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聯想財報真虧還是假摔? 美國減稅為何坑慘明星公司

  來源:財報研究院

  在資本市場上,會計是一門藝術,也是一個遊戲。

  近段時間備受關注的聯想集團在香港發布了其2017/2018年度財報,報告顯示,聯想集團的營業收入迎來小高潮,達454億美元,創下歷史第二高水準,逼近2014/2015財年463億美元歷史巔峰。

  值得注意的是,在營收逼近歷史新高的同時,財報顯示聯想集團在該財年账面上仍然虧損1.89億美元。不過,在“扣除一次性非經營支出”(以下簡稱“扣非”)後,聯想集團的稅前經營利潤為1.93億美元。

  究竟是什麽“非經常”的原因使得聯想集團账面上“蒙受損失”?這一正一負兩個利潤之間究竟隱藏著什麽樣的會計遊戲?到底哪個數據才是聯想集團17/18財年實際經營業績的真實體現?聯想集團到底是真虧還是假摔?

  聯想業績假摔,微軟高盛花旗全中招

  5月24日,聯想集團在香港發布2017/2018財年第四季度報告暨年報,報告顯示,聯想集團營業收入增長5.4%,達到了454億美元,創下歷史第二高水準,與2014/2015財年463億美元歷史巔峰僅相差2%左右。

  在淨利潤方面,聯想集團2017/2018財年虧損1.89億美元,但在扣非後其稅前利潤較上一報告期增加了將近1億美元,達到了1.93億美元。

  也就是說,一筆“非經營性支出”導致了聯想集團全年虧損,那這個元凶到底是誰?答案是美國稅改。

  公開資料顯示,因美國稅改導致的4億美元遞延所得稅資產的一次非現金扣減,是本財年聯想集團產生虧損的最主要原因。

  一位財會專業人士表示,去年美國頒布全新的減稅和就業法案(以下簡稱“稅改”),導致了包括聯想在內的一大批擁有美國業務的公司在集體進行了一次會計操作,導致大量公司账面受損。

  微軟於日前發布的財報顯示,當季營收289.2億美元,同比增長12%,但在稅改影響下,微軟一次淨利潤卻虧損63.02億美元。

  高盛、花旗等銀行均在近期宣告,將因稅改影響,導致盈利減少,其中花旗銀行表示可能減少盈利20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重置遞延所得稅資產,將一次性減計12.5億美元;高盛表示,將因此導致公司盈利減少50億美元左右。

  因此,無論是聯想,還是微軟、高盛和花旗,他們的账面虧損主要是一次性非經營損益造成的,這些账面的虧損數字並不代表上述公司的實際經營業績,而扣非後的稅前利潤,反而更能衡量這些公司主營業務實際經營狀況。

  罪魁遞延所得稅到底嘛東東?

  此番影響多家企業的遞延稅資產減值究竟是個什麽東西?要弄清楚這個概念,我們需要弄清楚兩個會計概念:遞延是什麽?企業為什麽要做遞延?

  我們首先回答第一個問題,遞延是什麽?專業角度來講,就是公司當期產生的利潤和實際支付的所得稅產生區別,而這一區別是由於使用了會計手段,使本來應該這一期繳納的稅放到以後去交,所以就產生了“遞延”的效果。

  舉例來說,A公司收購了一家機械製造的B公司,B公司的機器總價值3000元,按照會計規則這些機器需要按照3年折舊攤銷,殘值為0,這些機器每年能產生的收入是2000元,成本費用是500元,B公司所在地所得稅是20%。

  此時會有兩種折舊攤銷的方法,一種是直線攤銷,即每年攤銷100元,另一種是加速攤銷,即在開始的時候多攤銷一些,後期少攤銷一些,這樣前期就可以少交稅,把前期的稅放到後面去交,保證了前期的現金流,這樣的處理方式就叫遞延,而前期節省下來的稅款就叫遞延稅。

  直線攤銷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收入

2000

2000

2000

成本與費用

500

500

500

折舊

1000

1000

1000

稅前利潤

500

500

500

所得稅(稅率20%)

100

100

100

淨利潤

400

400

400

現金淨額

1400

1400

1400

  加速攤銷法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收入

2000

2000

2000

成本與費用

500

500

500

折舊

1500

1000

500

稅前利潤

0

500

1000

所得稅(稅率20%)

