在當下一定還有市場,也一樣有許多好作品。“現代社會,讀者的喜好越來越精細化,有些喜歡輕鬆一些的小說,但有些就喜歡讀讀詩、讀大部頭的著作”。(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