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壽資管王軍輝:金融開放下保險資管面臨新形勢

  “金融業全面開放,將深刻重塑我國市場投資環境。面對新的形勢,機構投資者要有新認識、新定位、新戰略。”

  今日(6月27日),證券時報主辦的“2018年(第三屆)中國保險業資產負債管理年會”在深圳舉行,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裁王軍輝在會上作了名為《金融開放背景下的保險資管機構轉型》的主題演講。

  王軍輝結合中國保險資管業面臨新形勢,以及國際大型保險資管機構的經驗借鑒,提出了保險資管機構轉型定位和發展方向。他認為,目前國內大型保險資管機構走全能型發展路線,關鍵是努力在發展中實現“六全”,過程中要圍繞提升主動管理能力這條線,增強五種能力。

  保險資管是國內“大資管”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總體保持了平穩健康發展。2013年末行業資金運用餘額7.7兆元,到今年已增長到15兆元,年均複合增速超過18%,四年間接近翻了一倍。橫向相比,在資管市場中,2017年保險資管的市場份額約為16%,排在銀行理財和信託資產之後,與券商理財規模大體相當。

  王軍輝認為,隨著金融業進入全面對外開放新時期,保險資管業發展也進入了新階段,面臨新形勢。

  第一,市場開放。資本市場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一方面,A股正式納入MSCI指數,入摩後與海外市場聯動更加緊密,市場更趨理性。在MSCI指數體系下,要對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等開展評估,這實際是在上市公司經營理念層面,對A股市場提質增效的很大推動。另一方面,開放倒逼改革,海外機構投資者有更強大的投資能力、成熟的投資體系和現代化的經營理念,特別是在投資理論、投資流程和量化方法等領域,有大量的研究和積累,短期內也會對我們形成競爭和挑戰。

  第二,統一監管。金融開放將帶來跨市場、跨地域、跨國界的資本流動,隨之產生很多金融創新,要求監管與之動態配套。以4月27日資管新規正式頒布為標誌,金融監管全面聚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加強巨集觀審慎管理、補齊金融監管短板。市場對資管新規的影響分析已經很多,最重要的一點是,它重新拉平了大資管行業的起跑線,終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歷史,大資管行業由以往主要依靠牌照紅利“跑馬圈地”,轉向未來依靠主動管理能力“精耕細作”,這對資管行業回歸本源、資本市場長遠發展具有裡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第三,需求潛力。我們現在有近14億人口,迅速成長的中等收入群體,不完全統計有4億多,按國別來算已經位居世界第一,財富管理市場正在迅速成為全球最具成長價值的市場。一是從單一個體的簡單理財轉變為綜合性、家庭性的財富管理規劃;二是從專注服務的高淨值客戶群體,擴大到廣大中等收入群體;三是從短期到長期,從傾向於短期理財,轉變為涉及財富保全和代際傳承。同時,財富管理的範疇也從金融資產,延伸到種類和區域日益多元化的各類資產;市場規則從不完善、不穩定和碎片化,逐步走向規範成熟定型,資管行業面臨廣闊的市場前景。

  王軍輝認為,金融開放背景下的保險資管機構,機遇與挑戰並存、機遇大於挑戰。事實上,作為大資管行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保險資管雖然出身保險系,資產規模與其它行業相比有些差距,但在資金運用上具有保險特色、突出保險屬性,與很多機構的投資風格不太一樣,專業投資能力並不低。

  一是資產配置更加多元,已經涵蓋了固收、權益、另類的各主要領域。

  二是投資業績相對較好,如2014-2017年平均收益率在6%以上,而同期的1年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在4-5%。

  三是風險控制比較完善,資產品質總體較高,目前債券投資中國債和金融債的佔比接近60%,企業債中3A級以上佔到85%,股票配置以大盤藍籌為主,活期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佔比超過10%。

  “面對市場開放和統一監管新形勢,只要我們加快推動戰略轉型,培育競爭新優勢,不斷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完全能夠引領行業新一輪發展繁榮。”王軍輝稱。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王軍輝介紹,近年來,國際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呈現出四個趨勢,他認為要學習借鑒國際大型保險資管機構的經驗做法。

  具體來說,國際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四大趨勢:

  一是保險系資產管理機構地位重要,全球保險資管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約佔全球資產管理總規模的20%,德國安聯、法國安盛等位列全球前10大資產管理機構。

  二是第三方業務佔比不斷提升,隨著外包市場的逐步擴大,受託方的資金來源管道多元化、委託方的外包機構選擇也多元化。目前,全球資管機構的第三方業務佔比總體接近30%,巨集利資產的系統外資金佔比高達90%,安聯管理的系統外資金規模佔比超過70%,安盛和標準人壽的系統外資金規模均在60%以上,保誠超過50%。

  三是機構發展特色日益凸顯,全能型機構依靠規模效應地位日益穩固,精品型機構依托專業特色佔據細分市場,平台型機構借助管道優勢拓展中產財富管理,智能投顧機構依靠新興科技面向年輕群體。

  四是行業並購整合步伐加快,上市、兼並、收購等資本運作手段,日益成為機構超越競爭對手、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選擇。總體來看,大型機構確立全能型發展模式,中小機構選擇走精品型發展路線,已經成為國際資管行業發展的“最佳實踐”。

  他重點介紹了德國安聯和法國安盛的情況,這兩家機構是保險資管行業“全能型資產管理機構”的代表。“對標國際大型保險資管機構,他們在資本運作、風險控制、技術創新、投資管理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學習。”王軍輝表示。