0

100

200

淨利潤

0

400

800

現金淨額

1500

1400

1300

  通過對比兩種會計處理方式我們可以發現,在改變折舊方式,使所得稅出現遞延後,第一年多計提了折舊,減少了稅務支出,現金流好於通過直線攤銷法。不僅僅是改變折舊方式,只要通過會計處理保留現金流延緩支付稅款所得到的類似“負債”都可以看作遞延所得稅資產。

  這已經回答了第二個問題,就是一家企業為什麽要讓账面出現遞延所得稅資產,因為這是一個現金為王的社會,账面上利潤的風光遠不如充足的現金流重要。尤其是很多業務擴張期的公司,充裕的現金流意味著可獲得更強的擴展業務的彈藥,股神巴菲特就很推崇遞延所得稅的作用。

  當然,以上只是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與負債的一種情況。此外,還有一種常見情況也會產生遞延所得稅資產或負債:比如一家企業編制財務報表時,账上顯示有10億美元的利潤,那麽企業就暫時按10億美元為基數繳納公司所得稅;但是,繳完稅後沒多久,這個企業在該會計年度內的一筆1億美元的應收账款突然打了水漂,這樣一來,該會計年度內上述企業實際的利潤只有9億美元——也就是說,這家公司多繳了不少公司稅,這種多繳的部分就會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

  美國減稅怎反害一眾企業“巨虧”?

  一般人的邏輯是,美國稅改是給企業減稅,既然是減稅,應該是增加了企業利潤才對,為何這次減稅反倒害慘了那麽多企業,導致他們的財報集體出現账面巨額虧損?

  “美國稅改之後,企業稅率明明由35%降至21%,然而從表面來看,大批企業反倒財報上轉為虧損,令人愕然,”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吳奕捷曾公開表示,“但其實,這只是會計遊戲而已。”

  聯想的財報顯示,聯想集團當初在美國收購摩托羅拉與IBM的X86業務時計入虧損,這些虧損在美國形成遞延所得稅資產。

  那麽聯想的這些遞延所得稅資產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

  我們假設這麽一個場景:聯想因為收購摩托和IBM的X86業務時,可能在前幾個會計年度累積計入10億美元(這個數只是個假設)的虧損,而按照美國稅法,這10億美元的虧損,可以在聯想未來的幾年的盈利中衝減掉,聯想可以用按衝減之後的盈利數為基礎繳納公司稅,比如說,2018財年,聯想盈利15億美元(這個數也是假設),那麽聯想當年就可以按5億美元(15-10=5)為基數繳納公司稅。

  這也意味著,如果按照減稅前美國35%的公司稅率計算,聯想上述10億美元的損失可以讓公司在未來盈利時抵扣3.5億美元的公司稅,這3.5億美元的公司稅抵扣額度,就在聯想的資產負債表中形成了遞延所得稅資產。

  但現在問題來了,由於美國減稅了,公司稅稅率變成了21%,這樣一來,聯想的上述10億美元的損失,實際只能用來抵掉未來2.1億美元的公司稅——也就是說,聯想因上述10億美元損失而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預計將減少1.4億美元(3.5-2.1=1.4),按照會計準則,聯想資產負債表上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就需要相應地做1.4億美元的減記——此時,假設聯想的主營業務實際經營利潤為1億美元(仍然是假設數字),那麽在做完上述減記後,聯想的利潤表上就會留下4000萬美元的账面虧損!

  那麽,聯想因這次美國改到底需要減記多少遞延所稅資產呢?根據此前的三季報,準確的數字應該是4億美元,這正是導致聯想主業盈利的同時,發生奇怪的账面虧損的主要原因。

  一位財務行業的業內人表示,大部分美國企業都會通過提前計提折舊、保留過去稅收減免和扣除優惠來抵消未來的稅單,而此前美國所得稅率35%,在下調至21%之後,所得稅總額就減少了,因此遞延所得稅資產就減少了,需要通過會計操作在账面上進行一次性核銷,業內叫撇帳,這種撇账實際上是一次性的非現金扣減,不會對企業的現金流產生任何影響,只會影響公司的账面利潤數字。”該人士如是說。

  也就是說,無論是聯想還是微軟,一方面此次減記資產造成的虧損都是一種會計遊戲,與實際經營沒有任何關係;另一方面美國稅改之後稅率下調,未來的利潤太空將更大。

責任編輯:陳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