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非常6+1》李詠因腫瘤去世,腫瘤6大誤區你知道多少

剛剛,李詠妻子哈文@法圖麥的媽媽 發微博確認主持人李詠去世:」在美國,經過17個月的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享年50歲。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想必,遠在美國的醫務人員已經是使出了渾身解數,但是很遺憾無力回天。面對鮮活的生命即將在身邊逝去,我們內心除了揮之不去的傷痛之外, 又多了一份很多的嘆息。

對於李詠的離開,不少的網友還是無法相信,畢竟李詠作為大家喜愛的央視主持人,陪伴我們走過了很多歲月。

每一年的春晚上,李詠都會和我們一起倒數過年,迎接每一年的新一天,一想到以後再也看不到李詠的笑容,小編的心裡不由得泛起了一陣酸楚。

有數據顯示,發達國家的癌症診斷率為65%,我國僅為25%。而在我國診斷的癌症患者中,過度醫療帶來的誤治是導致5年生存率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除了醫療體制之外,患者對癌症治療的錯誤認識也不容忽視。為此,專家列出7種常見的腫瘤治療誤區,大家不妨排查一下。

(圖片來源:Pixabay)

誤區一: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忽視醫療上客觀全面檢查。

「醫生:我胃痛,幫我開些胃藥吧」,

這是在診室常能聽到的,如果醫生建議胃鏡進一步檢查,部分患者常予婉拒,反覆不愈時方才發現胃癌已晚期;骨癌引發的骨痛,患者拒絕X線檢查,在診所裡推拿按摩處理後並發癱瘓;反覆便血,患者拒絕腸鏡檢查,按痔瘡處理延誤結直腸癌診斷等等在臨床上屢見不鮮;有時確診惡性腫瘤,需要影像CT或骨掃描等進一步檢查明確分期時,醫生常被誤解為過度檢查。殊不知,醫療上客觀全面的檢查不僅是為了判斷疾病本身,也是為了明確疾病的分期,更是為了進一步準確無誤治療所必要。

誤區二:惡性腫瘤可以觀察等待,無癥狀時無需治療。

「醫生:我身上的腫瘤不痛、不癢,沒有任何不舒服,我過段時間再治療吧。」

一般來說,惡性腫瘤診斷明確後要儘早治療,如限期手術、儘早化療、放療,治療前做好診斷和分期,惡性腫瘤的治癒率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密切相關。

(圖片來源:Pixabay)

誤區三:單純手術治療,忽視惡性腫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

「醫生:我已經手術切除乾淨,身上沒有腫瘤了,不需要再做術後的輔助化放療。」

患者常誤認為:惡性腫瘤僅僅是長腫瘤地方局部病變,做完手術切除後就可根治腫瘤。但實際上,惡性腫瘤會隨著血液、淋巴全身播散,所以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已經成為共識。治療效果不單取決於是否切除體內腫瘤,為防止血液和淋巴結轉移,依據患者的不同分期採用手術、化療、放療、靶向等綜合治療手段方可提高治癒率。

誤區四:使用同一治療方法,忽視惡性腫瘤個體化診療原則。

「醫生:為什麼同樣的病,卻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呢?」

是的,由於不同患者病理類型、癌驅動基因等個體情況不同,或不同的腫瘤分期及生物學特點,應當應用基因檢測下腫瘤個體化分層診療原則,這樣可以為每位患者量身定做個體化治療。

誤區五:以一般治療方法來對待惡性腫瘤,忽視腫瘤的特殊要求,與良性疾病治療的異同。

「醫生:因為醫保報銷及護理方便,我還是在就近的醫療機構治療吧」。

因惡性腫瘤生長方式、異質性等特殊情況,外科手術時強調無瘤觀念,目的是為防止醫源性播散,防止不必要的種植和轉移,區域淋巴結清掃按照組站徹底清掃,達到真正意義的根治性手術;化療時方案的選擇、劑量的應用、毒副作用的觀察等都需要專業醫生的專業知識,所以惡性腫瘤患者儘可能到大型綜合醫院或專科醫院診治方能做到真正意義的無瘤治療。

(圖片來源:Pixabay)

誤區六:惡性腫瘤治療後一勞永逸,無需複診。

「醫生:我已經治好病了,無需定期再複診。」

惡性腫瘤不管任何分期、任何治療手段,都沒有100%治癒率。按照「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要求,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生活品質及腫瘤複發轉移情況,尤其在治療後的5年內,需定期隨訪複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