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小兒高熱驚厥怎麼辦 家長要牢記5點

小兒高熱驚厥是一種常見的情況,也是一種嚴重的現象,我們要引起重視,特別是在孩子出現了癥狀後,我們要清楚急救的處理,而且也要及時就醫。

小兒高熱驚厥有三徵兆

1、手腳冰涼:高燒的時候孩子通過血液循環,產熱最多的臟器是大腦和心臟,活動越多,產熱越多,這個時候四肢的血液不會吸收,四肢的血管就收縮了,僅供中央大腦和心臟,四肢冰涼。這樣的孩子預示著馬上要高燒,這種高燒一燒都會到39度、40度,特別是在發燒初期的時候會高熱驚厥,這個時候最重要。

2、老睡覺的孩子:不哭不鬧的孩子,孩子一哭一鬧一頭汗,燒就退下來了。所以,老睡覺的孩子要注意。

3、捂的嚴的孩子:我們常常說「大人發燒了,捂一身汗,捂三層被子,捂一身汗。」但是小孩的發育系統不完善,越捂體溫越高,發燒之後和外界有對流,有散熱,散熱散不去,高燒根本退不下來,又不會出汗,所以越捂越高。所以,高熱驚厥經常發生在疾病的初期,更常見的是發生在去醫院的途中或者候診的時候發生高熱驚厥。

小兒高熱驚厥特點

1、好發年齡為6個月至3歲,6個月以下、6歲以上極少發生。

2、驚厥常在體溫升高時發作,體溫多在39~40℃以上,體溫越高抽搐的概率越高。

3、70%發生於上呼吸道感染初期,其餘發生在呼吸道感染和出疹性疾病中。

4、全身性抽搐伴有意識障礙,但驚厥止後,意識很快恢復;發作後無異常神經系統體征,腦脊液檢查除壓力增高外無異常發現。

5、預後多良好,少數可轉變為癲癇。根據臨床特點,分為單純性與複雜性熱性驚厥。後者存在較高的癲癇危險性,預後有顯著差別。


小兒高熱驚厥癥狀

1、前期癥狀:患兒可能會極度煩躁或不時「驚跳」,精神緊張,神情驚恐,四肢肌張力突然增加;呼吸突然急促、暫停或不規律;體溫驟升,面色劇變;瞳孔大小不等;邊緣不齊。

2、典型癥狀:突然起病、意識喪失、頭向後仰、眼球固定上翻或斜視、口吐白沫、牙關緊閉、面部或四肢肌肉呈陣攣或強直性抽搐,嚴重者可出現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呼吸不整、青紫或大小便失禁。驚厥持續時間數秒至數分或更長。繼而轉入嗜睡或昏迷狀態。在發作時或發作後不久檢查,可見瞳孔散大、對光反應遲鈍,病理反射陽性等體征,發作停止後不久意識恢復。

3、具體疾病的典型癥狀:

(1)熱性驚厥的類型:根據起病年齡、驚厥的嚴重程度、神經系統體征等可將熱性驚厥分為單純型和複雜型兩個類型。單純型多在4個月-4歲之間起病,高熱後很快出現驚厥,驚厥持續時間在5-10min以內,驚厥發作為全身性,發作前後神經系統正常,熱退一周後腦電圖正常。此型佔熱性驚厥大多數,預後良好。複雜型驚厥持續時間超過15-30min,驚厥為全身性或局灶性,可有神經系統體征,一次發熱過程中驚厥發作2次或2次以上;可在6個月以下或6歲以上發病。此型僅佔少數。

(2)若是低鈣血症引起的抽搐,患兒可意識清楚。若意識尚未恢復前再次抽搐或抽搐反覆發作呈持續狀態者,提示病情嚴重,可因腦水腫、呼吸衰竭而死亡。如抽搐部位局限且恆定,常有定位意義。

(3)新生兒驚厥常表現為各種各樣多變的異常動作,如呼吸暫停、不規則,兩眼凝視、陣發性蒼白或紫紺。嬰幼兒驚厥有時僅表現口角、眼角抽動,一側肢體抽動或雙側肢體交替抽動。新生兒驚厥表現為全身性抽動者不多,常表現為呼吸節律不整或暫停,陣發性青紫或蒼白,兩眼凝視,眼球震顫,眨眼動作或吸吮、咀嚼動作等。

(4)驚厥持續狀態:驚厥持續30分鐘以上,或兩次發作間歇期意識不能完全恢復者。為驚厥的危重型。由於驚厥時間過長可引起高熱、缺氧性腦損害、腦水腫甚至腦疝。


小兒高熱驚厥怎麼辦

1、要給孩子降溫:發現孩子驚厥癥狀,家長要及時打開房間的窗戶,保持室內通風和空氣新鮮。患兒出汗多時可用毛巾擦乾身體,換一套貼身衣服。多喝白開水或果汁對降低體溫有幫助。

2、採取冷敷:家長可採用冷濕毛巾置於患兒液窩、腹股溝、膕窩(膝關節後面)等處,每3-5分鐘更換一次。這些部位血管比較豐富,並且離體表近,易於散熱。

3、採用溫水擦浴:家長可將孩子放到約32-34℃的溫水中,浸浴10-15分鐘,然後用毛巾包裹擦乾身體。

4、口服退燒藥:如果採用上述物理降溫措施患兒仍高熱不退,家長可給患兒服用適量的退燒藥,如阿苯片等。

5、驚厥時的處理:孩子驚厥發作時,家長要及時解開孩子的衣扣,以免影響呼吸。用乾淨的紗布或手絹,疊放在上、下齒之間,防止咬破舌頭。但不要塞入過猛,或把口腔塞得過滿,避免造成窒息或阻礙呼吸。讓孩子頭歪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利於嘔吐物排出。用手指壓人中,促使孩子清醒。若體溫在39℃以上,可採取降溫措施。

小兒高熱驚厥注意事項

1、高熱驚厥時應松解衣褲,將寶寶置於通風的地方,立刻讓寶寶仰臥平躺,鬆開衣領,輕輕扶住寶寶的身體,以免造成關節損傷或摔傷。

2、為防寶寶的嘔吐物嗆入氣道,有意識地將寶寶的頭側向一邊,及時清理嘴裡、鼻子裡的分泌物,防止寶寶吸入異物引起窒息。

3、抽搐時寶寶常常發生無意識的舌咬傷,媽媽可用清潔紗布包裹小木板(或嬰兒杓的杓棒端)置於寶寶的口腔中。

4、抽搐發作時,媽媽用拇指壓按人中(鼻子下中間位置)以開竅醒神,直至抽搐緩解,但指甲不可太尖,也不可太用力,以免刺破寶寶皮膚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