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涉縣:啃下石山造林的“硬骨頭”

作為河北省邯鄲市唯一的全山區縣,近年來,涉縣堅持走山、水、林、田、路綜合治理的太行山綜合開發之路,大力開展石質山區植樹造林工程,並借助山林資源發展旅遊產業,全力打造“綠的世界、花的海洋、水的源泉、雲的故鄉、旅遊的勝地、生活的天堂”。

植樹造林補齊生態短板

“荒山禿嶺和尚頭,雨季洪水滿地流。旱澇風暴年年見,十年九災百姓愁”曾經是涉縣的真實寫照。當時的涉縣境內天然林僅有2.4萬畝,森林覆蓋率不足2%。

為擺脫生態困局,近年來,涉縣以“三個層次”綠化模式推進荒山、裸岩區治理。第一層次,是把國省乾道兩側、環縣城、環景區周邊作為造林綠化的重點區域、視窗地帶,實施重點綠化、高標準造林,一次造林、一次成林,讓人多的地方先綠起來。第二層次,是把縣鄉公路兩側、村鎮周圍作為荒山綠化的次重點區域,在山體上部按照太行山綠化技術規程栽植容器苗,加強封山禁牧和森林管護,促其成林;在一般耕地和土層較厚的山坡地,突出經濟林綠化,發展以核桃為主的乾果產業和以連翹為主的木本中藥材產業,在實現綠化的同時,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全縣每年發展經濟林2萬畝以上。第三層次,是在偏遠山區實施封山育林和飛播造林,快速恢復山場植被。全縣封山育林10萬畝以上,飛播造林20萬畝以上。

涉縣

今年,涉縣在河北省率先實行“山長製”,建立了覆蓋全縣山場的縣鄉村三級山長體系,全縣每座山都有具體負責人。在管護方面,涉縣大力推進森林保險的投保與賠償工作,依法規範使用林地,有效降低林業風險,強化近年來綠化成果。目前,全縣重點公益林100%投保。

科學造林提高種植效益

山區植樹不同於平原,尤其是石質山區,被稱為“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涉縣積極推進造林機制、模式、投資創新,尋找解決多道難題的方法。

涉縣提出“667造林法”,以市場化運作、多元化投入、工程化實施、責任化推進、精致化栽管、彩色化效果的“六化機制”推進造林模式轉變;以刨坑、擋板、客土、栽樹、澆水、管理”的“六步造林方法細化造林栽植步驟;以中間一棵是兩米高的側柏,兩邊各三株連翹、三株黃櫨的“七棵樹”模式推進涉縣彩色化造林。針對太行山乾旱石質山區造林難度大的狀況,涉縣組織技術人員開展了石質山區乾旱陽坡和裸岩區造林技術試驗,首次突破石質山區裸岩區造林技術,其中西崗山裸岩區造林修復工程造林成活率達98%,保存率達95%。

在造林投資方面,涉縣在河北省首推建設家庭林場。涉縣頒布《關於加快建設太行山家庭林場推進全縣造林綠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制定10條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太行山家庭林場建設。兩年內,全縣建設家庭林場1000個,每個面積不少於100畝,投資強度不低於每畝2000元。

“我承包了村裡600畝荒山,投資150萬元建設家庭林場,每天用工40多人,現在栽植了核桃等經濟林木1萬多株,預計3年後就能產生經濟效益了。”龍虎鄉馬布村村民申學武說,他在了解到太行山家庭林場政策後,毅然放棄在外包工程、掙大錢的機會,選擇留在家鄉創業。目前,涉縣已簽訂家庭林場建設合約320個,開工建設219個,吸引社會資本4000餘萬元。

生態旅遊帶動林農致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已成為涉縣人的共識。借助豐富的森林資源,涉縣大力發展生態旅遊產業,並扶持農民通過開辦農家樂等增收致富。

涉縣按照“旅遊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的發展模式,打造太行民俗風情藝術小鎮、太行紅色小鎮、紅色記憶小鎮等,同時打造了一批千畝核桃、柿子、花椒、葡萄采摘及千畝藥材、百畝荷塘、百畝魚塘觀光等獨具特色的農業觀光和體驗項目。一系列旅遊富民工程使近萬名群眾實現在家門口直接就業。

“從開業到現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每天毛收入近3000元,我們再也不用四處奔波找工作了。”農家樂經營者瀏海良一臉幸福地說。年近50的瀏海良年輕時在外打工,但經濟收入並不穩定。回到家鄉後,瀏海良從家鄉建設太行紅河谷景區項目中發現了商機,他在常樂村開起了集觀賞、垂釣、餐飲為一體的農家樂,每日遊客絡繹不絕。在瀏海良的帶動下,一批返鄉創業者也都紛紛搞起農家樂、漁家樂、地方特色餐飲、鮮果采摘等,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綠色成了涉縣旅遊的品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涉縣帶來滾滾財源。2017年,涉縣遊客接待量達10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40億元。(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網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 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