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山西右玉林木綠化率從0.3%躍升至54%

右玉縣位於山西省北部,與內蒙古交界。新中國成立初期,右玉土地沙化面積高達76%,生態環境極度惡劣。“人要在這裡生存,就得先叫樹在這裡生根”。從第一任縣委書記開始,“植樹造林、改善生態”就成為右玉縣委、縣政府的首要任務。

如今,右玉已歷經20任縣委書記,但“保護生態”的立縣之本始終沒有改變,全縣的林木綠化率也從不足0.3%提高到54%。

右玉留給世人的不僅是一片綠洲,還有以“執政為民、尊重科學、百折不撓、艱苦奮鬥”為核心的“右玉精神”,成為推動右玉綠色發展的強大動力。

山西右玉林木綠化

習近平總書記先後5次對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他指出,“右玉精神體現的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迎難而上、艱苦奮鬥,是久久為功、利在長遠”“右玉精神是寶貴財富,一定要大力學習和弘揚”。

“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是對右玉人幾十年艱苦奮鬥、堅持不懈造林的肯定和點讚,一定會激勵一代又一代右玉人繼續發揚右玉精神,保護好這片綠水青山。”右玉縣政協原主席王德功說。

植樹造林求生存

“植樹造林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孫的民生工程。只要我們堅持不懈植樹造林,一屆接著一屆乾下去,就一定能守住藍天白雲、青山綠水,建設美麗右玉的目標也一定會實現。”右玉縣委書記吳秀玲說。

植樹,是右玉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

解放初期,右玉僅有不到8000畝殘次林,風沙肆虐,自然災害頻發,人民生活困苦,面臨舉縣搬遷的危機。在沙進人退的逼迫下,右玉百姓在第一任縣委書記張榮懷帶領下,開始向風沙要生存。“右玉不走這條路,沒有別的路可走。”王德功說。

60多年前的一天,在一處荒山坡上,張榮懷與村民曹國權攀談起來。聊到風沙,曹國權不假思索地說:“我不知道種樹能不能改變生活,只知道種樹能防風沙。風沙沒了,就能生存下去。”曹國權直白的話,讓張榮懷十分動容。

在幾個月的徒步考察和論證後,張榮懷提出,“右玉要想富,就得風沙住;要想風沙住,就得多栽樹”。隨後,他帶著全縣幹部前往蒼頭河邊,揮鍬挖坑種下了第一棵小老楊……長官幹部有決心,老百姓有底氣,“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成為大家的共同事業,開啟了右玉全民植樹造林的序幕。

右玉地處毛烏素沙漠邊緣,全年無霜期不到100天,加之乾旱、高寒、土地沙化,讓造林變得困難。結合當時的基礎設施條件,全縣決定“哪裡能栽哪裡栽,先讓局部綠起來”。從1950年春到次年秋天,全縣成片造林2.4萬多畝,邁出了沙地造林的第一步。

此後,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從生存發展的根本利益出發,把造林綠化、改善生態作為打基礎、利長遠的惠民舉措,帶領全縣幹部群眾一任接著一任乾、一張藍圖繪到底,終於繪出一幅壯闊的綠色畫卷。

目前,全縣林地面積近170萬畝,治理沙化面積200萬畝,沙塵暴天數比新中國成立初期減少80%,地表徑流和河水含沙量比造林前減少60%。

“右玉精神”在傳遞

右玉人民始終以右玉精神激勵自己,誓將綠水青山的事業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右玉是能源大縣,已探明的煤炭儲量達34億噸。上世紀80年代末,很多兄弟縣(市)大搞煤炭開發,經濟快速增長。第十二任右玉縣委書記袁浩基卻沒有盲目跟風,他疾呼:“綠色不進,風沙就進。耽誤植樹就是罪人!”

