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瘋狂的比特幣市場,是時候被“擊垮”了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430日報導(編譯:Halcyon

編者注:本文為《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The MIT Technology Review)發表的一篇文章,題為《讓我們摧毀比特幣》,該文詳細介紹了可能擊垮比特幣的三種方式。

2009年,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為世界帶來了全新的貨幣——比特幣。這種貨幣可以在互聯網中快速流通且無需額外費用。與大多數貨幣不同,比特幣不依靠中央銀行發行,而是由用戶自身參與製造發行。它能在金融交易過程中保證交易對象的隱私,同時在理論上,偽造比特幣是不可能的。

距此概念提出已有9年時間,目前全世界大約有2400萬個活躍的比特幣錢包。單個比特幣的價格從2011年的約1美元一路呈上漲趨勢,到2017年末突破1萬美元,達19700美元。

但是,成功必然伴隨著競爭。市面上目前的加密貨幣還是以比特幣為主;截至今年4月初,其市值是最大競爭對手Ethereum(以太坊)的三倍,大致等同於市面上其他加密貨幣的價值總和。

雖然比特幣已經建立起了一個無法偽造交易的經濟體,但無法防範對該想法的複製行為。沒有人可以複製個人比特幣,但任何人都可以複製比特幣的想法。那麽,如何做能使得比特幣失去價值或變得多餘呢?以下分別從政府、企業以及普通大眾的角度出發,進行闡述。

選項一:政府接管

今年絕對是會有大事發生的一年。為解決美元危機,政府將發行一種聯邦儲備支持的名為Fedcoin的數字貨幣。納稅日一到,相應數額的Fedcoin就會自動從公民的電子錢包中扣除。

這種貨幣算是多年前銀行發行硬幣、紙幣等貨幣的數字版本,很早以前,央行便開始回收現金並將其兌換成fedcoin。近些年,市面上流通的硬通貨越來越少。現在,你只需要走進當地的銀行,驗證身份,銀行便會在你的手機上設定一個電子錢包,自然也就不需要硬幣了。不過,一般人還是會留著幾塊錢的美鈔,把它珍藏起來,可以當做紀念品。

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由比特幣區塊鏈的修改版本生成,這種假設性的貨幣由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主管David Andolfatto進行闡述,之後由Sahil Gupta完善,身為耶魯大學的大學生,Sahil Gupta寫了一篇有關類似Fedcoin的貨幣是如何運作的研究文章。與同事一起,他編寫了模擬測試的代碼。

在他們設定的系統中,區塊鏈就跟比特幣一樣,能夠記錄交易。但是,Fedcoin账戶主要由聯邦儲備委員會認證的機構進行管理,而不是由無關同行的網絡進行更新。Gupta告知記者:“這些授權節點可能是美國銀行、JP Morgan(摩根大通),基本上都是值得信賴的機構。”

每家銀行都負責區塊鏈上的大量地址。當新的交易生成時,銀行將在新的區塊中進行驗證並將其發送給美聯儲。之後,作為最終仲裁者,美聯儲將檢查所有記錄並統一這些區塊,成為其公開的區塊鏈版本。

要使用fedcoin,人們須首先出示身份證明,並在聯邦儲備銀行或聯盟銀行建立一個錢包。美聯儲允許美元和數字貨幣的雙向兌換——匯率是1:1。Gupta說,像這樣的計劃或許會獲得普及,並最終導致現金的逐步消失。

他說到:“我設想公眾首先養成在食品雜貨和電影票等東西上花費Fedcoin的習慣。‘慢慢地,人們開始意識到這種數字貨幣比現金更便利,企業意識到其比信用卡更便宜,銀行意識到實際上它的安全性更高,到那時候,美元逐步從貨幣供應中退出,並由Fedcoin取而代之的日子也就快來了。

這不僅僅是一個學術思想的實驗。早在2016年,加拿大銀行就曾在類似以太坊的區塊鏈上模擬過這種貨幣。

研究人員發現,國家發行貨幣的數字版本可以匹配甚至提高比特幣的效率。Gupta認為,當中央銀行落後於系統時(相對於當下記錄比特幣交易的對等網絡),交易處理應該更快。這種效率加起來可以節省很多錢。應該銀行也一直在瘋狂研究區塊鏈技術。2016年報告稱,由於稅費和交易費用下降,僅小部分採用中央銀行發行的數字貨幣,最終便能使國內生產總值增長3%。

