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傳統醫學中腫瘤的五大病機

中醫腫瘤的病機,就是研究在病因作用於人體後,引起腫瘤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中,機體內所發生一系列變化的機制。

儘管腫瘤的種類繁多,臨床徵象錯綜複雜,但從總體上來說,腫瘤的病機可歸納為:臟腑失調、氣滯血瘀、痰濕凝聚、熱毒內蘊、正氣虛弱五個方面。

一、臟腑失調

臟腑是指五臟六腑,五臟即心、肝、脾、肺、腎,具有化生和貯藏精氣的作用;六腑為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具有受納和傳化水谷的作用。臟腑失調,指臟腑病機。是指在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中,臟腑生理功能失調及其物質虧損的病變機制。人體的生命活動,以臟腑物質和功能活動為本源。臟腑功能活動的盛衰,決定著人體健康狀況。任何疾病因子都必須作用於臟腑系統,使臟腑系統功能失調或物質虧損,才能使疾病發生。若臟腑失調.則引起氣血紊亂,或先天臟腑稟賦不足,皆為腫瘤發生的內在因素。臟腑虛弱,陰陽不和,功能失調。

1.心的病機特點主血脈,為人體生命活動中心,心主神明,為情志思維活動中樞。心的病變主要表現為血脈運行和神志活動兩方面的異常,而出現心悸、失眠、神昏、發狂等癥狀。心的病變有虛實的不同,虛證多為氣血陰陽的不足,實證多為火、熱、痰、瘀等病邪的侵擾。如腦腫瘤、血管瘤等具有心臟病變特點。

2.肺的病機特點肺主氣而司呼吸,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通道和場所。肺為水之上源,通調水道。宣降失常為肺的基本病理變化。如果肺失肅降,就會產生兩種病理變化,一則肺氣上逆,不但直接引起肺臟病變,出現喘咳等症,還可影響臟腑間的氣機升降運動;二則會使通調水道的功能失常,造成津液代謝的障礙,與痰飲和水腫的形成有關。肺的主要病理特點為氣機升降出入和津液敷布的失常。如肺腫瘤、鼻咽癌、皮膚癌等多具有肺臟病變特點。

3.脾的病機特點脾主運化而升清,主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脾的基本病理變化,主要表現在對食物消化吸收的障礙、生血統血的失常和水液輸布的失司等三個方面。脾的病理又可表現在脾陽上升的失調,造成脾失健運,水濕中阻,而濕盛又最易困脾,形成惡性循環。脾的病變往往以脾虛濕盛為特點。如食管腫瘤、胃腸腫瘤、胰腺腫瘤、白血病等具有脾臟病變的特點。

4.肝的病機特點肝主疏泄,藏血,為風木之臟,主升主動,體陰而用陽,喜條達而惡抑鬱。肝臟在病理過程中,主要表現有三個方面:一是肝氣易於鬱結,以致氣機阻滯,血行不暢。若鬱久不解,又易於形成瘀滯或化火;二是肝之陰血易於虧損,而導致肝陽之相對亢盛;三是肝陽易亢,而化火生風動血。肝的病理變化複雜多端,以肝氣常有餘、肝陰常不足為重要特點。如乳腺腫瘤、肝膽腫瘤、子宮腫瘤等具有肝臟病變的特點。

5.腎的病機特點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貯藏精氣,為先天之本,水火之臟,內寓真陰真陽,是人體陰陽之根,生命之源。腎病變中最易耗傷精氣,伐其根本,從而導致生長髮育、生殖及腦、髓、骨等方面的功能不足。腎主水,司二便,故腎病變就會產生水液代謝障礙和二便的異常。如骨腫瘤、腦腫瘤、攝護腺腫瘤、子宮腫瘤等均具有腎臟病理特點。

腎與五臟關係非常密切,腎一方面「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另一方面五臟之陰都由腎陰來滋養濡潤,五臟之陽都由腎陽來溫煦推動。所以,腎的病理性虛虧常具有整體性的影響。如腎陽虛衰,他臟之陽亦不振,會出現心腎陽虛、肺腎氣虛、脾腎陽虛等;腎陰虧虛,必至他臟陰液亦不足,如出現心腎陰虛、肝腎陰虛、肺腎陰虛等。「五臟之傷,窮必及腎」,他臟之虛損到一定程度,也勢必進而導致腎之陰陽虛衰,臨床上腎與他臟合病最多。腫瘤後期,多見於多臟器損傷和陰陽氣血虧損的病變(惡病質)。

