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50歲王菲出新專:華語樂壇崩塌,從16年前她隱退開始

【本文由最有愛的InsDaily 原創出品】

最近的菲迷們高興得像是在過年。

再過幾天就滿五十歲的王菲,突然確認要出新專輯了!!

這個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登上熱搜第一。

暌違16年,你菲終於帶著新專輯走來了!

是的,這位亞洲天后上一次出專輯,竟然已經是16年前……

2019,是值得被載入史冊的一年。

這一年,周杰倫的粉絲舉行“夕陽紅”團建活動,給周天王打榜,終於拿下超話榜第一;

這一年,孫燕姿剛剛過了41歲生日,還在選秀節目裡一本正經地當起了導師。

不得不感慨,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偶像們,已經以“過來人”的姿態,先我們一步地邁向人生下一集。

顏值卻還停在當年

雖然粉絲會抱怨,結婚成家的他們太少露面,不明真相的群眾還說他們糊了。

但杰倫喝杯奶茶就能火上熱搜,菲姐演唱會的門票依然一票難求。

有句話說得好,“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這些歌壇巨星的成就,別說三年,吃上二十年都不在話下……

時間倒流20年,那時的華語樂壇,暗潮洶湧,百花齊放。

如今,新人不是沒有,新歌更比以前多得多。

但時至今日,我們仍在懷念“那個時候”。

都說高處不勝寒,但那個時代,高處人真多。

1999年,曾被謠傳為“世界末日”前夕。

隨著網路時代的開啟,人們預言,唱片黃金時代將一去不複返。

然而,1999年,就像開了掛一樣。

無數新人老將,仿佛同時接到“高潮預警”,紛紛在跨世紀時刻出動,一舉殺進樂壇。

01

很多人都記得吧,1998年春晚上,頭上扎兩個小辮,兩頰紅紅的王菲。

其實春晚導演一開始請王菲獻唱的時候,王菲是拒絕的:先不說兩人對唱的形式有點傻,而且“相約98”,到了1999、2000年,這首歌就廢了,誰還會唱?