選項二:Facebook暗中收購

我們再一次開始奇思妙想,這次不用想太遠。因為如果合適的人一起行動,很可能明天就能讓比特幣消失了。這一次,比特幣將被社交媒體巨頭收購。簡單起見,讓我們選擇號稱在全球擁有20多億用戶的Facebook。

試想一下,Facebook能如何利用自身的受歡迎程度來推翻比特幣呢?先來看看另一個大型網絡公司Telegram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今年1月份,Telegram的安全通訊應用程式在全球擁有超過2億用戶。隨後,該公司宣布將創建專為其通訊應用設計的加密貨幣——Grams,用戶可以在網絡上相互發送或用於付費服務。到2月份,Telegram在首輪融資中以提前出售貨幣的形式從投資者手中籌集了8.5億美元。到3月下旬,又在第二輪籌集了8.5億美元。

所以,就跟Telegram一樣,Facebook也可以發行自己的數字貨幣。或者,它可以采取更加陰險的路線:利用比特幣自身對付比特幣,並接管它。

當下,比特幣的規則由三個關聯的網絡運營商實施:提交交易請求的用戶,處理這些請求並將其寫入區塊鏈的礦工,以及對區塊鏈內部是否達到標準進行核查的驗證程式。三者均在使用可相互操作的軟體,這也就使得他們能夠整合在單個區塊鏈上。

網絡參與者的任何子集都可隨時決定使用另一個版本的比特幣軟體,規則略有不同,從而與其他軟體分離,形成並行貨幣。準確地說,基於比特幣的原鏈推出Bitcoin Cash(比特幣現金)在去年正式推出,這是一種替代區塊鏈,規格稍有不同,方便其在每個區塊處理更多交易。

如果Facebook能夠說服足夠多的比特幣用戶和礦工運行其自有的比特幣軟體,那麽Facebook就能控制這些規則。然後,Facebook就可以將比特幣重新設計成公司版的“Fedcoin”。

但是,還有一種更好的方式,不需要轉換一大堆真正的信徒:Facebook能夠在大多數人意識到其所做的事情之前撤消收購。

首先,花一個月的時間創建一個用戶友好、安全性高的Facebook發行的比特幣錢包。說白了,比特幣錢包就是數字貨幣的容器。有多種不同的類型——一些是硬體的,一些是軟體的,各自的安全級別和易用性均不相同。借助其龐大的工程資源和用戶體驗設計專業知識,Facebook不會讓它的錢包變得糟糕。

然後,一夜之間,將其整合到22億Facebook账戶中。第二天早上,Facebook用戶醒來發現一個新的設定出現在個人資料中:一個小按鈕,上面寫著“Send Bitcoin”。 Facebook用戶的地址不能採用無意義的字母數字字元串,均需以真實姓名顯示。

對那些已經使用過比特幣的人來說,Facebook上的體驗遠遠超過他們之前所經歷的,在體驗之後,他們會立即將資金轉移到自己的Facebook錢包中。而那些還沒有擁有任何比特幣,或者從未聽說過這些比特幣的人,可以選擇在網站上賺取一些比特幣,一般方法是觀看廣告,或是發帖子。

對於那些看厭了廣告的人,可以混合使用其他有趣的功能。為獲得乾淨、無廣告的體驗,用戶可以選擇讓Facebook使用電腦未使用的處理能力來挖掘比特幣。 此外,在沒有過分誇大的情況下,用戶可以建立一個數據中心,並開始自己開發比特幣。

現在,讓您的用戶將這些卓越的新工具應用到日常生活中。讓他們有機會享受在Facebook上即時匯款給全球平台上的任何朋友的能力。作為Facebook隱性聲譽經濟潛在的資產(點讚、評論以及所有其他的行為指標,用戶通過將自身關注力置於網頁中而獲得信譽),瀏覽頁面,並做出相關行為,均具有真實的交易價值。給用戶時間,讓其慢慢上癮。

然後,控制比特幣。若是大多數持有比特幣的人和開始比特幣的人正在使用你的軟體,只要你認為合適,你可以隨意的改變它。與比特幣現金一樣,少數人比較反叛,不願繼續使用你的電子錢包,轉而選擇將他們的交易發送給少數繼續在舊比特幣區塊鏈工作的意識形態驅動的礦工。不用擔心他們。真正的比特幣,幾乎全世界人民都在使用的比特幣,如今是你的了。

