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精英如何培養?看祖克柏家怎麼聊天就知道了

前幾天,Facebook創始人祖克柏因發明「睡眠盒子」登上熱搜。他表示,做媽媽很辛苦,妻子因此可以安睡到天亮,不用半夜看手機擔心錯過照顧孩子的時間,讓網友大讚寵妻狂魔不僅事業得意,還十足貼心和具有腦洞。

作為典型的精英家庭的孩子,祖克柏為什麼這麼優秀?看看他們家是怎麼聊天的就知道了。

東西兒童教育(ID: eastwest_edu)

特約作者千尋媽媽

和孩子的無意識聊天

千尋剛滿一歲的時候,我遵循兒科醫生的建議,「讓孩子成為小話嘮,大人先變成大話嘮」。那段時間,每天帶她出門,我就會一直跟她說個不停:

千尋,快看,汽車,汽車跑得好快呀;

好大一棵樹呀,這棵樹好高,下邊還有小花;

千尋,抬頭,樹枝上有一隻小鳥。

……

就這樣神經病似地天天說,她終於在兩歲左右迎來了語言爆發期。

不過,那時和千尋的聊天,大部分時候是我的「獨角戲」。我說很多,她哼哼唧唧,吐出含混不清的詞語和七零八碎的短句。內容以「認識物品」為主,沒什麼內涵(她也聽不懂),屬於「無意識聊天」。

但千尋三歲後,我發現,她掌握的辭彙量增加速度很快,說話明顯溜了,再加上智力也有增長,以前理解不了的話,現在可以去琢磨、消化。我們之間的聊天就開始變得有趣,多了鬥智鬥勇的成分。

比如,在高的滑梯上,她有點膽怯,一定要牽著我的手一起滑下去。我逗她:「你是不是害怕呀?」她卻說:「我才不害怕呢,我們是好朋友,所以要牽手一起滑!」雖是顧全面子的借口,竟讓我無言反駁。

類似這樣的對話還有很多。

但當時,我只是單純地樂在其中,並沒有有意識地讓話題「再深入點兒」。

Havruta的意思接近英文單詞fellowship,即夥伴關係。用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把父母與孩子的簡單聊天變成提問討論,讓聊天富有含金量。

「海沃塔」是猶太精英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聊天模式,他們的聊天不是閑話家常,而是有意識的,每天固定時間的頭腦風暴。

與孩子聊天的質量高低,很多時候取決於是否「有意識地」讓話題深入。精英家庭,秉行的是海沃塔式「有意識聊天」。Facebook創始人祖克柏小時候,他的父母就經常在家中展開海沃塔式聊天,而不是漫無目的的閑聊。

聊天質量不高有兩個很常見的表現:

敷衍式聊天

看起來也在和孩子聊天,卻心不在焉。我曾在路上看到一個孩子,追著父母問東問西,但他的父母一個在玩手機,一個好似在想自己的事情,便用簡短的語氣詞搪塞孩子。這樣的聊天,不要說深入了,連交流都談不上。

沒有營養的聊天

不會在交談中注意到表達的邏輯和條理,更不會有意識地加入想教會孩子的認知或思維方式。當時的我,就是個典型例子,當千尋說:「我才不害怕呢,我們是好朋友,所以要牽手一起滑」時,我明明可以再多問幾句:「為什麼好朋友就要一起牽手滑呢?如果我不願意,那我們就不是好朋友了嗎?這樣,我們的聊天會達到更深刻的地方,而不是止步於她的小借口。

學習「海沃塔」後,在和千尋聊天時,我腦子裡就像多了一根弦,常常會有意識地讓話題深入一點兒。

隨著我們討論的面不斷拓展,甚至顛覆了我最初的認知,我之前以為孩子就是孩子,跟他們討論的話題一定要是簡單、膚淺的。其實,一些深刻的認知,孩子完全可以理解,即便今天不能理解,當他成長到某個階段時,就會忽然參透。

首先, 確立一個「海沃塔」時間。

家長們可以根據自家的實際情況,來建立「海沃塔」時間。一般來說,有兩個時間段比較合適,一是孩子放學後。家長接到孩子走路或者開車回家途中,與孩子共處的時間。二是晚餐時刻,放鬆的氛圍有利於自由討論。

建立固定的時間,最大好處是,當你在心理上將這段時間劃歸為和孩子認真交流的時間後,便會有意識地放下手機,停止處理個人事務,屏蔽外在影響。無形中,因為你的集中精神,交流質量會提高,為創設一段有營養的聊天時間打下了基礎。

