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宇嘉:樓市資金面緊縮對開發商影響幾何

  李宇嘉:樓市資金面緊縮對開發商影響幾何

  今年以來,由於資金面不斷緊縮,信用違約事件頻繁發生,涉及多家上市公司,特別是民營企業。本輪去杠杆持續時間會比較長,這一觀點在業內已是共識,作為高杠杆的典型代表、去杠杆的重點,債務融資體量相當大的房地產企業,其資金安全備受關注。

  2017年,136家上市房企平均負債率達到79.1%,達到2005年以來的最高位;今年一季度,房地產行業負債率接近80%,在各行業中僅次於銀行和非銀金融。今年一季度,136家上市房地產開發企業中,有近40家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超過80%,佔比接近26%,近一半開發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超過70%。

  2017年末,上市房企淨負債率達到100.6%,比2016年攀升了近20個百分點,一季度更是升至118.2%。即便剔除預收账款,上市房企淨負債率也由2016年的69.7%升至2017年的73%,創近五年新高。房企負債率攀升,與近年來樓市增量太空觸頂、毛利率下降、做大規模謀求行業地位、開發商銷售和拿地排位賽競爭激烈等不無關係。2017年,TOP100房企的全國市場佔有率達55.5%,比2015年提升了15個百分點;2018年1~4月,TOP100房企銷售規模達到2.65兆元,同比增長28%,佔全國的市場份額達到73%。

  根據克而瑞(CRIC)統計,目前有超過60家房企提出近一兩年內實現千億的計劃,房企對市場份額的爭奪進入白熱化,這也將對土地成交量形成助推。截至2017年底,170家房企存貨總規模達87279億元,相比2015和2016年分別增長54%和31%,其中60家房企存貨規模較2016年上升40%。近年來,由於收並購和舊改項目佔比超過40%,170家房企存貨周轉次數(0.35次)較2016年(0.39次)下降。儲備土地去化周期方面,百強房企儲備土地平均去化周期為4.62年,其中衝千億的TOP31~50房企,現有總土儲貨值能支撐該梯隊房企5.36年的去化,土儲最為充足。

  作為高杠杆的典型行業,房企追求規模、市佔率,資金訴求相當強烈。但2017年下半年以來,開發商的融資管道全面收緊。首先,由於啟動“名單製管理”(僅對前50強或百強授信)、“投放城市名單製”,佔房企資金來源50%左右的開發貸款明顯受衝擊。同時,房企並購貸款推出新規,要求資產穿透、四證齊全、不得用於繳地價、在建工程投資完成25%等,銀行貸款明顯減少。今年1~4月,開發貸款合計投放437.8億元,同比下降52%,而貸款利率同比增加100~150個基點;其次,今年4月資管新規落地,表外理財借道非銀通道流向地產受到徹底約束。

  非標債權管道銳減。今年1~4月,上市房企委託貸款僅18.6億元,同比下滑92%。信託融資298億元,儘管增加了11%,但成本明顯上升。未來,非標只能做股權投資,但在剛兌未破、底層資產不清、專業技術強的情況下,很難達到過去50兆元的規模,佔房企融資30%的非標將銳減。2015~2016年,公司債是房企融資突破口,但2017年同比下降90%。今年1~4月,房企公司債募集1807億元,低位回升336.6%。但是,公司債新規明確,單筆額度不超過50億元,還要求只能在批複額度內“借新還舊”,續期轉換成本提升75~150個基點。

  除公司債,銀行間市場短期融資(中票、短融券)、海外發債均有增長,但規模很小。近期,各類ABS等創新融資通暢,2A+房企都可利用這一管道,但規模上也難以與傳統融資匹敵。外源融資管道收縮非常明顯,房企對內源融資(銷售回款)的依賴度上升。以銷售回款為主的其他資金,佔房企資金來源比例連續3年上升,從2014年的40.7%上升至2017年的51.2%,今年1~4月依然保持在51%的水準。銷售回款佔比上升,很大程度上在於樓市終端需求還比較旺盛。

  今年4月,全國46城建案成交2228.4萬平方米,環比微升0.7%,同比下降10.9%,降幅較3月小幅收窄。1~4月,該數據同比下滑13.7%,降幅較1~3月收窄1.2個百分點。再看住宅,4月38城住宅成交面積1511.5萬平方米,環比繼續微升1.1%,同比下降12.2%,1~4月該數據同比下滑12.7%,降幅較一季度持平。調控最嚴的北京,4月份以來月均二手住房成交已升至1.6萬~1.8萬套,接近2017年2月調控前月均成交量的80%。綜上,樓市銷售回升,主要是調控前房價快速上升,低庫存遇上新房限價,熱點城市需求火爆,而三四線城市仍受棚改和去庫存利好,整體銷售體量也在高位。

  由此可見,即便前期拿地加高了杠杆,房企存貨還是容易變現的,這就是所有房企都強調高周轉的原因。

  因為,高周轉可充分利用內源融資,緩衝外源融資緊縮。項目從開工到銷售的周期加快一個月,融資成本提高的部分都衝抵了。因此,不管是開發貸和公司債,還是信託、私募,融資成本提高100~200個基點都可以接受。相對拿地、開發,融資對房企的敏感度最低。這就是融資受限了,但拿地依舊火爆的原因。今年1~4月,300城土地出讓金1.44兆元,同比增長36%。其中,一線城市下降11%,但二線和三四線城市同比分別增長34%和60%。

  不管是銀行信貸名單製,還是資本市場發債和銀行間融資提高門檻,對大房企來說都是利好,資金在向大房企集中。萬一遇到資金緊縮,大不了緊縮拿地和開工、加快在建項目預售,即前端緊縮資金流出,終端加暢銷售回款,資金鏈沒有大問題。

  再說,2015年以來,銷售火爆,房企手持現金充裕。根據天風證券統計,44家樣本房企2017年末账面貨幣資金達6428億元,處於歷史高位。2018年一季度,儘管在手貨幣資金有所回落,但在去年同期高位上增長了4.3%。從貨幣資金對短期債務的覆蓋倍數看,截至2018年一季度,龍頭房企和小型房企較為安全,分別為1.93和1.47倍,大型房企和中型房企分別為0.86倍和0.99倍,也基本無恙。

  2017年以來,房企聯合拿地和開發是大趨勢。有的有資金優勢、有的有快周轉優勢、有的有土地資源,各取所長,融資緊縮影響被分解了。對於小房企,資金面緊縮影響很大,但一方面終端銷售尚好,只要項目上市了,資金鏈就沒有問題;另一方面,土地市場進入存量階段,房企要想“上規模”,只能靠存量資源,不管是收購兼並,還是合作開發,小房企現在是“香餑餑”,資金面緊縮影響其實不大。

  最後,2008年以來,樓市長周期回升10年,房地產體量翻了3.5倍,無論對經濟、金融,還是民生、財政,其影響都不可小覷。房地產要去杠杆,但其基礎地位、推動城鎮化的地位不可撼動,而且提高行業集中度也是政策導向。

  因此,資金面緊縮是適度的,關一扇窗,就要開一扇門,資源向負責任的大中房企集中,促進“房住不炒”才是本源。

  (作者為資深地產研究人士)

責任編輯:張國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