二、氣滯血瘀

氣滯是指氣機流通不暢而鬱滯的病理狀態,泛指一切氣機鬱滯,運行不暢之證;而「氣鬱」,主要是指情志不舒引起的氣機運行不暢。但也有將氣滯與氣鬱通稱的。引起鬱滯的原因很多:由情志抑鬱不舒,或因痰、濕、食積、瘀血等有形之邪阻礙氣機,有因外邪侵犯抑遏氣機,或因臟腑功能障礙(如肝失疏泄,肺失宣肅,皆可引起氣滯),亦有因氣虛,運行無力而滯者。不同部位的氣滯其病機與臨床表現也各不相同。如:肺癌患者,由於肺失肅降,上焦氣機壅滯,症見胸悶咳喘;肝癌早期病人,由於肝失疏泄,肝經鬱滯,出現脅肋脹悶;胃腸腫瘤患者,由於胃腸氣滯,則見脘腹脹痛,時作時止,時重時輕,得矢氣、噯氣則脹痛減輕。通觀各種氣滯,氣鬱滯而不通,是其共同的病機。因此,悶、脹、痛是其最常見的共同臨床表現。由於氣推動著血、津液的運行與臟腑的生理活動,氣滯不通則對津液、血、臟腑功能活動都有不良的影響。如氣滯不暢,會引起血行也不暢,形成血瘀;氣行不暢可使津液運行也不暢,進一步會引起津液停聚,而形成痰、飲或水腫;氣行不暢還可使臟腑功能發生障礙。此外,因氣有溫煦作用,氣滯不通,鬱久化火,而出現火熱徵象,一般稱為氣鬱化火之證。

血瘀是指血液運行遲緩和不通暢的病理狀態。血瘀的成因,主要有五個方面:①氣滯②氣虛③血寒④血熱⑤外傷。血瘀的形成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如出血成瘀,治療不徹底、吐衄不盡,或病後的變化等。局部血瘀可以發生在臟腑、形體、經絡、九竅的任何部位。血瘀的病機主要表現為:血瘀氣滯,不通則痛;血瘀而形成瘀血積聚,發為腫塊而成癌瘤。隋代巢元方《諸病源侯論·噎嗝》說:「……此由憂恚所致,憂恚則氣結,氣結則不宜疏,使噎。」元代滑壽《難經本義》謂:「積蓄也,言血脈不行,蓄積而成病也。」清·鄒嶽《外科真詮》指出:「(石疽)乃肝經鬱結,氣血凝而成。」

氣滯血瘀是形成癌腫的重要病理機制。

瘀血學說的研究已被國內外學者廣泛重視,癌症組病人的血栓長度、血栓濕度、血栓乾重、血小板粘附率明顯高於健康人,說明體內血栓可能與癌症的發生、發展有一定關係。血瘀型惡性腫瘤患者的熒光偏振度和膜微粘度明顯高於健康對照組,紅細胞膜的流動性低下,可能參與惡性腫瘤血瘀形成,這為活血化瘀法治療惡性腫瘤提供了客觀依據。

三、痰濕凝聚

痰濕是指機體失其正常運化而停積於體內的病理產物。由於它隨體質、疾病性質而有熱化、寒化之異,形態上有粘稠之分。它的成因主要有:①脾土虛弱,清者難以上升,濁者難以下降,留於中焦,停滯膈間,內積為飲,凝聚為痰。脾為痰飲水濕產生之源。②肺失宣肅,治節無權,津液不能輸布.內聚而成水濕痰飲。若肺臟有熱,還可以煉液成痰。還可以因脾腎陽虛而「水泛為痰」,「上漬於肺」。故常有「肺為貯痰之器,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③腎主調節水液而司開闔,開闔不利,水濕停積,聚而為痰。命門火衰,不能溫運脾陽,即所謂「火不生土」,造成津液不能運化,積聚水濕,流遍肢體,釀成痰濁。張景嶽在《景嶽全書·痰飲》中指出:「蓋痰即水也,其本在腎,其標在脾。在腎者,以水不歸源,水泛為痰也。在脾胃,以飲食不化,土不製水也。」④肝主疏泄:肝的疏泄功能有保持全身氣機暢通的作用,津液是靠氣的推動而運行全身。肝氣條達,則氣

