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肺癌微創診療新模式,賽諾威盛成立中國肺癌智能診療戰略聯盟

據統計目前肺癌是我國主要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為五大常見癌症之首。每年死亡病例約70萬,排名全國惡性腫瘤死亡第一位。影像引導下肺癌經皮穿刺微創介入診療已經成為一大診療手段,具有創傷小、療效肯定、費用低廉、併發症少等優勢。介入診療對醫療器械和醫生的介入技術要求非常高,幾乎90%介入人才主要聚集在三級醫院,基層介入醫生少之又少,提升基層醫院醫生介入技術服務能力是聯盟成立的目標。

本次戰略聯盟由賽諾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圖瑪深維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李鍾醫生集團和賽昂國際醫療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四家組成。旨在向肺癌宣戰,是對肺癌從診斷到治療,從技術到人才,從設備到方案的全新探索。為各層級醫療機構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精準肺癌防治診療策略,為分級診療的落實提供了全方位的解決方案,為健康中國貢獻力量。

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賽諾威盛總裁付詩農先生說:肺癌的診斷治療和術後控制需要很多不同的技術手段、不同設備手段、不同醫師資源。目前肺癌主要依靠低劑量CT診斷髮現,對還處於小結節階段的早期肺癌具有天然的診斷優勢。結合圖瑪深維AI技術可以更快更準幫助醫生檢出肺結節、並給予良惡性判斷,並自動生成結構化報告書。在提取病變組織過程中需要有CT影像藉助導航機器人,這恰恰是賽諾威盛所擅長的技術和環節。在針對肺部微創診療時氬氦刀隧道式肺活檢技術是關鍵一環。我們通過產品、技術的鏈條,圍繞著醫生集團的資源,從篩查到診斷,到治療,形成一體化的解決方法。通過我們影像引導下的導航技術,以及人工智慧技術,把篩查診斷變成一種標準化的手段,通過智能機器人技術,把穿刺變成標準化的介入處置,通過醫生集團對於醫生進行培訓降低基層醫生學習成本。賽諾威盛作為一家以CT技術為核心的企業,一直在思考如何更好地讓CT影像從診斷向治療領域深入擴展,進而構成患者診療體系的閉環,形成CT下的多學科發展規劃。我們將智能醫學機器人業務定義為賽諾威盛三大核心業務板塊之一,將影像診斷技術與機器人輔助治療技術融合與一體,打造診療一體化平台,這也符合目前超高端醫療設備向診療一體化、微創化發展的行業大趨勢。

李鍾醫生集團將美國氬氦刀超低溫冷凍原理應用到肺穿刺活檢上面,氬氦刀實現的快速局部超低溫肺冷凍可以讓肺部短時間冷凍固定。如此一來,CT和導航機器人的影像便與肺部實際情況實現一致,醫生便可根據智能導航機器人的影像指示及時調整穿刺角度,精準到達肺結節。在處理肺結節時,李鍾發明了一種密閉的負壓塑料鞘管,不同於常規的開放金屬鞘,氬氦刀帶著該鞘管逐步建立冰凍隧道到達結節附近後,再拔出氬氦刀,把活檢槍再插入隧道,可對結節進行多方向,多批次的活檢。活檢結束後,氬氦刀又插入隧道,對活檢部位進行冷凍消融,讓活檢部位的組織發生凋亡,這樣當拔出氬氦刀與隧道鞘後,活檢部位的腫瘤細胞已經凋亡。簡單來說,該技術實現了在活檢的同時對肺癌進行治療。在整個治療過程中,CT影像和智能導航機器人貫穿始終。要將氬氦刀技術下落基層,賽諾威盛所生產的智能導航CT系統在此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為醫生顯示實時影像,提供手術導航。

作為聯盟的核心,賽諾威盛的智能導航CT系統一方面精準匹配氬氦刀隧道式穿刺技術需求,為醫生提供方便手術操作的影像導航;另一方面,該CT與圖瑪深維的肺結節AI產品深度結合,大大降低了因參數、介面等因素導致的漏診率,誤診率。

站在「進口替代」的風口上,賽諾威盛將繼續優化CT設備性能,深化與戰略夥伴之間的合作,促進中國肺癌智能診療戰略聯盟發展。未來,賽諾威盛的CT機器人智能導航設備將集合AI、氬氦刀等前沿技術,在基層醫生診斷的同時幫助他們進行標準化地操作穿刺,實現「看得清、刺得準、消融完全」,全面提高基層醫療機構在介入方向的能力。好產品、好服務,結合中國市場,多為中國臨床做更為切實的技術。診療一體化,多學科融合創新發展,走細分化市場,走出器械廠商發展的差異化道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