為了說服王菲,導演甚至搬出羅大佑的《戀曲1990》來反駁。

最後,王菲加那英,這個聽起來很神奇的世紀合作,把97年香港回歸的喜悅唱進了老百姓的心裡。

那個時候,她們只是大時代的注腳。

20年後,她們再次受邀上春晚時,已經成了一整個時代的符號。

02

1999年以前的華語樂壇,正流行著許茹芸、陳淑樺這樣的溫婉抒情的女聲。

用一把煙嗓唱歌的張惠妹,絕對是那個年代的非主流,可她偏偏把整個樂壇都炸了。

阿妹的受歡迎程度,從每次演唱會的交通堵塞情況就能得知。

1999年夏天,台灣歌手阿妹在北京工體開一場演唱會,現場來了六萬人。

她穿著清涼的抹胸短裙在台上高歌,“三天三夜,三更半夜,跳舞不要停歇”。

03

作為九十年代玉女代表,人們形容她的顏時通常會評價:清純、甜美。

因為長得好看,14歲就拍廣告,18歲出第一張專輯。

這個女生就是范曉萱。

豔壓冰冰,贏得毫不費力

公司安排她扎衝天辮、穿南瓜裙,給小朋友表演,她照辦。

從台灣到內地,沒有人不會唱她的“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

但22歲的時候,她不願再騎“魔法掃帚”,扮演人人喜愛的“小魔女”了。

於是,她不顧唱片公司的反對,毅然剪了寸頭,在1999年發行了那張顛覆性的專輯《我要我們在一起》。

這張專輯的銷量創下她出道以來最慘淡紀錄。

但當年金曲獎,范曉萱風風光光拿走兩項。

04

有些歌手的走紅卻費盡周折。

1999年9月,梁靜茹推出了自己精心錄製的第一張專輯《一夜長大》。

但比預想中的“樂壇地震”來得更早的,是台灣9·21大地震。

所有娛樂方面的宣傳全部被取消,這張專輯沒有激起什麽水花。

一次不行,再接再厲。

第二年,她唱了那首廣為人知的《勇氣》。

05

直到今天,竇唯仍會時常想起,第一次在酒吧裡看花兒樂隊演出的那個晚上。

“未成年樂隊”花兒樂隊

大張偉把7首歌唱完之後,台下的竇唯、崔健、丁武幾個老炮兒都驚了:那都是一個14歲的半大孩子寫的。

此時,另一個在1999出道的學生樂團“So Band”也被滾石看中簽約。

後來,他們改名“五月天”。

五月天

在世紀末的岔路口擦肩而過的他們,命運何其相似。

時間帶走少年戾氣,或也留下當年勇。

19年過去,這兩支樂隊一個早已解散,一個位列天團。

但誰也忘不了,1999年,各自成名在望。

“末日”的車輪轟隆隆碾過,迫不及待地抵達下一站。

然後,我們迎來了千禧年。

06

印象中,2000年是從樸樹開始的。

當年,樸樹自己包辦詞曲的一張《我去2000年》把無數少年乾翻在地,至今在很多人心裡這張專輯依舊是華語樂壇Top 10。

如果不是《New Boy》裡那句“輕鬆一下,Windows 98”歌詞的存在,你根本想不到這是19年前的專輯……

出專輯前,樸樹還是個藉藉無名的小歌手。

他唱了一首《那些花兒》,當時王菲的製作人張亞東立馬說:其他的我都推了,給你做這個。

考慮到預算問題,張亞東還帶著樸樹去蹭王菲的錄音棚。

這張“既憤怒又熱情,既桀驁不馴又溫情脈脈”的唱片,讓樸樹紅得一塌糊塗。

這個極度純真的少年無意間走進娛樂圈,覺得“電視上的明星們令人作嘔”,卻又無力抗拒。

新世紀來得像夢一樣,無數商演、通告、訪談讓他名利雙收。

他卻漸漸把自己逼到角落裡,直到確診抑鬱。

07

最近,翻到網易雲音樂裡周杰倫16年前唱的《晴天》,竟然有超過30萬條評論。

是啊,人人都聽周杰倫,人人都愛周杰倫。

2000年,也是周杰倫進入華語歌壇的起點。

被吳宗憲“逼迫”,10天寫出50首歌的傳奇已不必多說。

周杰倫的歌讓高曉松都震驚:原來詞還可以這樣寫,歌還可以這樣唱。

他就是個天才。

他寫女生幻想高職屬的單車後座,喜歡的女孩臉頰紅得像番茄。

MP3藏著“漂亮的讓我面紅的可愛女人”,還有只會哼不會唱的“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誰沒有用周杰倫的歌詞寫過情書?

誰不是聽著這個叛逆大小孩的歌度過那難捱的青春期?

小小的耳機,承載了“看不見你的笑我怎麽睡得著”的年少歡喜,是“愛是不是不開口才珍貴”的悵然若失。

若乾年後回想起曾經坐過前後桌的他,才明白為什麽周杰倫說,消失的下雨天也想再淋一遍。

08

但周董也有個“終生遺憾”。

眾所周知,每年台灣金曲獎的最佳新人獎是頒給在那年出道的歌手的,所以一個歌手一輩子只有一次獲得新人獎的機會。

好巧不巧,孫燕姿和周杰倫同年出道。

後來周董快把整個歌壇的大小獎項拿遍,卻再也湊不齊大滿貫……

為杰倫點播一首《我懷念的》。

09

2000年,吳宗憲主持了一個叫《美少女爭霸賽》選秀節目。

一個說要替妹妹圓夢的人氣美少女Selina,拿了冠軍。

一個叫Hebe的女生,決賽時忘詞,依然十分淡定。

還有一個酷酷的女生Ella,因為唱歌時面無表情,慘遭淘汰。

她們就是後來的S.H.E。

後來,她們各自有不同的前程。

只有“公主”Selina,經歷了最不像公主的人生……

世界以痛吻她,她卻報之以歌:

“不平坦人生景色更好看,看我的遺憾看到圓滿,看我的坦蕩看到勇敢。溫柔得堅強,嫵媚得夠倔強,我把風浪都踏成了紅地毯。”(《看我的》)

10

故事怎麽也講不完似的。

從前的偶像,更像是一個本就認識的朋友,他們陪著我們度過漫長的青春期。

每一次悸動,每一次低落,耳邊都回響著真摯的淺唱低吟。

我們在他們的歌裡戀愛、失戀,自我否定又和解。

然後,長成了現在的我。

後來,有人結婚生子,有人遠走他鄉。

那些旋律和詞,似乎都成往事隨風去。

但再度聽到的時候才發現,十幾歲時的記憶,原來也可以那樣深刻。

11

近來大熱的綜藝“樂隊的夏天”裡,盤尼西林改編了樸樹第一張專輯裡的第一首歌《new boy》:

“明天一早,我猜陽光會好,我要把自己打掃,把破舊的全都賣掉,

以後的路不再會有痛苦,我們的未來該有多酷……”

張亞東聽著這首歌,一度哽咽落淚。

2000年,人人都在想,我們的未來該有多酷?