確立了海沃塔時間以後,家長們要努力在對話中做到以下幾點:傾聽和表達,探索和聚焦,支撐和挑戰。

這三點是在2006年,由布蘭迪斯大學發表的研究報告《海沃塔學習理論》(《A Theory of Havruta Learning》)提出的。這份報告仔細總結了對「海沃塔」的觀察研究,並提出「海沃塔」不是隨便瞎聊,更不是家長裡短,而是包含了以上三個核心練習的高質量對話。

傾聽和表達(listening and articulating)——聊開

這是「海沃塔」的基礎,就像汽車的引擎一樣重要。

比如,放學後,千尋跟我說:「今天我到遊戲區玩橡皮泥時,老師說不可以,因為不是在規定時間裡。」一般父母會說:「不允許的時間,的確不能隨便進去玩啊,既然老師說了,那我們下次注意吧!」這樣的回答,我把它稱為「結論式回答」,一旦下了結論,就堵住了孩子表達的可能性。如果換成提問式:

「那你當時是怎麼做的呢?是聽老師的話,從遊戲區裡乖乖出來?還是會反抗一下下?

這下,孩子才繼續有話說了。所以——

傾聽:先關掉你內心的說話聲。(不急著下定論,或去解決孩子說的事情)

表達:用開放式提問的方式,讓孩子「多說一點」。

完成這一步的標準:孩子的參與度,即孩子願意說出更多他的想法。

探索和聚焦(wondering and focusing)——聊透

在集中注意力、圍繞主題的同時,探索最大的相關可能性。

真正的「海沃塔」是深思的,有營養、有邏輯的。這部分就像汽車的輪子,會決定聊天的方向。

打開話匣後,千尋說:

「恩,我有反抗了一下下,我告訴老師我不是去玩橡皮泥,我只是去看看小朋友的玩具還在不在,不要被妖怪偷走了。」

顯然,孩子為了逃避老師的責備,找了個小借口。

這時候,如果父母專註在處理事情上,很可能會批評孩子耍小聰明的行為。

但「海沃塔」的要求是:探索更多可能性,深入思考。

所以,我說:

「你挺厲害嘛,還知道為自己違反規則的行為找理由。這個理由,的確可以稍稍降低老師的不滿。」

這是探索:用「肯定性語言」贏得更多可能性。

話題慢慢朝更深的地方發展……(期間,她多次插話,說其他她想表達的話題,被我重新用與原話題相關的問題帶回來)

這是聚焦:由你來主導聊天的方向。把孩子注意力集中到你們的聊天主題上來。(孩子思維是跳躍性的,很散,聊著聊著可能就扯到別的地兒去了,有些好動的孩子聊幾句會跑走玩耍,或者被其他外界因素吸引。這時,需要你不斷拉他回來,回到有邏輯的交流中。)

完成這一步的標準:孩子的專註度,即孩子在聊的過程中注意力很集中。

支撐和挑戰(supporting and challenging)——聊high

這是個進一步塑造、驗證想法的過程。一方面,給想法找證據,支撐它;另一方面,要挑戰、反駁既有想法,通過提問題看看我們忽略了什麼。

「那麼,為什麼你覺得說了這個理由,老師就可能允許你繼續玩呢?」

這是支撐:不論孩子持有什麼觀點,多問幾個「為什麼」,請他找到支撐觀點的證據。

「因為,我說去幫小朋友守護玩具,是做好事,是乖孩子。」

「為什麼你會覺得,只要裝成好孩子,就可以不受規則約束呢?」

「而且,至始至終,你都沒有考慮到老師的立場哦。如果老師默許了你的行為,那如果其他小朋友也有樣學樣,整個課堂秩序不是一團糟了?

這是挑戰:是不斷反駁孩子的既有想法,通過提問題看看忽略了什麼。

在猶太人看來,「海沃塔」中的挑戰、反駁是一種幫助,而不是吵架。

完成這一步的標準:孩子的熱情度,即他在積極響應思考問題。

大家看起來可能會覺得有點複雜。我剛剛學習「海沃塔」的時候,也有懷疑過,一個普通的聊天要費這麼多心思,會不會太累?

可運用多了就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可以通過多次練習,慢慢形成的思維習慣。當你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跟孩子越聊越開、越聊越深,並不會覺得累。

(ID:eastwest_edu)一群行走於中美兩地的家長,用心帶娃,用心觀察。每天分享美式教育理念、素質教育心得、國內教育實踐,為3-12歲兒童家庭提供走心、專業、國際化的教育指引。

在看一下

學會有意識聊天~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