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針灸冷知識,99%的人都不知道!

針灸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它是一種「內病外治」的醫術。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以及應用一定的操作法,來治療全身疾病的。

針灸療法是祖國醫學遺產的一部分,也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民族醫療方法。

千百年來,對保衛健康,繁衍民族,有過卓越的貢獻,直到現在,仍然擔當著這個任務,為廣大群眾所信賴。

1針灸分類

1、毫針刺法:

指利用毫針刺入或刺激腧穴經絡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包括持針法、 進針法、 行針法、 補瀉法、 留針法、 出針法等。

有嚴格的操作規程和明確的的要求,其中針刺的術式、手法、量度、得氣等尤為重要。是諸多刺法中的主體,是針灸醫生必須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

2、灸法:

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部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目的的一種外治方法。

3、拔罐法:

應用各種方法排除罐筒內空氣以形成負壓,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吸筒療法、拔筒法。

古代有以獸角製成的,稱角法。通過吸拔,可引致局部組織充血或鬱血,促使經絡通暢、氣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氣、止痛消腫、散寒、除濕、散結拔毒、退熱等作用。

4、其他刺法:

三棱針刺法,皮膚針刺法,皮內針刺法,火針刺法,芒針刺法,電針刺法。

5、現代刺法灸法:

耳針法,頭針法,眼針法,手針法,足針法,腕踝針法。聲電波電針法,電火針法,微波針法。

穴位雷射照射法,穴位貼敷法,穴位埋線法,穴位磁療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針法,穴位電離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結紮法。

6、梅花針療法:

梅花針療法,也稱皮膚針療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針結成叢針,彈刺皮膚經絡穴位。

7、艾灸:

艾灸療法有艾條灸、艾炷灸和溫針灸等。艾條灸分溫和灸、雀啄灸和熨熱灸三種。

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間接灸兩種。溫針灸又稱針上加灸或針柄灸,即針刺得氣後在針柄上套艾條,點燃,使其通過針體傳入穴位內。

適應症:

寒凝血滯經脈痹阻所致的風寒濕痹(如腰肌勞損、腰腿疼痛、肩周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等)、痛經、經閉、面癱、腹痛等;

風寒外襲之表證(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嘔吐、胃痛、腹瀉等;脾腎陽虛之久泄、久痢、遺尿、早泄、陽痿等;氣虛下陷之內臟下垂、脫肛、陰挺、崩漏等。

禁忌症:

由於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另一方面,施灸的過程中會耗傷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較多,有些禁忌雖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況確實是應禁忌的。

1、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頭、陰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關節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處、心臟部位不要灸,眼球屬顏面部,也不要灸。

2、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顏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響美觀。

3、無自製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4、某些傳染病、昏迷、高熱、抽風期間,或身體極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極度疲勞,過飽、過飢、酒醉、大汗淋漓、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6、高血壓病人頭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時一定要特別小心,不可灸傷皮膚,更不可實施疤痕灸。

7、從中醫角度來說,還有一些證候是不合適艾灸的。

如:外感或者陰虛內熱證,凡脈象數、急者禁灸;抽搐、高熱、極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

艾灸因其行氣通絡、溫經散寒、扶養固脫、昇陽舉陷的作用,廣泛地運用於疾病的治療和家庭的保健。愛美的女士更通過艾灸來達到調整身體健康狀態來延緩衰老、美容的目的。

專家建議,家庭艾灸可以選擇艾條灸或者是隔薑灸,專業的艾灸療法,應該到正規的醫院進行治療,不可盲目自醫或者是選擇一些小美容院、養生館來進行治療。

2針灸特點

針灸療法的特點是治病不靠吃藥,只是在病人身體的一定部位用針刺入,達到刺瀲神經並引起局部反應,或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局部,以達到治病的目的。前一種稱作針法,後一種稱作灸法,統稱針灸療法。

針灸療法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臟腑,辨明它是屬於表裡、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

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針灸療法的優點:

第一,有廣泛的適應症,可用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疾病的治療和預防;

第二,治療疾病的效果比較迅速和顯著,特別是具有良好的興奮身體機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鎮靜、鎮痛等作用;

第三,操作方法簡便易行;

第四,醫療費用經濟;

第五,沒有或極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協同其他療法進行綜合治療。這些也都是它始終受到人民群眾歡迎的原因。

3針灸疼痛與否

針灸的是否有疼痛的感覺取決於兩個方面,一個是醫生,另一個是病人。

一般來說,針灸刺入人體後會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這些都是針刺得氣的反應,是好的表現。

當然,一個身心放鬆的病人,也會配合醫生的進針,減少針刺發生疼痛的概率。

一個非常緊張的病人,他的那種不好的疼痛感是會經常發生的所以說,針灸的疼,不是絕對的,好的疼可以解除病人的痛苦。

不好的疼,是因為病人的緊張和醫生的技術太差造成的。如果你在做針灸時,能夠做到全身心的放鬆,並且找一個好的針灸醫生來扎針,那麼,你基本上不會被疼痛困擾。

4針灸的應用

針灸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形成了由十四經脈、奇經八脈、十五別絡、十二經別、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以及孫絡、浮絡等組成的經絡理論,以及361個腧穴以及經外奇穴等腧穴與腧穴主病的知識,發現了人體特定部位之間特定聯繫的規律,創造了經絡學說,並由此產生了一套治療疾病的方法體系。