對於右玉,綠色來之不易,必須要堅持綠色發展。“全縣始終把生態保護放在首要位置,幾十年沒有變過。”右玉縣副縣長韓志強說。

王德功還記得,曾經有一家日本企業和當地合建壓板廠,雖然增加了不少財政收入,但企業木材消耗量很大。為防止過度砍伐,縣裡最終決定,將這個壓板廠關閉。“在右玉,植樹是第一位的事,誰也不能擋!”他說。

長期以來,右玉一直是全省36個國定貧困縣之一,但全縣頂住了GDP總量長期全省倒數的壓力,換來了一片綠水青山。

走在右玉,從縣城到郊外,綠色串聯起每一處角落,整座縣城猶如森林公園。“你所看到的每一棵樹,都是右玉人一棵一棵栽下去的。”韓志強說,這一棵棵樹就是右玉精神的化身,激勵右玉人民努力奮進,向著美好生活繼續奮鬥。

植樹造林在右玉從未間斷過。

在長期的實踐中,全縣準確把握塞北高寒風沙地區的特點和規律,摸索出一套科學有效的植樹造林思路和機制。從局部綠起來,到重點治理風沙,再到提高造林品質,“不同時期,有不同的目標,但都始終結合當時實際情況,因地製宜去造林”,王德功說。

“十三五”以來,全縣按照山上治本、身邊增綠、生態致富、綜合保護的思路,生態建設進入新階段。

在造林方式上,不再簡單依靠喬木,而是輔以灌木、牧草來固定地表土壤和水分。特別是在風沙嚴重地區,堅持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宜喬則喬、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喬灌草相間,加大經濟林、速生豐產林和灌木林的種植比重,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

過去,為快速成林,多會選擇易成活的楊樹,隨著階段目標和理念的轉變,在樹種選擇上,已由綠化向彩化、財化同步推進。“我們根據不同階段的栽植需要,樹種從過去的幾種變成了30多種。”右玉縣林業局局長劉佔彪說。

南山森林公園,鬱鬱蔥蔥的樹林讓人目不暇接,這裡是當地居民的休閑勝地。目前,公園已開通景區路線20公里,完成了亭、台、壇、閣、花、灌、路、園為一體的彩色生態公園建設,還建成了人工湖、假山池沼、瀑布景觀。“每一個右玉人都為右玉綠化作出了貢獻。我們要還綠於民,讓百姓得到更多生態福祉。”劉佔彪說。

截至目前,右玉今年已造林10.24萬畝。“我們的目標是2020年前,基本實現全縣滅荒。”劉佔彪告訴記者,未來兩年,全縣每年還將再造林6-7萬畝。 

綠色發展新機遇

右玉人的綠色事業,不止停留在增綠擴綠上。

“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造林綠化與興林富民同步,形成了可持續的綠色發展格局。”韓志強表示,全縣依托生態優勢,大力發展林下種養殖,花卉苗木、沙棘加工等產業快速發展,成為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沙棘是當地的特色經濟林,目前全縣有沙棘林28萬畝,每年采摘量達5000噸,僅采摘沙棘果一項就可為農民增收3000多萬元。全縣還引進12家沙棘加工企業,形成規模效益,目前年產飲料、罐頭等各類沙棘產品3萬噸,年產值超過2億元。“在右玉,已經形成產供銷一體的沙棘產業鏈,實現了林業增效、企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多重成效。作為企業,我們也感到自豪。”山西塞上綠洲有限公司賀亞利說。

當地正致力於挖掘生態優勢,將生態旅遊作為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來培育。目前,全縣已獲批建設蒼頭河國家濕地公園,建成了殺虎口省級森林公園等一批生態觀光旅遊景區,右玉的知名度和對外形象大大提高。

“綠色資源就是綠色財富,要把右玉這麽好的綠色資源變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徑。”韓志強說。

2017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批準設立右玉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省委、省政府專門頒布檔案,從生態建設、綠色產業、基礎設施等多個方面,提出32條支持右玉綠色發展的具體措施,朔州市委、市政府也頒布40條舉措,全力支持右玉生態文化建設。“開發區成為踐行‘兩山’理論的新抓手、新引擎,生態旅遊業正成為全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劉佔彪說。

今年1-7月,全縣共接待遊客125.39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1.78億元,同比增長28.21%。

綠色發展,後勁十足。

今年9月16日,右玉、安吉、塞罕壩林場、延安、阿克蘇5家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共同成立“生態文化旅遊發展聯盟”。未來,五地將在綠色發展融合創新、樹立品牌統一行銷、產業互通經驗共享、創新產品打造精品、構建智庫引進智力、健全機制強化保障6個方面共同合作,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產業。“聯盟的成立,對實現旅遊資源的互聯互通、相融相補,促進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繁榮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韓志強說。(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