但結果,晚風還新,時光卻舊了。

王菲在《開到荼蘼》裡唱:

“誰給我全世界,我都會懷疑。心花怒放,卻開到荼蘼。”

也許,萬物逃不過這個定律:攀至頂峰,容易分崩離析。

所有人都歡聲笑語,奔向新的千年。

沒有人發現,2010年後,華語樂壇的第三個黃金十年,並未如期而至。

12

時間回到2004年。

那一年金曲獎,蔡依林憑《看我72變》首次提名金曲獎最佳女歌手。

“雙j戀”甚囂塵上,主持人還起哄讓周杰倫給蔡依林“愛的鼓勵”。

那年的最佳女歌手提名有梁靜茹、蔡依林、戴佩妮、蔡健雅,隨便一個放到現在都是大熱門。

但因為王菲的存在,大家對獲獎結果心知肚明。

上台拿獎的王菲,還說出了那句經典名言:

“我會唱歌這個我知道,所以對於這個金曲獎評委對我的這個肯定,我也給予充分的肯定。”

也許,高高築起的華美建築之下,總是暗朽的地基。

華語樂壇的崩塌下墜並非頃刻間發生,它醞釀久矣。

2003年,張國榮、梅豔芳走了。

2004年,王菲、張曼玉宣布隱退。

人生該“生如夏花般絢爛”的樸樹也消失了,一走就是十年。

風繼續吹,象徵著華語流行文化的旗幟,卻從四面八方轟然倒下。

那時我們沒有想過,這意味著什麽。

從此以後,江湖還在,卻後繼無人。

13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你什麽時候會對華語樂壇感到失望?”

有人說,是看到當下熱門的綜藝永遠在翻唱經典,消費老歌的時候。

有人說,是發現連“我們一起學貓叫”或是“像一顆海草海草”這種歌都能流行的時候。

還有人直接貼出搖滾才子鄭鈞對當下華語樂壇的評價,被讚到熱門第一。

真正好的音樂,它就是有成為永恆的生命力。

現在回頭看,那個年代的華語樂壇,不是沒有過危機,而是危機總能被化解。

浪奔浪流,始終有根線彼此連著。

那根線,就是傳承。

有人說,是時代不同了。

是,這個時代也出過傑作,但比起那個輝煌的時代,寥若晨星。

現在的偶像,似乎活在另一個世界裡。

他們穿著時髦,外形靚麗,受萬人追捧。

出一首新歌,就有無數粉絲蜂擁而至,帶來虛擬的流量和數據。

這是一場泡沫般的狂歡。

那些歌被頂到榜首,卻沒有任何意義。

華語樂壇為什麽沒落?

不是因為人們不再唱歌,而是因為好歌太難找了。

等到音樂排行榜都失去公信力的時候,

我們不再願意聽新歌。

音樂榜單越來越多,各種“金曲”滿天飛。

可是一看去年的年度榜單,沒有一首真正走進過普羅大眾的生活。

在KTV裡,我們反反覆複唱著的,還是20年前的歌。

我們依然會為王菲的《矜持》深深著迷:

“你是愛我的你愛我到底/生平第一次我放下矜持/相信自己真的可以深深去愛你”。

同學聚會,久別重逢,必要合唱:

“如果全世界我也可以放棄,至少還有你,值得我去珍惜”。

然後在曲終時,沒唱出那句“你掌心的痣,我總記得在哪裡”,便已泣不成聲。

與其說我們是在懷念曾經閃耀整個時代的巨星,不如說,是在懷念曾經真情實感的自己。

樸樹在《那些花兒》中唱:

她們都老了吧,她們在哪裡呀?

幸運的是,我曾陪她們開放。

責任編輯丨金田二

編輯丨夏灼君

[喜歡的話請關注我們,

每日給您推薦最新最時尚的文章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