行津也行;肝失疏泄,則氣滯津停而成痰飲。肝氣失於疏泄,氣機流行不暢鬱聚生痰。⑤三焦具有通利水道的作用,三焦氣化失常,或者氣機閉塞,水液則無法正常運化,停留而成水濕痰飲。

《聖濟總錄》曰:「若三焦氣塞,脈道壅滯,則水飲停聚不能宣通,聚而成痰飲,為病多端。」水濕痰飲依其性質、體內不同部位的受侵以及成因可分為:寒濕、濕熱、痰、飲、水腫等五種類型。所以,濕濁鬱積肌體日久,便成濕毒,濕毒積於腸間,可致「濕毒便血」;鬱於肌膚,易生瘡痛。濕聚、濕毒反覆發作也是腫瘤的誘發因素之一。

四、熱毒內蘊毒

熱毒內蘊毒是由外邪侵襲機體而來,實際包括了病毒感染,煙草、油煙的汙染毒素,職業環境中的化學毒素,生活環境中的空氣、水、土壤汙染毒素,酒飲食中的各種毒素等。或由痰、濕、瘀血等病理產物久積體內,經絡、臟腑氣機阻礙,鬱而生毒,熱由毒所生。其機制有四:①感受邪毒如性質屬陽,則陽毒之邪侵入肌體,與人身之陽相加而成熱毒,同時陽毒之邪其性燔灼,易耗陰液,而出現熱毒熾盛。②若感受陰毒之邪抑遏機體之陽氣,開始出現陰盛則寒的病機,以後由於氣有溫煦作用,被鬱體內,則可因其積聚而由溫變熱,病機也由陰盛轉為陽盛,而成為熱毒。③邪毒入侵肌體後與病理產物瘀血、痰、濕等互結,導致營衛不和,經絡臟腑氣機失暢,鬱久化熱而成熱毒。④素體陰虛,或久病、重病傷陰或情志內傷,鬱久化火,陰液耗損,虛火熾盛而生熱毒。總之,邪是毒依存的條件,毒是致病之因,熱是毒的致病之果。熱又與毒互結,內蘊機體導致癌腫發生。如果熱毒鬱結較甚,肌體正氣虛弱,不能透毒外出,以致熱毒結滯難化,積聚不去,久而久之,發為癌腫。因此,熱毒之邪是癌瘤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大劑量的清熱解毒藥和滋陰降火藥,確有改善癌症病人的癥狀,控制腫瘤發展的臨床效果。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清熱解毒藥白花蛇舌草,對急性淋巴細胞型、粒細胞型、單核細胞型以及慢性粒細胞型的白血病有較強的抑製作用,其水煎液對小鼠子宮頸癌、小鼠肉瘤、肝癌實體型、艾氏腹水型癌均有抑製作用。半枝蓮列動物實驗性腫瘤,如肉瘤、艾氏腹水癌、腦癇均有抑製作用。

五、正氣虛弱

人體正氣虧虛,病邪亢盛,機體抗邪無力,不能製止邪氣的致癌作用,機體不斷受到病理性的損害,癌腫就發生、發展。同時,人體正氣虛弱,臟腑生理功能就失調、紊亂,瘀血、痰濕等病理產物就因此而滋生,造成了腫瘤發病的病理基礎。《外證醫編》指出:「正氣虛則成岩。」《婦人良方大全》亦指出:「肝脾鬱怒,氣血虧損,名日乳岩」。腫瘤的發生與臟腑功能失調有關,並以脾腎虛損為主。因為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腎虛損則正氣虛弱,易致邪侵。癌瘤的發病機制是由於正氣虛弱,臟腑經絡功能失調,客邪留滯而致氣滯血瘀、痰凝濕聚,互相搏結,蘊結體內而發生。大多癌瘤患者的機體免疫功能均較正常人低下,而通過中藥扶正培本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抗癌的能力,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甚至可以使癌腫縮小,使病人康復。因此,採用扶正祛邪的治則是中醫藥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中醫藥治癌的特色所在。(李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