由於針灸療法具有獨特的優勢,有廣泛的適應性,療效迅速顯著,操作方法簡便易行,醫療費用經濟,極少副作用,遠在唐代,中國針灸就已傳播到日本、朝鮮、印度、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並在他國開花結果,繁衍出一些具有異域特色的針灸醫學。

到目前為止,針灸已經傳播到世界一百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為保障全人類的生命健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針灸是在中國歷代特定的自然與社會環境中生長起來的科學文化知識,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思維和文化精華,涵納著大量的實踐觀察、知識體系和技術技藝,凝聚著中華民族強大的生命力與創造力,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應該受到更好的保護與利用。

針灸能治療很多病情,用於美容,最多的就是治療成人痘和減肥。

1、針灸去痘原理:

根據每個人的長痘具體原因,比如肺火、胃火或者脾胃不調等,有針對性地製訂針灸調理的方案,通過治療病症,實現經絡通暢,實現去痘美容的目的。

2、針灸減肥原理:

針灸減肥是通過刺激經絡腧穴來調整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髓質兩大系統功能,加快基礎代謝率,從而促進脂肪代謝,產熱增加,使積存的脂肪消消耗;進而調整、完善、修復人體自身平衡。

針灸減肥通過扶正祛邪,刺激腧穴,調整經絡,達到加強脾腎功能,扶助正氣,又通過經絡的疏通作用祛除停滯於體內的邪氣,不僅能取得整體減肥的效果,而且能消除局部脂肪達到局部減肥的目的。

第一:通過針灸減肥能有效調節脂質的代謝過程。肥胖症患者的體中過氧化脂質高於正常值,針灸打通人體減肥要穴後,可以使人體中過氧化脂質含量下降,加速脂肪的新陳代謝,從而達到減肥目的。

第二,可以糾正患者的異常食慾,通過對神經系統的調節,可以抑製胃酸分泌過多,達到不乏力、不飢餓的目的。

針灸以後,胃的排空減慢,胃不空了,自然就有飽的感覺,可以不太想吃東西了。

第三,在於有效調節內分泌紊亂。肥胖症患者的內分泌紊亂髮生率極高,為什麼生了小孩的婦女會發胖,不單是營養過剩,還有生小孩後打破了她的內分泌平衡,引起發胖,女人到了更年期時,內分泌紊亂同樣引起發胖。

在採用針灸減肥時調節「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和「交感腎上腺皮質」兩個系統使內分泌紊亂得以糾正,並加速脂肪的新陳代謝,因此達到減肥的目的。

當前減肥方法很多,但針灸減肥有獨特的療效,即安全方便,又無不良反應。

針灸減肥不同於藥物減肥等,藥物作用通常有一定的期限,而針灸減肥是通過調整患者內在功能而發揮內因作用,所以一般不會在針灸減肥治療停止後很快又發胖。

也就是說,針灸減肥一般不反彈。

近年來,針灸減肥己倍受國內外學者所關注,是目前最有效的一種健康減肥方法。特別是針灸治療由內分泌失調引起的肥胖、單純性肥胖等,可迅速減去多餘脂肪,收緊皮膚、不鬆弛、無皺紋,且影響身體健康。

針灸減肥適用於長期減肥無效、藥物減肥失敗者,具有肥胖患者無需節食、無需大運動量運動、無手術痛苦等優點。

針灸治療的適應範圍很廣,舉凡內、外、傷、婦、兒、五官、皮膚等各科的許多疾患,大部分都能應用針灸來治療,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公開宣布針灸對一些疾病確實有幫助。

以下列出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的43種針灸有效的病症,包括:

一、呼吸系統疾病

1.鼻竇炎;2、鼻炎 ;3、感冒;4、扁桃腺炎; 5、急、慢性喉炎;6、氣管炎;7、支氣管哮喘

二、眼科疾病

8.急性結膜炎;9、中心性視網膜炎; 10、近視眼;11、白內障

三、口腔科疾病

12.牙痛; 13、拔牙後疼痛;14,牙齦炎

四、胃腸系統疾病

15.食道、噴門失馳緩症;16、呃逆; 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 20、慢性十二指腸潰瘍(疼緩解) ;21、單純急性十二指腸潰瘍炎;22、急、慢性結腸炎; 23、急性(慢性)桿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瀉; 26、腸麻痹

五、神經、肌肉、骨骼疾病

27.頭痛;28、偏頭痛;29、三叉神經痛;30、面神經麻痹;31、中風後的輕度癱瘓;32、周圍性神經疾患; 33、小兒脊髓灰質炎後遺症;34、美尼爾氏綜合征;35、神經性膀胱功能失調; 36、遺尿;37、肋間神經痛;38、頸臂綜合征;39、肩凝症;40、網球肘;41、坐骨神經痛;42、腰痛;43、關節炎;44.小兒腦癱。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