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太古帶著1.2億元來了 外資能做好中國茶飲嗎?

經濟觀察報 記者 鄭淯心傳統而複雜的茶產業,引來了外資的加碼。

10月17日,太古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詹姆士芬利(JamesFinlay)投資1.2億元的精製茶加工廠正式開業投產,該茶廠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距離貴陽機場五個多小時車程,芬利選擇這裡,是因為貴州茶發展的廣闊前景。

芬利的到來改變了當地茶農的生產經營方式。10月18日,在一個呈現山谷形狀的兩萬畝茶園裡,農戶在農藥和肥料的使用上形成了規範的習慣,貧困戶通過給芬利茶葉供貨收入得到提高,原本茶園只是在3月-5月采一次春茶,通過芬利的項目對茶園改造,這部分茶園在5-10月也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茶葉集采,延長了加工周期。

中國茶產業隨著消費升級、人們健康生活要求提高而變得活躍起來。芬利提供的數據顯示,中國茶在2018年產量躍居世界第一,佔全球產量的45%,中國有1/4的人口喝茶,人均消費茶葉1.2公斤。2019年,中國茶葉產量產值不斷上漲,出口量出口額不斷增加,內銷量與內銷額也不斷提高,茶行業未來發展前景具有巨大的潛力。

然而,茶產業長期存在諸多挑戰。一茶業人士對記者稱,中國茶不僅面對外來競爭,茶葉產業技術水準與先進產茶國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中國的茶葉加工行業仍然存在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產品品質參差不齊等弊端。其次,中國茶泡茶工序過於繁瑣,只有簡單方便喝好茶,才能滿足不同場景和人群的需要。再次,中國茶葉到現在仍然處在有品類無品牌時代。消費者可能都知道鐵觀音,龍井茶,佛手茶等品類,卻不知道這些品類中有哪個比較知名的品牌。所以如何使品牌文化價值深入人心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另外,中國茶葉價格往往受市場影響波動很大,市場亂像叢生,沒有一個標準和規範,價格戰影響到整個茶葉市場健康發展。

在這樣的茶市場裡,外資的芬利是否會水土不服?他們如何做?

外資帶著1.2億來了

芬利集團成立於1750年,是一家為全球飲料品牌提供茶、咖啡和植物提取物的國際供應商,現屬於太古集團,總部位於英國倫敦。

太古核心業務分屬五個營業部門:地產、航空、飲料、海洋服務和貿易及實業。太古的母公司英國太古集團總部設於倫敦,除持有太古公司34%股權外,亦是一系列全資擁有業務的控股公司,這些業務包括深海船務、冷藏、道路運輸及農業活動,主要營業地為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非、斯裡蘭卡、美國及英國。英國太古集團擔當太古政策的統籌人,並根據不同的協議在集團內提供管理及谘詢服務。

最早芬利是一家獨立的英國上市公司,後來太古公司英國的母公司開始投資,2000年,太古把芬利買下來進行私有化,目前芬利的股東只有一個為英國太古集團。

芬利茶廠的經營方式是B2B模式,芬利沒有自己的品牌,而是在品牌公司的後台,為品牌公司提供茶葉、茶粉、茶包等,芬利更多的是做供應鏈和價值鏈工作,把本屬於農產品的茶以可追溯的方式提供給品牌方。

芬利與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聯繫。早在1817年,芬利就首次與中國進行直接交易,很早就開始從中國採購茶葉。2012年以來,芬利集團增加了在中國的直接投資,貴州項目是芬利集團近幾年在中國最大的直接投資。

本次開業的詹姆士芬利思南縣精製茶加工廠位於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雙龍大道,總投資人民幣1.2億,於2018年開工建設,佔地23,535平方米(35.3畝),初期設計產能2萬噸,主要加工生產各種精製茶葉。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茶葉生產國,佔全球產量的40%。同時,中國也是世界上茶葉種類最多的國家,高達幾千種。芬利認為,中國茶業正在進行一場快速變革,芬利希望和中國一起參與並見證這場變革。

