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土木堡之變對明朝的影響

土木之變向來是明朝歷史上繞不過的重要問題,發生於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鎮北征瓦剌的兵敗事變。土木堡坐落於居庸關至大同長城一線的內側,是長城防禦系統組成部分。其戰爭的過程,最終的結果,失敗的原因,相關的討論已經很多了。如果要提到朱祁鎮被俘的影響,就要看看土木之變的失敗,給明朝政治具體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從戰爭開始的時候,最為人所矚目的就是明英宗禦駕親征了。但是與此同時,整個明朝投入戰爭的遠遠不止一個皇帝。正統十四年(1449年)7月16日,英宗命其弟郕王朱祁鈺據守北京,然後和王振率官員100多人,帶領50萬大軍從北京出發。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野、戶部尚書王佐、內閣學士曹鼐、張益等護駕從征。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是幾乎是明朝武官體系的核心成員。據內蒙古師范大學的曹永年考證,明英宗親征,出兵二十五萬;土木之役,明兵力二十萬,死傷十萬,其中死者三萬人,這是在兵力方面。最後繞不開的一個人就是王振了,此人之前在朝中已經掌握了非常強大的勢力,對待瓦剌的態度一向十分強硬。在具體軍事政策的布置過程中,比較專橫,在指揮過程中不斷出現失誤。最後,在參與土木堡之變的群臣中,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塤、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野、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等五十二人,皆死於混戰。這直接導致了明朝朝堂上武官體系的敗落,此後文官集團勢力一路做大,與這一事件是分不開的。

戰爭的過程不必贅述,明英宗被瓦剌方面俘虜,並且也先借著送英宗回京的說辭,大軍直逼北京。這也是朱祁鎮被俘以後造成最主要的影響——北京保衛戰。此時的兵部尚書於謙臨危受命,指揮北京所有的軍事事務,皇太后命郕王朱祁鈺監國,並在九月六日繼承帝位。此時的京城分為了兩派,一派主張南遷,一派主張留守,於謙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組織軍隊,擊退了圍困京城的瓦剌部隊。

外患解除以後,明朝內部的變動才真正顯現出來,正如上面所說,一方面,開國武人勳貴集團和靖難之役的功臣基本都折損在土木之變中,皇帝此後只能通過更大力度的支持宦官來製衡文官集團,另一方面,明英宗回歸以後,皇權的鬥爭越來越激烈,殘酷,朝堂越來越動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