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NOME與名創優品陷入商標糾紛 誰動了誰的奶酪?

  諾米家居PK名創優品 誰動了誰的奶酪?

  文/趙正

  最近一段時間,NOME(諾米家居)與名創優品之間的恩怨糾葛比較多。

  先是3月初,名創優品聯合創始人葉國富在其朋友圈發文稱:“新品牌NOME啟動第一天就有33個人谘詢,6家簽約!感謝團隊的付出和老客戶的信任!”這讓外界一頭霧水,為什麽陳浩創立的NOME成了名創優品旗下的品牌了?

  隨即,NOME在其企業微信公眾號發文進行反駁,為企業正名。3月26日,NOME在北京正式舉辦新聞發布會,正面回應了“名創優品搶注NOME商標一事,陳浩表示NOME與名創優品沒有任何關係,而名創優品公關部則明確表示不接受《商學院》記者的採訪。4月13日,NOME在廣州電視塔舉辦品牌發布會,正式推出自己的瑞典設計師品牌NOME,這次算是向公眾正式推出這一零售新品牌。但是對於NOME而言,如何解決商標搶注問題,恐怕才是這個品牌能否持續經營的關鍵。

  NOME與名創優品的前世今生

  當名創優品這個日本獨立設計師品牌在國內遍地開花,已經擁有數千家專賣店的時候,作為一個和名創優品存在競爭的品牌NOME也在國內悄然開店。和名創優品不同的是,NOME目前在國內開的店面積普遍都比較大,一般都開在購物中心裡,和名創優品以生活用品為主不同,NOME的品類更加豐富,除了生活家居用品,還有服裝。

  對於NOME的品牌定位,NOME創始人陳浩表示,NOME由“NO”&“ME”兩個單詞組合而成,其中NO表示不隨主流,ME表示自我,傳遞“告別過去,探索另一種新生活方式”的價值主張。NOME是以“設計”為價值驅動的家居零售品牌,有女裝、男裝、服飾配件、數位零件、休閑食品、彩妝護理、家居用品、功能箱包、男鞋女鞋共9大產品類別,3000個SKU。

  對於為什麽要做一個不同於名創優品這樣一個“居家品牌+服裝”的品牌,陳浩表示在研究了名創優品商業模式後發現,名創優品主要是生活用品,都是小商品和耐用品,產品複購率比較低,而且商圈覆蓋的人口相對固定,這就導致很多加盟店開業三個月後業績下滑,開業兩年出現虧損。相對來說,將產品線擴展到家居、服裝、數位等眾多產品領域,能夠保持對目標閱聽人的粘性。

  據了解,成立時間不到一年的NOME已經在國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城市開了80多家直營店和加盟店。其中,深圳的cocopark店、深圳龍崗萬科店,廣州正佳廣場店的業績比較好。據陳浩介紹,目前行業比較好的平均坪效在4000元每月,而NOME部分優秀門市可以做到業內優秀水準的兩倍左右,達到6000~8000元每月。

  而名創優品的成長經歷,一向不接受媒體採訪的葉國富從未正面提及。但是一般坊間流傳的版本則是當年其創始人葉國富去日本旅行,看到日本的百元店非常受歡迎,於是決定回國創辦類似日本百元店的“十元店”,這就是當年名創優品的雛形。當葉國富遇到日本青年設計師三宅順也,兩人一拍即合,聯手創立了名創優品MINISO這個品牌。三宅順也在日本負責設計,葉國富和他的團隊在中國負責開店運營和供應鏈整合。

  名創優品定位是“快時尚百貨品牌”,核心消費者鎖定的是18~28歲的年輕人。而這個年齡段的消費者更看中品牌和品質。名創優品打造出來的日式風格、精致的設計、不錯的品質、超乎他們心裡價位的價格,很快就迎合了這個年齡段的消費者。短短4年多時間,名創優品進入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店接近3000家,銷售業績突破120億元,並在2018年提出到2021年在100個國家開店10000家,銷售額超過1000億元。

  NOME與名創優品的商標糾紛

  名創優品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品牌,但與此同時,也引來了大量的模仿者,據統計國內目前已經有近100個品牌在模仿名創優品的商業模式和店面設計,而陳浩也是其中一個模仿者。陳浩借鑒名創優品的商業模式和設計風格,推出了服裝品牌KM,KM全面模仿名創優品,包括服裝店門頭的雙logo的擺放方式、收銀台放置於門口、加盟託管模式、加盟商分成比例都跟名創優品比較相似。

  然而,經歷了短暫的快速擴張後,由於產品缺乏創新,商業模式雷同,KM快速擴張的勢頭很快走向式微。這讓陳浩開始反思,於是2017年,陳浩推出一個“居家品牌+服裝”的品牌,這就是NOME家居的由來。

  作為NOME的投資方,今日資本的總裁徐新表示,經歷了過去幾年從Online到Offline的潮起潮落,移動互聯網的線上紅利已經宣告尾聲,線下流量正成為新戰場,新入口機遇則在於對剛性需求的深度挖掘。NOME希望以用戶體驗為中心,重構“人貨場”的組合,開創“用戶自迭代的商業模式”,告別落後,擁抱更新,找到了破壁家居零售市場的方式。

  但NOME家居在創辦之初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NOME這個商標由於和幾個現成的商標太過接近,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沒辦法注冊成功的。但由於陳浩團隊法律意識淡薄,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巨大隱患,僅僅是是提交了一份商標申請就開始加盟連鎖經營了。

  葉國富方面立即開展商標爭奪之戰,購買了數個和NOME相近的保護商標,再來以此為基礎申請注冊NOME商標,並著手開展品牌構建及開店計劃。雖然,陳浩先創辦了NOME這個家居品牌,但從法律意義上看,NOME這個商標卻屬於葉國富。陳浩要麽放棄NOME這個品牌,重新注冊新商標,要麽重金從葉國富手裡收購NOME這個商標,除此之外沒有第三條路線。

  對於NOME的處境,北京實地律師事務所創始人范伯松認為,根據優先使用原則,陳浩還是可以繼續使用NOME的商標,但沒有商標權,而且不能擴大經營規模。“如果不是馳名商標的話,只可以對對方惡意注冊進行訴訟,但是機會幾乎沒有。”

責任編輯:李彥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