而貴州是中國最大的茶葉種植省份,在可以預見的幾年內,貴州的茶葉產量將超過世界第三大產茶國肯亞,發展潛力巨大。不僅如此,經過5年的跟蹤調研,芬利發現貴州政府部門在農藥控制方面做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好的市場效果。

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茶葉協會會長任廷祿對記者稱,茶產業是成為思南縣促推的主要產業之一,其采取了很多方式,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還有龍頭公司+村級集體組織,這些帶動模式讓土地農戶以村為部門,通過農戶流轉費,前三年農民實現了保底分紅,第四年土地流轉費作為基礎的分紅,農戶的收入又提升了10%。利潤還會進行二次分紅,當村集體組織發展茶葉產生利潤後,可對參與茶農、管後和采摘的農戶,根據工作量從這個利潤上提一些比例進行獎勵分紅。芬利也是看中了思南縣對茶業的管理規範選擇了投資。

在國際上,芬利有多種經驗。詹姆士芬利有限公司集團總裁欽博凱介紹,阿根廷的紅茶主要是出口到美國,美國人喝的紅茶70%左右是在阿根廷種的。芬利在2014年收購了阿根廷最大的茶園CasaFuentes,阿根廷的茶葉運送到智利加工廠進行加工做成茶粉,茶粉可以用於軟飲料、瓶裝飲料,該茶粉主要出口美國,美國的一些做瓶裝茶飲料的大品牌,大部分都是芬利的客戶。

詹姆士芬利思南縣精製茶加工廠也同樣主要用於出口。

思南白鷺茶葉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薑巍世代做茶,是芬利在思南縣的主要合作方之一,他對記者稱,在與芬利合作之前,他們公司隻做名優茶。春茶做一季,采一芽一葉的茶銷售,夏季茶不能銷售,也需要花錢去管理和修剪,修剪下來的茶沒辦法處理,還得花錢把它扔掉。沒和芬利合作之前,其實就處於一個很難受的狀態,如果說下決心不管理,春茶就沒有量;如果去管理,這個投入又收不回來。現在采摘後供芬利加工廠的精加工車間,最後變成合格的產品,出口到歐盟和美國。

複雜的茶產業

茶從微觀來看是一個普通的飲料,但從宏觀的角度看,茶跟文化交流有關。1700年左右,中國茶就慢慢開始出口到國外,一直到現在變成全世界消費者習慣的一個產品。大概1840年之前全球的茶都是在中國種的,從1840年之後,幾個公司就開始在印度、非洲、南美種茶,之後反而中國的出口茶變得不如後起的國家。全球40%的產量是在中國,出口只有一小部分,這是為什麽呢?詹姆士芬利(貴州)茶業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PatrickWatene對記者稱,一部分的原因是跟農產品的品質有關。

PatrickWatene對記者表示,為了讓產品可追溯,芬利貴州茶廠用到一項智能科技,可以把農戶跟消費者連接起來。他向記者演示,用手機掃碼小茶包上的二維碼,然後顯示相關信息,包括這一批茶是哪個地方種植的、由誰去采摘、加工流程等,PatrickWatene稱,這不單單是一個行銷的工具,對農戶來說他們可以通過這個系統去管理茶園,對出口溯源也很有幫助。

在系統裡,在茶園裡的每一個農事活動,包括鋤草、修棚、施肥,任何可能的農事活動全部都要進行記錄,然後再歸檔。在茶園,農戶會劃分區塊來監管不同區塊的狀態,最終形成一個可追溯的數據。這意味著,從農場、原料、進到工廠,最終又到了芬利的精製廠,都有數據可以追溯。

目前,由於發展初期,貴州工廠佔芬利的體量並不大。欽博凱也對記者表示,前幾年貴州的茶廠肯定不會迅速盈利,“沒有那麽容易的,未來會有一定的投資回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