現在,你擁有同美聯儲對本國中央發行貨幣持有的相同權力。你可以隨意鑄造、封鎖及重新分配硬幣。

選項三:循序漸進,多樣發展

另一種可以讓比特幣變得無關緊要的方法,就是簡單地遵循自然的發展過程。在不久的將來,貨物和服務將越來越多地由代幣代表,這些代幣可以與任何人交換。在雜貨鋪排隊付款時,使用手機電子錢包,不僅可以找到Fedcoin和FacebookCoin,還可以找到AppleCash,ToyotaCash以及你所在商店特有的貨幣。此外,還有一種可兌換保姆服務的硬幣,另一種可讓您乘坐當地地鐵。你可以選擇用Apple stock的一小部分來支付,這些錢將作為貨幣轉到雜貨店的電子錢包中。

杜克大學的Harvey說:“在我看來,不久的將來,付費方式的種類即便沒有數百萬,也會有成千上萬。他表示,如果美聯儲能夠創建代表美國的代幣,那麽便沒有什麽能阻止人們用任何他們想要的東西來交換代幣:“這種用美元或黃金抵押的想法十分普遍。”

預想中的“未來”已經發生。區塊鏈初創公司的趨勢是創建僅使用本地加密貨幣功能的服務,這類貨幣專為應用程式設計。甚至很多早於區塊鏈的公司也在進行著此類研究。今年1月,Kodak(柯達)發布了一種新硬幣,可用於授權攝影。

這種代幣與公司幾十年來在客戶中使用的積分系統和禮品卡不同。在區塊鏈上記錄這些資產會更加的便利安全。

Harvey說:“可以把這個看作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高效易貨系統。易貨效率通常不高,但如果你有一個網絡,標記貨幣和服務並通過區塊鏈啟用它,就會變得非常有效。”

促成不同數字資產之間的交易將需要整個創新生態系統。對那些依靠獨立區塊鏈的資產來說,它們需要相對可靠的方法在一條區塊鏈上傳送代幣,同一時刻,另一個代幣移動到別處。第三方需要快速匹配買家和賣家——舉個例子,如果你的雜貨店不接受Apple stock,你需要找個中間人,向雜貨店提供可接受的硬幣。

“沒有網絡,想要賣掉四隻山羊,你必須自己去尋找交易對象,這非常困難。但是通過網絡和基於區塊鏈的代幣的抵押,一切就變得容易多了,” Harvey說道,“我們還沒在全世界做到這樣子,但這是我們今後的目標。”

失去獨特性,比特幣還能做什麽?

那麽在這些情況下,原來的比特幣還有什麽有事呢?也許是比特幣愛好者稱之為技術上最大的優勢之一:比特幣的交易是匿名的,無法被審查。當交易被傳送給美聯儲、Facebook或是協調出售易貨資產的經紀人網絡時,這些優勢就會消失。

比特幣區塊鏈上沒有存儲真實姓名,但它記錄了你生成的每一步交易,並且每次在使用該幣種時,你都有可能暴露與身份綁定的相關操作的資訊。Edward Snowden泄露的檔案中顯示,美國國家安全局已經在尋找將比特幣區塊鏈上的活動與現實世界中的個體關聯起來的方法。為收集可能將地址鏈接到名稱和真實身份的所有數據,美國國家安全局一直在竊聽光纖電纜,監控互聯網活動,並通過作出虛假承諾,宣稱保護他們的隱私來引誘人們進入受損平台。

如果政府試圖創建和執行黑名單,他們將會發現決定進行哪些交易的權力握在幾個比特幣礦工手中。中國政府此前施加了旅行禁令,儘管還不清楚是否有任何具體的要求,某些關鍵性人員已經感受到了由此帶來的壓力。

比特幣早期的採用者一直堅守著一個單一世界貨幣的夢想,這種貨幣是私人的,可免費向大眾提供,並由大眾控制。但是,尚未使用比特幣的70億人可能並不在意這一點。通過網絡,便利性得以實現,這一切都基於規模。這也是你選擇Facebook而不是其他社交媒體網站的原因——因為其他網站大同小異。如果加密貨幣被廣泛使用,也是出於大眾的消費習慣,而不是比特幣早期採用者的願望,這決定了中本聰的願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