  德國安聯方面  

  2017年管理資產規模近1.5兆歐元,過去10年保持了年化8.4%的增長,在歐洲乃至全球市場都居於領先地位。業務分布7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4萬員工,服務8800萬客戶。機構方面,安聯集團的業務分為資產管理、投研管理、保險業務三大板塊,其中PIMCO和AGI是最重要的兩家投資子公司。客戶方面,2017年的第三方業務,有64%來自機構客戶、36%來自零售客戶。配置方面,以固定收益、股權投資和多資產投資為主,尤其是固定收益配置比例較大。

  PIMCO和AGI是安聯的兩大資管平台,前者管理集團資產的一半以上,AGI管理約1/4,但他們也不完全依靠集團資產,在管理資產規模中第三方佔70%以上。PIMCO和AGI各有特色,前者具有較強的全球平台與收益增長導向,致力於在風控前提下創造高收益,尤其擅長固定收益類投資,在美國管理的資產規模佔總規模的65%;AGI則擁有全球化投資和研究能力,專注於提供本土化的投資谘詢業務,擅長股權分析和投資,在歐洲市場資產規模佔比超過70%。

  安聯的四個核心優勢,是適應多資產類別的強大投資能力、把做大與做精結合起來、建立結構化投資流程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在全球組建高品質專業團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為獲得更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安聯通過並購建立起全球布局,如收購了以股權價值投資為專長、專注於分紅股的公司NFJ,以及擅長基本面研究與價值股票篩選的公司Oppenheimer等,在全球拓展高品質專業團隊,快速取得相應領域投資能力。

  法國安盛方面  

  2017年管理資產規模超過1.4兆歐元,過去10年保持了年化4.3%的增長,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集團之一。在22個國家設有21個投資中心,擁有18萬員工,服務1億多客戶;機構方面,安盛集團的業務分為資產管理和保險業務兩大板塊,其中AXA IM(安盛投資管理公司)和AB(聯博基金)是兩家專業投資子公司;客戶方面,2017年的第三方業務,有69%來自機構客戶、25%來自零售客戶、還有6%來自私人客戶;配置方面,以固定收益、權益投資、多資產解決方案和房地產業務為主,其中固定收益配置相對較多。

  安盛的三個核心優勢,是靈活拓展投資領域、科學的投資流程、審慎的投資風險管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安盛致力於走數字化轉型路線,提出未來客戶與保險公司互動將主要以數字方式為主,由此倡導建立“數字默認”和“技術卓越”兩大戰略,實現路徑包括建立全球數字工廠、尋求全球合作夥伴、推行完全數字化業務等。

  結合我國金融開放背景以及國際資管行業發展兩方面趨勢,王軍輝認為,目前國內大型保險資管機構走全能型發展路線,關鍵是努力在發展中實現“六全”,即全資產類別、全投資策略、全產品組合、全風險管控、全市場客戶、全運營管理。

  一是全資產類別。擁有覆蓋固收、權益、另類等所有投資標的全球化、全品種投資能力,同時努力拓展區域範圍,覆蓋發達經濟體和主要新興市場,真正實現資產類別分散化、區域結構多元化。

  二是全投資策略。基於多樣化的資金屬性、資產類別、市場特點,擁有適應經濟周期、市場周期各階段,不同風險收益特徵,不同投資目標的全天候策略體系,為實際投資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撐。

  三是全產品組合。形成滿足客戶體系個性化、差異化、定製化需要的豐富產品線,既能提供標準化的資管產品,降低投資門檻、節約管理成本,又能充分滿足委託人的個性化、定製化需求,打造金融“百貨店”。

  四是全風險管控。建立全面覆蓋、全程管理、全員參與的風險防控制度和流程,關鍵是構建起機構風險偏好體系,提升風險計量水準,加強風險監測與評估,健全風險預警及處置機制,提高風險管理資訊化水準,從簡單規避風險轉向綜合管理風險。

  五是全市場客戶。能夠為系統內外、境內外多元化的客戶提供服務。利用大型資管機構較強的市場銷售和客戶服務能力,選擇具有相近投資理念和投資風格的市場主體,實現客戶類別多元化和資金來源多樣化。

  六是全運營管理。既能夠為保險主業、第三方投資管理提供一體化服務,也能為市場主體提供單獨的運營價值服務,用專業的運營解決方案實現運營價值化和資管服務多元化,同時打造“運營+科技”新能力。

  為了實現這些轉型目標,當前保險資管機構應重點圍繞全面提升主動管理這條主線,努力增強五種能力:

  一是風險管理能力。有效管控市場波動風險、合規經營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重點領域風險,真正體現保險資金長期性、安全性、穩健性優勢,發揮金融市場的穩定器和“壓艙石”作用。

  二是大類配置能力。完善大類資產配置分析框架體系,做好資產負債管理,努力擴大投資邊界,推動資產多樣化、全球化配置。

  三是研究投資能力。隨著經濟轉型帶來企業投資價值分化,市場重歸以基本面分析為核心的投資方法論,更加需要在堅持獨立性基礎上,著力提升研究的深度、廣度和精準性。

  四是市場開拓能力。大力拓展保險資管機構資金來源管道,特別是積極參與第三支柱養老體系資產、社保基金資產管理等。加快從以絕對收益為主轉向關注淨值管理,從配置為主轉向交易為主,從账戶為主轉向產品為主,從典型的風險厭惡者轉向適度容忍風險,從甲方角色轉變為乙方角色,打造更加專業、高效、現代化的產品線。採用兼並收購等資本運作手段開拓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五是科技創新能力。科技對傳統金融領域的滲透與變革,為金融業注入了強大的創新動力。未來應更好把握技術創新應用趨勢,如人工智能技術應用於智能投研、投資、投顧,能夠快速挖掘投資線索,對投資策略進行優化提升;面向金融創新的大數據分析,在信用評級與風險控制、輿情分析、精準行銷等方面將有廣泛應用;區塊鏈技術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可用於中後台運營、支付轉账、智能合約等方面。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